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管理新办法(1 / 2)

汉末窃国商 未知 1266 字 2022-04-14

这夏收之后,好多寄希望今年会有一个好年成的老百姓失望了,地主大户们随时准备把他们榨得­干­­干­净净地,再好的年成又能改变啥呢。说穿了,在这个世道,除了那高高在上的士族阶层外,‘农、工、商’阶层都是下等人,这朝廷可管不了下面那些贱民老百姓的死活。

要是以张宇的是非观来看,既然朝廷都管不上老百姓的死活了,那它也就不是老百姓的所谓的朝廷了,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就在张宇忙着建仓库、练兵时,月亮村来人找二愣子了。

“二当家,大角湾那一带我以前的那帮乡亲们今年夏收后的日子都不咋地,现在都想来投靠岛上,二当家的,您能收不?”刘大叔很小心的问。

“大叔,您坐,先喝口水。人嘛,当然要收,人多力量大嘛。有多少人啊?”

“大角湾村有187人,永安村156人,三眼塘村79人,还有12户散户60多人。这里面也有几个手艺人呢。”

“这样吧,东北面7、8公里的湖边巴矛洲那一带不错,大叔,您先带着他们去那里简单安顿下来,我再和大鳊叔商量一下,咱们去那边建一条新村。刘大叔,你先去到那里具体安排一下,就是我上次说的那个小山包,平整一下,单纯住人也能住满近1000户。大叔,另外再从那里面抽点人到仓库那边的工地上去帮手,先管饭,也记一下工。”

“那小老儿多谢二当家了。”

“大叔,用不着谢我,能为乡亲们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又是新建一条新村,只不过是这原来的月亮村的老村民有经验了,而且现在各种工具、匠人也是很充足,有他们在那里带头指挥,大家­干­活快多了,这新村的工地上反而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在十几天后,张宇也到巴矛村去看过了,由于这夏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往岛上来,单新村这里就有近500多人了。这巴茅村,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近100多栋房子早就封顶了,现在有了稻草作屋顶,比到山上割茅草快多了。

村外的寨墙、壕沟也预留了位置,村里按月亮村的样子也是留了不少公共空间及公共用房,最起码这仓库、村公所、庄丁训练用地、用房都得预留。这今后要是农庄变成了城市,那还得配套更多的生活配套设施。

而且要是住满这片空地,那恐怕也得有1200多户人家。

就在建新村的同时,新村外不远的山坡下、湖边,也有人开出了不少荒地出来。这新开出来的田秋种赶不上了,有人来汇报给二愣子听时,张宇想了一下:“大叔,那就­干­脆种点罗卜、白菜、油菜吧,能为岛上丰富‘菜篮子’也不错啊。”

这‘菜篮子’一词倒是让大家好一阵发愣,张二愣子不得不解释说:“那些大户人家或城里人不种菜,平时就挎个篮子上菜市场买菜,这‘菜篮子’就是指买菜这一件事情。”

没有麦种,要不这些地种点小麦也不错。算了,真要菜多了也不怕,几家酒楼里都用得上,大不了用快船给他们送过去。

这近一个多月里,岛上新来的那近1400多人里,有木匠有12人,泥水匠3人,裁缝2人,更多的是篾匠,有大小师傅32人,还有箍桶匠、补碗的师傅各一人,还有象何陶何秀才、梁杰梁秀才这样的书生2户,老私孰王大伯、万大叔及李老爷子等5人。张宇对这些人也是一一作好了安排。

李三这个手艺人就暂时成了巴茅洲村新村村长了。等新村建好了,其他的匠人都要集中起来到鹰嘴崖工地或是各处作坊去帮忙去。岛上按出工日子天数发放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