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登基后,在陵墓的选择上本想随父亲,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表孝敬。ww然而,西陵选好一块吉地后,乾隆帝考虑了一下,想到后代子孙会对此事如何承继安排。如若子孙们都效法他,子随父葬,相继在西陵下葬,东陵的香火势必会冷落,而且园寝荒芜。乾隆从小跟随祖父康熙,对祖父极其敬仰,故而他也不愿远离景陵。
于是,乾隆在东陵亲自为自己选陵,就有了“乾隆巧点金井茓”之说。相传,乾隆曾亲自秘密来到胜水峪,身边有几名侍卫和太监,那里芳草如茵,百花争艳,流水潺潺,使得乾隆心欢。再望北山,龙踞虎蟠,含华毓秀,龙脉绵延。乾隆命人捧一撮土来,亲验土质,之间红润纯正,细腻无砂,不由龙颜大悦。乾隆取出了一支玉扳指埋到土里,孔眼朝天,随后返回行宫。到了第二天乾隆御驾亲临吉地,由钦天监监正点茓。六旬开外的监正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堪舆家。他知道乾隆皇帝精通风水,因此格外小心谨慎,仔细地用罗盘确定了金井的位置,把一根金簪Сhā进地里。乾隆立即命令两位侍卫前去,把Сhā金簪的土慢慢扒开,露出了玉扳指,只见那金簪不偏不倚正好Сhā在玉扳指的孔眼中,在场的臣民无不惊叹佩服,监正在庆幸之余,其实早已吓出一身冷汗。ww在乾隆八年的时候,此地破土动工,修建为裕陵。
历史上,乾隆是一位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后,将皇位传给了皇十五子嘉庆,实际上并没有让出权力,对权力的控制丝毫不减,也就是说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所以嘉庆皇帝对皇父很不满意,因为皇父让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儿皇帝。由此,嘉庆帝的陵建在西陵,按照乾隆的意思,以昭穆之制加以划分。乾隆曾说过:“万年吉地具在东陵和西陵。我朝景运庞鸿,庆延瓜瓞,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选分东西,一脉相连,不致递推递远。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
在乾隆之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史称“兆葬之制”。
故清有二陵,东西划分。
乾隆帝三位皇后只有两位陪葬之谜
在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25岁登基的乾隆励精图治,将清王朝的统治达到强盛的顶点。正所谓盛极必衰,乾隆朝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更是封建君主集权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传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天子”,一生风流,他还有一个称号“十全老人”,寻欢作乐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两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还有一位即嘉庆帝的母亲,是追封的。在地宫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即孝贤皇后)和嘉庆帝的母亲,那么那位没福分追随这位“风流天子”进入裕陵地宫的皇后是谁呢?
先说说在地宫里的皇后吧!先要说先入裕陵的孝贤皇后。乾隆帝与皇后的感很好。史料记载:富察氏死后,乾隆异常悲痛,连续九天,每天都在皇后灵柩前三次摆上供品。并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作为她的谥号。在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灵柩安放在裕陵地宫的四年里,乾隆皇帝竟为她祭奠了100多次,而且多次饮酒作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缅怀的内疚之。其实,孝贤皇后之死,也是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孝贤皇后富察氏,在美貌丰姿的二八年华嫁给了弘历作福晋。夫妻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富察氏先生一女,两岁便夭亡了。后来富察氏生一子,雍正帝大喜,亲自为此皇孙命名“永琏”。二字隐示将来承继皇位之意。乾隆帝继位不久,便将亲自书写的“永琏为皇太子”的密告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然而,这位十分受宠的皇子,九岁早殇。令乾隆和孝贤皇后异常悲痛。三年后,皇后又生了皇子永琮。琮者,古之玉器,形方中孔,多于礼地,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位嫡出的皇子为太子。不料永琮刚满两岁,竟死于天花。皇后承受不住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的皇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于永琮死后第二年春天,随同乾隆帝东巡时在途中染上伤寒,病重身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