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母后!”日薄西山时,三个孩子才被他们的姨娘须儿牵着走进了宫门。
“怎么这么晚,平时出去玩儿,一个时辰前就回来了。”
肥儿、盈儿、婵儿争先恐后的说道:“姨娘带我们去校场了”、“我们在点兵台上看着”、“好多好多士兵啊、还有将军!”
吩咐婢女带着他们下去吃饭,抬头问须儿:“怎么去校场?”
须儿一笑:“带他们看点兵啊,让盈儿肥儿见识见识行军布阵。”
“你怎么知道军士今天回来?回来的是哪一支?”
“韩将军,彭将军回王都复命,樊将军在校场指挥亲兵操练。大哥说的。”
我点点头,心中暗暗计较,应该是要快了。
“姐姐,他们又要打仗了吗?”
“莫问国事。”
晚上刘邦却留在了我的寝宫,我侧坐在他身旁,看着他紧锁的眉头,心中微微叹息,想要伸手替他抚平,可是现在的吕雉,已经不是他唯一的妻子,我是王后,他是汉王,唯独少了当年的温情。
“明日誓师宴,后日誓师会,出军。”
“祝大王得胜还朝。”
“娥姁,今日我来的意思,你应该懂的。”
“娥姁一定尽心打理后宫,照拂孩子,等大王归来。”
“戚姬随军,如意不方便带走,你这里孩子多,我交给管夫人,你也得尽心照顾他,虽然管夫人照拂他的饮食起居,可是孤还是当作把孩子托付与你。”
“诺。”
接着,便是一阵沉默。我们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了,他只有为了刘如意,为了戚姬,才来找一找我。托付给我,我的命和刘如意的命、管夫人的命,便是系在一起,刘如意死,我不能独自保全。“孤”这个词,他第一次用在我面前。
“明日誓师宴,你也来吧,你回来后,还没见过樊哙吧。”
“臣妾出席,未免有些不合礼制。”
“你做为正宫,为我践行,没有什么不合礼制的。我将后方诸事都托付给你与萧何,你出来见见要出征的将军,抚慰他们的家眷,叫他们安心。”
“诺。”
戚姬第二天清晨踏进杨柳殿,行礼如仪,待婢子奉上茶后,又是一阵沉默。
最终还是我开了口:“你回来时,我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刘如意。”
戚姬抬头看我,我们冷冷的目光相互接触,一如往常,这世间,有时候敌友不是你说了算,是上天的安排。如果不是现在,她不会用求人的姿态踏进杨柳殿。
“谢娘娘,希望娘娘记得承诺。”
“我不记得又如何?”
“娘娘,我走了,可是我对如意的保护还在,娘娘如果…”
我冷冷的打断她的话:“不用挑明,你我都是明白人。你今天大可不必来找我,因为你不需要求我。如意留在我身边是最最安全的。如果不是已经托付给了管夫人,我就会求大王让我亲自照看他,我巴不得把他含在嘴里,我比你更怕他少一根毫毛。”
“那么,臣妾就先在此谢过。”她在座上行礼。一头云鬓Сhā满珠翠,齐之玳瑁,秦之玉珰。这是后宫的女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誓师。她对我恭谨而冷漠的口气,几乎让人听不出她珠玉般的嗓音,你很难想象这个一脸冰霜的女人,在汉王面前能够清扬婉兮的浅笑,或者舒展她盈盈一握的腰身,跳一曲惊为天人的折腰。
我突然挑眉道:“戚夫人,你是怎么遇上汉王的呢?”
她闻言展颜一笑,就这浅浅的一笑亦含有绝世妩媚的姿态:“大王被楚军击败后,连夜超小道逃亡。他逃到我家,假装是汉王部下的兵士,让我父亲给点吃的。”
“后来我做了粟米饭,烹了葵菜,蔓菁,还有荇菜羹。他狼吞虎咽吃完,抬头对我一笑,惊异于我的容貌,后来,他把我抱上马,我就一直跟着他……”
戚姬说话时并不看我,只是含着笑慢慢道来。
“他喜欢吃荇菜羹,在沛县老家的时候,荇菜当季时,我们都要煮来尝鲜。”我缓缓说道。
“是啊,他也说,他吃过那么多荇菜羹,只有逃难那一晚,我捧出来的那碗,他最最喜欢。”
“无论你捧出什么,他都会最最喜欢,不是吗?”我还是不疾不徐的口气。
戚姬回过神看我一眼,我们仿佛都要看到对方的灵魂里去,她答道:“汉王关心的事情很多,喜欢的事情也很多,可是对我而言,他这个人,是我最最宝贵的宝物。相信王后亦如此想。”
我点头,不想再说下去,戚姬又恢复她端庄的颜色,再拜而去。
戚姬,你说的也对,也不对。
他这个人,是我的至宝,要我拿命去换,我也甘愿,不然,我就不会为他做两年的人质。
可是至于他的心已经给了你,我就算争来他的人,又有何用。
我迟早会对你们呣子动手,可是,不是为了争来他的宠爱。
我吕雉和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是依附他而生,而我,则是为自己而活。
韩信,英布,彭越,灌婴,夏侯婴,樊哙、曹参,满座皆是我汉国出生入死的大将。我默默记着人,一面仔细听着汉王讲话。
萧何、张苍自热是要留守的,后方诸事,需要他们压阵。汉王亲自带众将领,率精兵强攻,虽说诸将都有必胜信念,我心中仍默默为他们担心。
押送粮草先行启程的军士中,为首的正是我大哥吕泽与二哥吕释之,我需要他们在前方为我的耳目。
“汉军必胜!”萧何率群臣举起酒杯。
“汉军必胜!”我和众人齐声应和,共同饮尽杯中之酒。
一群英气勃发的将军,每个人血液中都流淌着豪情与壮志。意兴勃发之际,我同汉王走下席去,一一同每个将军满饮一杯。
这才是我要的,天下,天下,小小的后宫算什么,不过是四四方法的墙,它凭什么困住我吕雉的一生!
酒过三巡,汉王带头低低的哼起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