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玫瑰)
第七章 走过我生命中的几朵玫瑰诗友
26.
其实,我这些年打工、跳槽、写作、做业务,经历过不少的事,认识过不少的人,往事繁杂如过眼烟云。唯有那几个写诗的姐妹,却让我难以忘怀,也许同是女人的缘故吧,或许是因为诗歌的缘故吧,说不清她们的影子,多少次在梦里在我的心中萦回。
先说说第一朵玫瑰妮子吧,这是第一朵玫瑰,我把她喻为暗红色玫瑰吧,因她表面温柔、乖巧,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坚韧,小巧玲珑的妮子让我喜忧掺半,她在我的生命里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
“漂流是我一生的向往,也是我青春的写照。”这是娇小的妮子写给我的一句话。
初识妮子,是缘于一个叫做“吟香”的诗社,那是九三年的事了。那天,我老远跑到常平我原来的做工的那家工厂找老乡聊天,回来的路上走过桥梓影院门口,被墙上一块大黑板吸引了,黑板上图文并茂的清新的诗,诗的体裁不一,但几乎篇篇都是有点份量的精品,作品来自各个工厂的打工妹之手,都是打工者业余时间写的诗。
第二天,我也试着把以前写的几首自以为得意的拙作端端正正地抄好投寄了过去,不几天就收到妮子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汪洋兄:你好!来稿收悉,感觉挺好,我准备下周除发于黑板报之外,另用报纸的形式出一份,发给各个社员,下周三开联谊会,欢迎你参加,并可带文友、舞伴。妮子于桥梓图书馆吟香诗社。”说实话,妮子的字很美,清秀、飘逸、有男儿的刚劲,也有女子的娟秀,刚柔相挤,她会写七种字体,这我在黑板报上就领教过了。
我猜想妮子一定是个高大而苗条的女子,或许是大专生或许在家教过书的,她说我的诗写出了打工者的心声。特别是那首《美丽的错误》更是道出了出在外奔波的无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说她们诗社的成员都想认识一下那个冒然闯入她们阵地的我。
周三那晚,我特地不加班,带上几篇诗稿和笔友满媛一起,赶到桥梓。图书馆坐满了人,妮子在门口等候多时,她带一副金边眼镜,穿一套格子花短裙,长得小巧玲珑的妮子,热情地和各位文友打着招呼,并介绍给其他人。我自报家门:“汪洋,《珍惜生命》的作者,刚刚学会涂鸦,望妮子小姐多多指教,还有这位是我的同庚老乡加老友满媛,笔杆子是顶呱呱的,很高兴参加你们的联谊。”我们就这样相见了,妮子拉过我和满媛,向正在跳舞的文学社社员们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们又多了两位文友,汪洋和满媛,然后向大家一一介绍。
那晚,我们玩得很开心,跳得很尽兴,也探险讨了诗社今后的办刊宗旨和出路,大家各抒己见,其乐融融。
以后的日子,我和妮子经常联系,不断了解。我知道了妮子是湖北应山县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左永妮,“妮子”是她最喜欢用的笔名。她在家排行老三,她说爸妈小时候最不喜欢她,嫌她又是个女孩,她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除了过年,平常从没买过新衣服。六岁的时候,她就要洗两个姐姐的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七岁了,好不容易爸才同意让她读书,小妮子不让人失望,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父母对她跳出农门寄于了很大的希望,高考放榜了,妮子仅以一分之差落榜。失望至极,她准备再考一次,恰在这时,父亲的一场大病让她失去了希望。
那是1992年,正值打工潮风起云涌,妮子带上高中课本,跟着表姐来到了人地生疏的东莞常平镇。凭着一张高中毕业证,她进了桥梓三泰厂做了一名品检员。Сhā机拉的品检员跟员工没多大的差别,要每个零件每个货都看,很累,也很刺眼。妮子做了不到半年,因写得一手好的古体诗,被当地莲花诗社的老诗人鲁孚看中,推荐到桥梓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日子过得充实。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妮子,妮子也成了该报的通讯员。并跟另外一个叫陈沥清的管理员创办了吟香诗社。所谓“吟香”,意为女子办女子写清香四溢,出刊了几期黑板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学爱好者,会员各地的都有,发展到上百人。有在深圳的,珠海的,中山的,莞城的,当然最多的是分布在常平各个村的工厂里,吟香诗社远近闻名,妮子也因此交了很多文友。
那时我正在袁山贝大众厂上班,距妮子较近,走得也勤,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每天与妮子通电话,忧郁的妮子被活泼泼的我感染,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她说长大了最能赚钱养家、最体贴父母的是她,理所当然妮子的探亲假期被家人宠爱的让所有的姐弟们妒忌。也羡慕的没法。
妮子是学古诗的,但她的功底和悟性不错,初写新诗,很快就学上手了,大家在一起经常探讨,成了无话不谈的文友。渐渐的我在杂志上发表的东西多了,自己的干劲也足了,吟香诗社成了方圆几十里人尽皆知的一块文学芳草地。当然,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妮子的付出是值得也是最大的。
我把华介绍给妮子,我爱华,华却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觉得他跟妮子很配,所以就和小芳自作主张向华推销妮子,希望她有一份好的姻缘,也但愿她们两个有此缘份。谁知,妮子没敢答应。我有点想不通,华那一点不好。后来得知,原来,妮子的命运跟我一样,从小就被双方父母定下了娃娃亲,许给了远房的姨表哥。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