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上游走约米,要翻过3道山梁,中间还有7、8处盆地,今后在这些盆地里还能安排下7、8条村庄,这才到煤矿区。
由于整个建设工程太过浩大,眼看各地农庄建设已经告一段落了,张宇最后一狠心,把高昂、二德这两位主将给调了过来。有这2位有经验的人在这里主持,一抓建设生产,一个加强安全保卫,各项工作开展得很快。
为了运煤、修路,张宇甚至于还动用了火药炸山开路,硬是组织人力在二十天里修出了一条宽6米,长33公里的简易公路。铺上由石灰、粘土、碎石及沙土所混合调成的四合土作路面,用几个大石碾子沿路压实,这种简易公路算得上是那个年代里最好的道路了。
各地建设堤坝,为了分层压实坝基,工地上这种石碾很多。
不过,有了从岛上运来的煤,在早就建好的简易工棚里,趁这几天修路,张宇在亲自动手教大家各道炼制工序,少年班里也有不少人在这里一起听课。这些工序有:一、如何选矿、清除矸石;二、如何高温溶解矿石,除渣,得到生铁;三、如何在生铁里加入碳,让生铁变成熟铁,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精铁了。
“那第四道工序:如何让熟铁变成钢呢,大家可能想到了加入‘铁精’,对,就是‘铁精’。那哪里有铁精啊?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吧,就在咱们提炼生铁时所分离出来低那些矿渣里。”
下面一片惊叹。二当家呀二当家,你咋就懂得那么多呢。
“其实,‘铁精’不是铁,它的名字叫锡。我们把矿渣里红色的那些先挑出来,那是可以提炼丹红染料的,先不说它。把那些黑色矿渣再次用更高的温度加热,一直等它再次溶解,那么,首先分离出来的就是锡这种铁精,剩下的东西要是再加温的话,捞除杂质后就会得到另外一种金属,镍,这个镍吧,要是有铜的话,让它和铜一起混合,会有大用,是用来浇铸铜钱的,这里我也不多说了。”
“把锡慢慢的加到液态的熟铁溶液里去,慢慢让锡融化,充分搅拌,就得到我们所想要的刚了。要是提前作好刀模,把钢水倒进模具里,冷却后就得到钢刀了。这些钢刀只需经过打磨就能成为很好的兵器。”
我这一路写过来很容易,大家也都能理解,可咱们二当家要让大家听懂,那就费老鼻子劲了,一堂课整整讲了2天,这其间还有不少老铁匠还提出了疑问,也等于是上了一堂大型的讨论课。
而这几天,那些作坊、锅炉、车间等也是在加紧赶工。
为了制造这能耐高温的锅炉(陶制品)、炉具,张宇可是花了不少心机。实际上,不是陶炉耐不耐得了高温,不是质的问题,而是一个受热均衡的问题。而为了受热均匀,关键就是那陶泥一定要细腻、均匀。
后世所用的那些坩锅也多是陶制品,都是能耐得高温的,对于自己烧制耐高温的炼钢铁用的坩锅炉,张宇很有信心。
单就为了得到细腻的陶泥,就得把粘土先粉碎、再搅成泥浆,让泥浆水慢慢流往下一级池子里,再搅混,再过滤,这样经过多层过滤才能得到最细腻的陶泥。用这种陶泥所做出来的炉具称为坩锅,由于质地均匀,才能耐得了高温。
为了烧制这种耐高温的陶炉,也是用几个土窑,用风箱、煤炭、木炭采用不同的火候,进行了近7次实验才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