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充耳不闻埃克塞特圈子里有关柯尔夫妇面临丧子之痛、如何“节哀顺变”的议论,虽然事发五年后,“薄荷口味”和他那位患有八卦饥渴症的老婆,邀请学校同事举行晚餐派对时,仍以此为热门话题。爱迪的母亲芳名桃乐西,但每个人(只除了对绰号敬而远之的爱迪父亲)都叫她“桃子”。
爱迪对八卦不内行,却是个好学生,为了胜任这份作家助理的工作,他做了不少在他想来要比熟记车祸悲剧相关报道更有必要的准备功课。
纵使爱迪不知道柯尔夫妇另有一个小孩,这则消息可没有逃过“薄荷口味”和“桃子”的耳目:泰德是埃克塞特校友(三一年那一届),他的儿子死时又是埃克塞特的学生,这足够让柯尔家人全都跟埃克塞特结下永世不解之缘。更何况,泰德是个有名气的埃克塞特人,姑且不论爱迪,老一辈的欧海尔家的人对名气绝对是趋之若鹜。
泰德是北美洲最负盛名的儿童读物作者,这成为大众媒体报道这场悲剧时一个特别的角度。一个声誉卓著、专为孩子写作的人,自己的子女死亡时要如何面对?诸如此类侧重隐私的报道,总带动不少八卦传言。尽管爱迪可能是埃克塞特的教职员及眷属之中,唯一不关心这则八卦的人,但他绝对是埃克塞特圈子里,唯一读过泰德每一本著作的人。
爱迪这一辈大多数的人——还有他上一辈和下一辈半数的人——都读过《老鼠墙后爬》,或(更有可能)在会读书之前,就有人念给他们听过。大多数教职员和绝大多数埃克塞特的学生,也都读过几本泰德其他的童书作品。但埃克塞特真的没有别的人读过泰德那三本长篇小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绝版了——而且写得又不怎么好。但效忠母校的泰德,把每一本著作的首版和所有他写作的原始手稿,都捐赠给了埃克塞特图书馆。
爱迪本可以从谣言和小道消息中知道更多——起码对这份工作“最耗体力”的部分,可以有更多准备——但他为了要成为作家助理而潜心阅读,也足以证明他很重视这份工作。他有所不知的是,泰德几乎已经“封笔”了。
事实上,泰德向来偏好年轻女性,玛丽昂十七岁嫁给泰德时,已经怀了汤姆斯。当时泰德二十三岁。问题是玛丽昂年纪渐长——虽然她永远比泰德年轻六岁——而泰德对年轻女性的胃口仍然持续。
老男人对清新纯真的依恋,十六岁的爱迪只有透过小说才接触得到——泰德那几本自传成分多得令人尴尬的长篇小说,不是爱迪第一次读到的这种题材,写得也不好。但爱迪对泰德作品的评估,并未打消他要去给泰德当助理的热忱。跟称不上一代宗师的师父学点技艺,总归是可能的。何况爱迪在埃克塞特跟为数可观、各式各样的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人都教得不错。埃克塞特只有极少数教师上课像爱迪的父亲那么乏味。连爱迪也知道,即使在不入流的学校,“薄荷口味”也只排得上是蹩脚师资中的蹩脚货,埃克塞特这种明星学校就更别提了。
爱迪生于长于好学校,而且一直待在好学校恒常不变的环境里,所以他知道从工作勤奋——且追求一定水准——的长辈那儿,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他不知道的是,泰德工作一向不勤奋,而他暧昧的“水准”,也被他跟玛丽昂一败涂地的婚姻——加上非常人所能接受的死亡悲剧——破坏无遗。
爱迪认为,泰德的儿童读物比他的小说更具知性与心理(甚至感情)魅力。泰德天生有能力为孩子写训诫故事,他能想象和表达他们的恐惧——他能满足孩子。如果汤姆斯和提摩西长大成|人,一定会对父亲失望。露丝也是到成年以后才对泰德失望的,小的时候,她爱他。
十六岁的爱迪摆荡在孩童与成|人之间。在爱迪心目中,所有故事的开头都不及《老鼠墙后爬》的第一个句子那么棒:“汤姆醒了,可是提姆还没醒。”露丝在作家生涯中——她是个各方面都比父亲高明的作家——总是妒忌这个句子。她从第一次听见这句子后就没忘记过,那还是早在她知道这是一本有名的书的第一个句子之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