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一般修建在险峻的山梁岭脊之上或大河深谷之侧,以便“因地形,用制险塞”;只有草原、荒漠、川旷无险之处,才平地起城。
筑城的基本方法是夯筑。与长城城墙相结合的是沿边的大量城、障。所谓“城”,本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即《管子?度地》中所说的“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而这里与长城紧密相连的城,是指在长城沿线所修筑的军事要塞,主要用以驻军,也用于住民,以利军民结合,共同守卫边防,开发边垂。
如父皇曾命蒙恬“城河上为塞”,并设置44县,就是在沿黄河筑长城的同时,在各要害处筑了许多城塞,以加强对重点地段的控制和防御。
所谓“障”,即边塞险要处用作防御的城堡。秦始皇三十三年命蒙恬在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就是在修建长城的同时修建大量障塞。
障与城的区别在于大小不一和作用不同:城比障大,既驻军又住民,用来加强重点地段的防御;障比城小,只住官兵,不住居民,用来加强险要之处的扼守。
城和障都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两项设施,长城的防御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加强。
与长城相配套的辅助设施还有大量的亭、燧。亭,本指边境上监视敌情的岗亭,有守望、战斗、通信等作用,往往与障、燧相结合,所以常常亭障、亭燧并称。
燧,本指报警的烽烟,实际设施为一高台,上面有卒瞭望,下面有人守卫,发现敌情则白日燃烟,夜间点火,因而也称作烽火台或狼烟台。
长城出现后,亭与燧相结合,成为长城的重要配套设施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父皇命蒙将军“筑长城亭障”,即包括大量的亭、燧在内。亭、燧一般都设在高处,根据地形条件,相距十里左右一个。
有些亭、燧分设在长城两侧,以利各段之间互相联络;有些在长城之外向远处延伸,以利提早报警;有些通往首都方向,以利军情尽快上达;还有些通往附近驻军和郡县,以利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应敌行动。
大秦的长城根据敌情和地形的不同,在西北段、北段和东北段分别建立不同纵深和不同层次的防御体系。
我大秦国都为咸阳,关中地区是根本,自立国以来就曾长期同戎人在关中苦战;匈奴占领河南地区时,对关中的威胁尤为直接而严重。因此,大秦历代君王特别重视西北边防的安全,蒙恬出击匈奴的主要方向在这里,修建长城的主要工程也在这里,而长城在西北段的布局,则由三道边防线构成多层次的纵深体系。
第一道边防线即昭王时所建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黄河之滨,这是秦初的西北外边,蒙恬曾着重加以维修,后因边境的开拓,遂转为内边。
第二道边防线即西起狄道、榆中东至昭王长城东端的长城,此为蒙恬所新筑,以河为守,以堤为城,沿河修筑大量要塞并建44县,从而屏蔽北地、陇西、九原三郡,这是大秦西北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第三道边防线,即蒙恬在高阙、阳山、北假一带所筑亭障、修复赵武灵王阴山北长城并与燕长城相连,这是大秦最北、最长的一道长城,该长城的西段即构成秦代西北的外边,成为西北第三道防线,用以掩护河南地区和沿河所置列塞。
大秦长城西北段的布局,共有三道防线,纵深达七八百里,从而有效地解除了匈奴对关中的威胁,巩固了关中的安全。
除西北段外,长城在北段和东北段的布局,则随着匈奴势力的逐渐减弱,分别由二道边防线和一道边防线所构成。
北段的二道边防线,即由蒙恬所缮修的赵武灵王阴山南长城和阴山北长城。前者为大秦北境的外边,曾有效地制止了匈奴的南下,后转为内边;后者是大秦北境的外边,将匈奴阻隔在阴山以北,进一步巩固了中原地区的安全。
东北段的一道边防线,即由蒙恬所维修的燕长城,主要防御对象是东胡,而东胡不像匈奴那样强大,因此没有建筑多道防御体系,而这却给了东胡偷袭上谷、渔阳各郡的机会。才有了对东胡那一战。
如果当时能够重视东胡的存在,多修几道防线的话,东胡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推进那中原那么远。造成那么多百姓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夫君,我怎么觉得建长城还不如不建呢,你看你东战东胡,一战而定胜局。北出匈奴,一战而定胜局,看来夫君还是比父皇要厉害的,夫君就敢与匈奴打,敢与东胡打,就不会劳民伤财地建长城,夫君你说是不是?”温飘飘轻轻一笑说道。
闻言,秦兵不由苦笑道:“傻瓜,话可不是这么说的。父皇之所以大修长城,并不是因为国力虚弱、秦军怯战、敌不过匈奴的强大。而是由于中原农业民族经济同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矛盾特殊『性』所致。
农业生产需要和平、统一、安定的环境,以利耕耘收获,发展经济和文化。而游牧民族则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
而匈奴,其单于富有侵扰『性』和掠夺『性』。中原以大军出击,匈奴则远走他遁;大军一撤,扰掠如故。这就是自战国中期以来大秦、赵、燕大修边地长城的根本原因。
父皇深知大秦的实力,能够东灭六国,南平百越,“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可一举击败匈奴。但是,击败匈奴却不能征服匈奴和占有匈奴,无法改变其生活条件、环境和习『性』,也无法根除其飘忽无定、出没无常的侵扰之患。
正是从一劳永逸的百年大计出发,父皇才决定对匈奴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一方面从军事上给匈奴以严厉的打击,一方面大修长城,确保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
长城共有三个好处:
一是化短为长,巩固边防。大秦军队同匈奴军相比,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车、步、骑配合协同,长于大规模集团作战,但灵活『性』和机动『性』差,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多,短于翻山越岭、长途奔袭、分散作战,后勤保障亦十分困难。
匈奴军同大秦军队相比则恰恰相反,没有严格的组织、训练,武器装备比较简单而落后,也没有多兵种的配合,但人人习于骑『射』,勇于战斗,长于奔驰突袭,“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因而能灵活机动,出没无常,分散作战,无须后勤保障。
不过,匈奴短于攻城克坚,这是其一大弱点。正因为大秦边防有长城作屏障,使匈奴骑兵的活动受到限制,化长为短,难以轻易地出入边塞;而大秦军队则化短为长,守御有余。
故至今,匈奴都无法对大秦造成太大的威胁。
二是保障进攻,巩固胜利。蒙恬将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击败匈奴,这固然要归因于大秦军队的强大和指挥的正确,但和蒙将军第一阶段认真维修长城是密切相关的。
秦匈边界长至万里,倘无长城屏蔽,秦军处处分兵守卫,就难以集中兵力发动战略进攻;即使能发动进攻,匈奴也可以退此进彼,到处周旋和扰『乱』。
正因为长城有效地巩固了边防,保障了大秦军队侧翼的安全,蒙将军才得以集中数十万大军,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发动猛烈进攻,迅速取得胜利,一举收复河南,夺得阴山,给了匈奴以很大的打击。匈奴一则由于军事上吃了败仗,二则由于秦边处处有长城掩护,无隙可乘,遂被迫退往阴山以北。
蒙将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进而又第二阶段大修长城,因而巩固了自己的胜利。所以长城不仅是防御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进攻、巩固胜利的重要手段。
三是促进边境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长城不仅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免遭匈奴之破坏,而且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秦在长城沿线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12郡,有些郡的辖境远出长城之外。这些地区在长城的庇护之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土地得到开发,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特别是河南地区和黄河沿岸,经父皇大批移民和设置44县之后,很快成为新的经济繁荣地区。如果没有这44县,你说,我们现在的上郡有能力发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吗?”
“那父皇也没有夫君厉害,父皇建了那么多的长城,都没有解决匈奴、东胡之祸,而夫君却解决了这些问题。”温飘飘坚定地说道。
“呵呵,其实夫君也修了长城的。”说到这里,秦兵淡淡一笑,然后接着说道:“夫君在匈奴划田地,因牧区,分牧民,建郡县,驻大军,其实就是变像的修筑长城。
匈奴是游牧之民,逐水草而居,只有将他们这点完全控制,也就限制了他的百姓,限制了他的百姓,就限制了他们的兵源,没有兵源,匈奴的势力跑的再远,想要恢复都不容易。
同时,我们大秦的军队会不断地将战线向西,向北延伸,在匈奴之势未起之时,就将之击溃。重新限制其百姓。
这些做好,我们上郡教育的那些匈奴孩子也都成长起来了,等他们回到匈奴,控制匈奴,我们再将中原多余百姓远迁于此,融合匈奴各部。直至匈奴成为我大秦帝国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匈奴,东胡之威胁消失,我大军可得优良战马与强悍的骑兵。这样,当我们北面之势解决之后,就可以全力向西,控制中亚,兵进欧洲……”
“中亚?欧洲?那是什么地方啊?”这个时候坐在一旁的玄灵奇怪地问道。
听玄灵这么问,秦兵想到自己竟然说着说着太过兴奋,完全忘记中亚,欧洲都是他来的时空的说法,便连忙笑道:“中亚就是帕提亚所在的地方,欧洲就是经过帕提亚,再越过大海到达的地方。”
“啊?那有多远啊?夫君怎么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呢?”温飘飘好奇地问。
“嗯,这是帕提亚的商人告诉我的,他们就曾去过那样的地方。”秦兵连忙回答。
“原来是这样!夫君,我们要派兵到达那里,需要多久啊?”玄灵轻声问。
“啊?呵呵,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去一步步的实现了。总之,我扶苏的孩子,我大秦帝国的子民,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要为大秦去开拓疆土,将所有的百姓都置我大秦的保护之下。”秦兵狂热地说道。
“夫君啊,那些百姓会喜欢我们大秦的保护吗?”这时宁儿『Сhā』口说道:“就像我们养一只小狗,可是小狗需要的可能往往是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呢!”
“呵呵,小狗是小狗,人是人。你不知道,欧洲那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秦兵淡淡一笑说道:“他们的底层百姓根本就不被当成人。就好像,如果两个普通百姓结婚。那么,这个女人的第一夜是不能在她的丈夫那里过的。而需要去那里的贵族那里,由贵族取那女子的落红……”
“啊?竟有这种事?”宁儿一脸不相信地看着秦兵道:“那的确是要将那里的贵族都杀了才行,否则那里的百姓岂不是很痛苦?”
“所以啊!我们要去解决掉他们的痛苦。当然,也要摧毁他们的文明。”说到这里,秦兵的脸上浮现出阴沉沉的光芒。
“夫君,为何要毁掉他们的文明呢?你连匈奴的人文明都尊重的。”宁儿不解地问。
“没什么,那里的人与我们是不同的,他们如果得势了,就会想办法摧毁别的种族的文明,所以,在他们没有得势之前,先将他们的文明摧毁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牺牲他们这种文明,能够保存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不是更加好吗?有时候,总是需要些牺牲的。”秦兵沉声说道。
虽然宁儿还是不懂秦兵这些话的意思,可是她却也知道,自己的男人一向爱民,如果连他都对那里的文明如此的憎恨,那么,可以明确的说,那里的文明是一定要被摧毁的。
“哦,原来是这样。那夫君,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那里的人的一些事情呢?”宁儿见秦兵的脸『色』又不好,连忙说道。
“嗯,那里的人其实也是有些好人的,比如说,他们那里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圣人,名叫布鲁诺,他曾对那里的教廷说过,他们说的话是错的。结果,那些人就将他烧死了。”
“教廷是什么东西?”玄灵问。
“教廷就是一种像是道家一样的势力,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存在神的,让人敬畏神灵。”
“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啊!”温飘飘说道。
“可问题是,如果道家用这种方式,来欺压百姓,甚至于欺压一个国家的皇帝。你还认为对吗?”秦兵呵呵笑着问道。
“啊!那是应该死了!”温飘飘沉声道:“道家的人虽然信神,可是却从来不欺压百姓的。”
“呵呵,如果只是这样,也还可以说的过去。主要是,如果百姓不信神,他们就会以不敬神灵为借口,烧死那些百姓……”
“那些百姓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胡作非为吗?”宁儿一脸不敢相信地说道:“就算是父皇他这样,百姓们都会直接父皇的不是的,那里的百姓就那么的傻吗?”
“他们那里的百姓其实就是挺傻的,这可能是因为人种的问题吧。那里的人都没有进化完全。不只是现在,就算是几千年之后,他们也没有完成进化。”秦兵呵呵笑着说道。
“进化是什么?”玄灵奇怪地问。
“嗯,这么说吧,我们的孩子都会从一点点开始慢慢的长大,最后长大成人。可是他们呢,本来是小孩子,可是越长越像一只狗,而为了证明做一只狗是光荣的,他们甚至于打那些不相信狗是光荣的人……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人种的问题?”
“狗是光荣的?夫君,我还没有听说过么可笑的事情呢!”温飘飘咯咯娇笑着说道:“那里的人都是狗吗?是四条腿走路的吗?”
“不是,他们的确是人,只不过,他们的文化中却将当成狗,认为是合理的。这么说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是他们不这么认为。
他们认为,全天下的百姓,都应该给他们吃的喝的用的,如果你不给,你就是坏蛋,他们就要收拾你。
可是,如果你比他强呢?他就会像狗一样的围着你转,希望你能够给他一根骨头。这样他还可以去欺负那些比他弱的百姓。这就是典型的狗『性』。可是,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
用他们的话说,我打不过一个人,就要与那个人合作去打别人。在他们眼中,什么正义,什么公平,什么道德,都是狗屁。
所以,你说他们这样的人,或者是这样的文化,有存在的必要吗?”
“嗯,的确……这种人还是消失的好!”玄灵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有这种心态,那么很显然会让这个国家失去最基本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因为,国家与人一样,都有其自我的运行法则,遵守着阴阳五行之变化。
他们那样的国家就是火与木,不控制就会燃起大火,在烧尽自己的时候,还会伤害到他们身边的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