第八十四章 大秦伟业(1 / 2)

铸秦 未知 5215 字 2022-07-29

“国家还有五行形态吗?”听玄灵说到欧洲国家属于‘火’与‘木’,秦兵不由地有些奇怪。

“当然了!”听秦兵这么问,玄灵得意地说道:“你对道家,墨家,儒家,甚至于连名家、兵家、纵横家都知道,可是我们­阴­阳家,你却不知道。”

说到这里,玄灵不由地小嘴嘟在了一起。

“呵呵……好好,算我不对好吗?我以后会注意的。毕竟,我可是­阴­阳家当代宗主的夫君呢!”说起­阴­阳家,秦兵想起了霜叶,转首看了看依然在沉睡中的霜叶,不由地温柔一笑。

本来秦兵是怕一路车马劳顿,霜叶的身体不能承受,所以不让霜叶来咸阳的,可是霜叶坚持说她是始皇帝的儿媳『­妇­』,公公死了,她这个做儿媳『­妇­』的不能不来。秦兵扭不过她,只得同意。

而霜叶也是一到马车上,就睡下了,除了吃饭之外,基本都处在睡梦之中。

本来,秦兵是要将霜叶的身份告诉玄灵的,不过霜叶说,­阴­阳家的那个霜叶已经死了。现在的霜叶只是他的女人,她不想再背负太多的­阴­阳家事务。

秦兵也觉得霜叶还是纯粹一点好,也因此没有将霜叶的真实身份说出来。

“本来就是夫君不对嘛!”玄灵嗔了秦兵一眼,然后说道:“咱们接着说国家的形态。在我们­阴­阳家的眼中,我大秦属『­性­』之中缺水。只要属『­性­』之中有水的人,就可****大秦……”

“哦?”秦兵不由地笑了:“灵儿,你这话是不是随口说说的啊?”

“哪里是随口说说的啊!大秦善兵,兵者为金,大秦势大,势大者,疆域无边,此为土。父皇『­性­』烈,一切阻碍其意志者杀,此为火。而大秦修长城,建宫殿开直道建驰道,平地生根,此为木。若是大秦能得一水相助,那当可千秋万世。”玄灵娇柔一笑道:“数年前,师父推算出,沛县所生之人,沛者,水足也。在此处出生之灵秀之人,命中多水。故可****大秦。

南越多水,故南越所出灵秀之人也是命中多水可****大秦。除此之外,别无他人。这也是为何当初我­阴­阳家人前往南越的原因。因为在沛县根本无灵秀之人。”

“这么说我大秦就这么完了?”秦兵虽然口中不相信,不过心底却也生出的疑问。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沛县刘邦称沛公而夺天下。南越赵佗又是穿越之人,定然是有些本事的。如果自己不出现,也有夺得天下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阴­阳家推算的还是有些道理的。

“当然不是!”玄灵坐过来,偎在秦兵的怀里,轻声说道:“师父推算一直没有确定的结果,直到有一天师父终于找到了确定的结果。

那就是,大秦不会亡,因为有夫君你在。只要你在,大秦就不会亡。而且,师父还推算出,夫君你可带领大秦走向辉煌。”

“啊?这又从何说起呢?”秦兵笑了。

“首先,夫君的名为扶苏,能够扶万物而苏醒的,唯有水也。故夫君命中属水。夫君善兵,故命中有金。夫君开疆扩土,故命中有土。夫君延续父皇的开直道,建长城,扩城市的策略,故命中有木。夫君可为天下百姓而兴兵,杀伐决断有父皇之风,故命中有火。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夫君所占者五,故为命中天子,是以夫君可保大秦……所以,当师父最终推算出这一点后,就想让我们­阴­阳家人离开南越,赶至上郡。

可因为我们­阴­阳家有叛徒,师父的行为被赵佗所知,赵佗利用我­阴­阳家的败类偷袭师父,最终,师父死在南越。而我也受师父遗命,赶来上郡保护你。因为师父知道,赵佗会派人来杀你的。”

“呵呵……难道真的有命运这种事?”秦兵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尤其是那种传说中的武技,秦兵也不敢去否认‘命运’到底存不存在了。

“当然有了!­阴­阳五行,变化无穷,分衍万物,对国家形态之认知,只是­阴­阳家的学术中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可呼风唤雨等等……”说到这里玄灵看到秦兵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不由地轻哼一声道:“夫君难道不相信人家所说的话吗?若夫君不相信的话,夫君的­阴­阳家咒术又从何而来?玄灵借风之力又从何而来呢?”

“呵呵,是夫君见识浅薄,灵儿不要生气。”秦兵现在也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地挠了挠脑袋呵呵地笑道:“咱们就不要说这个了好吗?”

“嗯,那好。夫君,你跟我们讲讲咱们大秦的历史吧。我们都还不知道大秦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宁儿这时『Сhā』口说道。

秦兵知道,她们是想引他说话,想想,这一路上这么­干­坐着也挺无聊,便笑了笑说道:“好吧,据祖先们说,黄帝之孙颛顼有一位嫡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纺织时,有一群玄鸟飞来并产下鸟卵,女修取而吞之,生下儿子大业。

而那女修则是嬴秦族的始祖母,儿子大业则是嬴秦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

尧舜时,洪水为患,秦人祖先大费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赐姓嬴。大费以后,嬴姓子孙随处迁徙,夏商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在商朝建立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因而嬴姓秦人成为当时的显贵并位居诸侯。

在商周之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由于商朝的失败,嬴秦族的祖先开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并被迫西迁,在关陇黄土高原山水之间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这个时期嬴秦祖先中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叫非子,非子以善于畜牧、调教马匹而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封其为诸侯,邑之于秦,号曰秦嬴,从此之后这一支嬴姓后裔便被称为“秦人”、“秦族”。

这时的秦人一方面虽然还在从事畜牧业,但农业已成为他们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秦襄公时由于周幽王荒『­淫­』无道,引发了内『乱』,幽王被杀,新即位的周平王被迫将都城迁往洛邑,秦襄公由于护送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赐予岐以西之地。

襄公死后,文公继位。文公时秦人开始东进,文公四年,进入汧渭之会,德公时在雍城建都,此时秦国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秦国实力真正强大和地位的提高是在穆公时期。

秦穆公乃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时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制晋和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

然穆公时秦国虽已强大,但与东方六国相比,还相差甚远。穆公死后,秦国的大权一度落入了以庶长为首的贵族手中,他们任意废立国君,制造混『乱』,“群贤不悦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献公即位。

他的出现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是大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献公废除了秦国自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受到了百姓的赞扬。献公废除这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避免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地杀死。

此前,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以殉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秦国每年都要杀死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废除以人殉葬,为秦国存活了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非常有利。

作为殉葬制度的变通措施,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秦国地多人少,献公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的人。献公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不许歧视这些外来户。通过这些措施,秦国的人口数量明显提高,原来的很多荒田得到了开垦。

献公二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献公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献公主要是靠奴隶主贵族夺得政权的。但在夺取政权后,又要靠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来变法图强,因而要平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献公对对地主和自耕农兑现了自己的行政纲领,继续推行初租禾,得到了地主和自耕农的支持。所谓初租禾就是按照土地占有者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征收农作物实物税。

这项制度的实施,就是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占有者对所占土地拥有所有权,使大批占有私垦田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合法主人。

秦国的初租禾在东部边防地区推行得比较顺利,在奴隶主聚集的以雍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则受到了很大的*。

献公把都城迁到东部的栎阳,就是要得到在那里占优势的地主集团的支持,而对西部的奴隶主贵族则没有硬『­性­』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

地主经济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原来奴隶主贵族家的奴隶和与当权奴隶主贵族为敌的人,有很多都依附到这些地主的身边,因为地主的剥削比奴隶主要轻得多,而且人身上也不受伤害,有行动的自由,甚至是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奴隶主在追寻逃跑的奴隶和罪犯时,常常会追到地主这里,而地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包庇他私藏的奴隶和罪犯。

由于奴隶的大量逃跑和留下来的奴隶工作积极『­性­』不高,奴隶主的田地大量荒芜。时间一久,地主就以开垦荒地为由,对这些土地进行开垦占有,与奴隶主就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产生纠纷。

出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争夺,地主与奴隶主的矛盾越来越大。但由于奴隶主贵族担任国家职务,因而地主在与奴隶主的争斗中常处于下风。为此,地主经常采用极端的方式来与奴隶主对抗。

献公在登基之后,从地主中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担任国家大臣,允许地主和自耕农从军,使他们靠立功获得爵位。这就给了地主和自耕农从政的出路,使他们能够通过合法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地主和自耕农此时已是一个重要的利益集团,是献公夺取政权后富国强兵的重要支持者,是秦国重要的兵源和税源。

不过,秦国的初租禾是实行得比较晚的,国内的奴隶主势力依然很强大。奴隶主贵族有减免税、减免劳役、减免刑罚等特权,而且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朝政和军队,常常可以控制国君的做法。

秦国以前发生过多起强臣弑君的悲剧,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军队和朝政。献公知道奴隶主贵族是建立君主集权制度的障碍,是国家实力的分裂者。

但由于秦国的贵族是献公夺取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势力依然强大,献公采取了笼络贵族势力的办法。为了稳定国内的贵族势力,献公娶了他们中最有势力的一家的女儿为妻子。

在献公的领导下,秦人看到了秦国复苏的希望,许多人都追随献公建功立业来到了栎阳,栎阳很快就成为秦国新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

献公六年,献公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献公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了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献公十年,秦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献公取得政权后,就埋头改革、励­精­图治,不参与其他国家间的争斗,秦国的国力渐强,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军队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秦人对恢复秦穆公时的荣耀也越来越强烈。

对于献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国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隶主却越来越有意见。奴隶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国君的封赏,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开垦荒地和购买。

献公的政策无疑是支持地主经济的,而献公本人很少将土地赏给贵族。秦国的奴隶主们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转化为地主,采取地主经济的生产方式,献公对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

但毕竟秦国的奴隶主势力是一个传统势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动的中心,秦国的西部,依然很强大。

献公十九年,献公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显王,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了韩魏两军,得到周显王的赞赏,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了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秦国又开始参与中原的事务了。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下令秦军攻魏,夺取了秦国的故土河西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境到石门,斩首六万,取得了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献公把这些土地赏给了地主和贵族,国内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周显王向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献公被赐予了与秦穆公一样的伯的称号。

献公二十三年,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献公不薄,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不久,献公就去世了。

接下来就是孝公。

孝公即位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当时“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辟在雍州,不与中国之会盟,夷狄遇之。”

年轻气盛的孝公忍受不了这种耻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大秦的落后面貌,要想在对敌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实现东制三晋,饮马黄河,统一天下的理想,满足现状是不行的,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在对秦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之后,孝公一方面实行“布惠,赈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加强国力的措施,另一方面开始考虑招致优秀人才,帮助自己进行变法改革,他知道人才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只有不拘一格地去任用人才,国家才有希望。

不久,一道由孝公亲自签署的求贤令发布下来。求贤令提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时,魏国人商鞅在这道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了秦国。

商鞅是魏国王室的后裔,“年虽少,有奇才”、“少好刑名之学”,他曾在魏相公孙痤的手下做过管理王族事务的官,公孙痤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因为他才能杰出,遭到魏惠王嫉妒,于是一位旷世奇才被抛给了秦国。

通过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商鞅三次见孝公,孝公接受了他关于“霸道”的思想。商鞅讲述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的历史,提出了“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王”的经验教训,坚定地支持孝公变法,孝公也对商鞅寄予厚望。

于是一场亘古未有、惊天动地、席卷秦国上下的变法风暴来临了。这次变法,一个最重大的事件就是迁都咸阳。

大秦迁都咸阳的原因一共有四点。

第一:咸阳经济环境优越。咸阳地处关中腹地,在泾、渭、沣交汇的大三角地带,这里川原交错,土地肥沃,水流密布,雨量充沛,草木丰茂,农作物品种繁多。咸阳之南有秦岭、巴蜀、汉中,为之提供丰富的林木及山货,北近黄土高原畜牧区,有用之不竭的良马及畜产资源。

第二,咸阳的战略地位重要。这个时代,地理形势往往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栎阳地处渭河下游平原无险可守相比,咸阳南邻渭水,北依泾川,南有秦岭,北靠九嵕,优势明显。在战略上左挟崤函,右控陇蜀,这种天然的军事地理屏障,高屋建瓴,攻可以进,退可以守的地势,是得天独厚的。

第三,咸阳交通发达便利。咸阳拥有十分发达的水陆交通,可谓东西南北之枢纽。当时通往各地的道路主要有沿渭河南去中原的崤、函古道,经蓝田、武关东南通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有联系三晋的蒲津道、邯郸广阳道,咸阳通往西北的有回中、陇西北地道,在咸阳北有连接首都与草原的直道,从咸阳去汉中、巴蜀则有著名的褒斜古道,渭河是咸阳通往中原和三晋最便捷的漕运通道,运输能力相当可观。

第四,建都咸阳,易于摆脱旧贵族、旧势力的­干­扰。为变法提供一个基础。

孝公十二年,在商鞅的亲自设计、亲自督察下,大规模的营建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