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坷儿、仲德,子孝,你们意下如何?”
“但凭师傅吩咐!”
“张侯爷,那老夫就把这几个徒儿托付给你了,他们还有3位师兄弟正在外游学,到时就请侯爷多关照。要是能给他们找个出路,老夫也算是可以安心去了。”
一次拜访,倒是让张宇获得了意外惊喜。公孙先生倒是一一向张宇介绍了6位徒儿的专长及性格,这里,就凭和那孙坷、汤仲德,范子孝三人一席交谈,倒是让张宇肯定,这几人绝对是不可多德的人才。
看来,就算是人才,要想不被埋没,也得要学会造势。也许是他们生不逢时,等十几年后天下大乱时,这几个人也都老了。目前,连最小的孙坷也超过30岁了(到公元189年之后就50岁了),其他师兄们早就过40岁了。多年在仕途外徘徊,上了年纪后,又是在那样的乱世,自然也就不那么在乎功名了,难怪这公孙一脉在三国里没有名气。
象公孙先生的另外三个徒弟分别是:丹阳郡张信(字浩然)、柴桑郡孙麟(字仪化)及荆南郡的王伟(字阁萧),这些人都是颇有才学之人,但是,都没有在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任何笔墨。而且,以公孙先生的学识及为人,他所教出来的这些徒弟却个个都是极有学问及抱负之人,只因出身低微,而且在这乱世里难得碰到明主,后来才放弃了政途而隐于了乡野。象那柴桑郡孙麟(字仪化),后来在186年时虽然有孙权前去相请,但是他那时已经57岁了,再说这孙权一脉离他们心中所认定的明主要求还差得太远,也就拒绝了出仕为官。
而丹阳郡张信(字浩然)、孙坷、汤仲德,范子孝后来在196年时认为那刘备还算是一个明主,想去投奔刘备时,那时就连最小的孙坷也快57岁了,而最大的张信(字浩然)、汤仲德已经65岁了。加上‘鹿门’一脉的‘卧龙凤邹’及徐元直等年轻人的风头特盛,也就放弃了那一争高低之意,全心隐在了山野。只可惜了6人的一身好才学。
张宇等人离开‘翠竹苑’时,内眷们早就在余苞、小强他们的保护下赶到了竟陵城里,只不过是张宇、宋飞等人骑马,这速度很快,本来要走大半天的路,他们也就只用一个小时多点就赶到了。
这母女、兄妹见面,自是开心得不得了。老夫人一见女儿那肚子的形状,就在那里盘算了,只怕这肚子里是一位小侯爷。
下午4点不到,张宇到达竟陵城外20里时,早有亲兵在路口那里迎候。离城门外几里地远时,大哥韩扑就带张跋、二黑等人守在了那里。
“大哥,想死我了,翠怡呢?伯母身体可好?”一连串的问候,很急。
“二弟,妹妹早就到了,母亲刚刚还在念叨你呢。路上辛苦不?”
“没事,咱们这些粗人,有马儿代步,很轻松。哈哈。”
兄弟相见,自然多话,介绍了随行的双方人员后,一行人直接到了县衙。不过,这一年里,韩扑还是笼络了好几位新的下属,象那县丞余嚣、主薄骆荣,还有那王、李两位书办,都不是岛上的老人。
武官里,就多了熊浩、鲍玉兄弟等几位捕头,加上那200衙差及100多内府护卫,还有青鱼所派的在这里常驻的一曲乡勇(福满为曲司马),就在县城外不远的江边农庄里,在一个小小的县里,也算是人强马壮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