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来就善于以少胜多,率精锐一夜之间连破刘邦九道防线,进逼彭城,士气大振,而刘邦的联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大多是乌合之众,两军交战不久,联军就全线崩溃,刘邦只好率军退走项羽率军紧追不舍,从泗水一直杀到睢水,联军死伤数十万,河水都被尸体堵塞,刘邦狼狈逃窜,连自己的女儿都来不及带走,夏侯婴将刘邦长女,也就是以后的鲁阳公主抱上车,刘邦怕耽误时间,一脚将女儿踢下车,夏侯婴又把她抱上车,如此反复三次,刘邦大怒,夏侯婴也不理睬,而刘邦的妻子吕后和父亲都被项羽俘虏
这个战例充分证明了“归师勿遏”的道理,项羽率领一支三万人的归师,竟然打败了兵力超过自己十几倍的敌军,难道归师就一定不能攻击么?错了,归师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和他硬拼
三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关羽闻之,率军回救按说当时关羽刚刚在樊城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而且兵力又在吕蒙之上,正是一支不可正面阻挡的“归师”而吕蒙巧妙地采取了心理战术,严令士卒不得虐待关羽部属的家鞋利用荆州军士急于回家的心理采取了怀柔攻势,使得关羽进退两难,士卒愧,很快就败走麦城而一向以“善待士卒”著称的关羽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惨败呢?同样是归师,为什么项羽大胜而关羽大败呢?所以岳飞说过“兵无澄,水无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项羽是攻其不备,一下子就收复彭城,使得军士士气大振,战斗力自然得以加强关羽则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刘邦的联军是乌合之众,指挥失灵,而吕蒙则是攻心为上,迅速瓦解了关羽军的士气,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战争胜负的走向如果机械的套用“归师勿掩”的道理,显然是不对的
那么曹操又是根据什么道理,做出了如此精确的预判呢?袁尚如果走大路,说明他是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而来,这样的军队不仅是“归师”更是哀兵归师勿掩,哀兵必胜,曹操当然要避之大吉可是袁尚走小路,说明他底气不足,想投机,缺少血战到底的勇气将为军之胆,将衰则军不利,袁尚作为三军主帅都如此畏首畏尾,手下的军士自然是一触即溃
袁尚既到,夜间遣兵进攻曹军防线,审配亦出兵城北,欲与袁尚前后夹击,击破曹军防线曹操早有防备,率精锐万余来逆战,典韦许褚前后猛攻,审配大败,退回邺城,袁尚亦大败,依曲漳为营曹操连夜进军,天明遂围袁尚大营这个时候既然邺城已然无救,就应该迅速摆脱曹操的追击,退守幽州,保全实力而袁尚在曹操还没有将包围圈合拢的时候,居然贪生怕死地派故豫州刺史阴夔及别驾陈琳向曹操乞降,白白耽误了突围的时机
深知兵法的曹操当然不许袁尚投降,反而将阴夔和陈琳留在营中曹操见到陈琳,还气定神闲地翻起旧账来陈琳艾我曹某人和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帮袁绍写檄文骂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八代都骂了翱陈琳也很光棍地回答:曹公艾那时候陈琳和你各为其主,袁绍让我写,我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曹操当然不会为了这点小事生气,陈琳文笔很好,留在身边当秘书是个不二人熏也给袁氏旧城树一个榜样
次日,曹操指挥大军围袁尚营益急袁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袁军大溃,袁尚败走中山,投幽州袁熙处曹操攻占袁尚大营,尽获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使尚降人示其家,城中崩沮在攻城的时候,高明的军事家很注意心里战法,已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和三大战役时,我军在阵地上向用“解放战士“向敌军喊话,在阵地上摆上白面馒头的做法如出一辙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