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
人们常说,人命关天。如果把命比做天,那么天的支点就是科学,而科学一般是通过规则体现出来的。万千道理归为一句话,培养孩子养成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是让人终生受益并且有益于社会的教育。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他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在儿童时期,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说父母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一个女孩子叫董晨晨,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牌中学——东直门中学。她到学校以后,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于是当了班干部。
有一天老师正忙着批改作业,还要准备发给学生父母们的信,就跟董晨晨说:“你到我的办公室去,打开我的抽屉,然后拿出章来。咱们把这些信给盖上章好吗?”可董晨晨没有去,而是摇摇头。
老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去呀?”董晨晨说:“办公室里我去了一趟,发现办公室里没有人。”老师说:“没有人,你打开我的抽屉把章拿出来就是了。”董晨晨说:“老师,我觉得如果老师不在的时候,打开老师的抽屉是不好的。”
老师马上就明白了,特别感动,想不到这位学生还有如此良好的规矩。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说不能够在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打开主人的抽屉,翻动主人的书包。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够很自然地表现出这样的习惯呢?
这也许得益于她小学时所受到的教育。董晨晨是从北京府城小学毕业的。府城小学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我们“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的子课题学校。学校曾经教育孩子遵守一个规则,即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主人的许可,而且当主人不在的时候,不要去打开、不要去翻动主人的东西。所以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