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霸王之死(一)(1 / 2)

一个高明的战略家在一个地方吃了亏就一定要在另一个地方连本带利的捞回来。曹军在南线采取守势的同时对北线大举进攻,不仅克服并州全境,而且起用了一大批出身北方的青年才俊,初步建立了带有“曹”字印记的班底。原本的被刘备几乎打残的曹仁曹洪两军在并州一路转下来摇身一变就成了七八万人的大军,与此同时,司隶校尉钟繇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在河东太守张既的策应下大举进攻关中的各路地头蛇。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关中军阀趁机向朝廷请求招抚,并献上等骏马两千余匹,关中遂平。

建安八年九月,曹­操­兵出飞狐口,建城塞为屯兵之所,登狼牙山,设烽火台,后三子曹彰于此大败乌桓斩首数万,辟地数百里。www@

后曹­操­转兵右北平,连克十余县,汉民苦乌桓入边久矣,见王师到处无不箪食壶浆以迎之。袁尚袁熙兄弟闻之,心中忧虑,数劝蹋顿单于率军南下。昔日袁本初在此年年厚赐蹋顿兵甲粮草无算,蹋顿遂赖此一统草原登单于大位,故蹋顿对袁氏兄弟极厚,闻其言,亲率王帐­精­锐铁骑十余万入长城,欲寻曹­操­主力决战。袁氏兄弟留守柳城,统调大军后勤事宜。

蹋顿于白狼山设王帐,使前军五万铁骑分数路袭扰县城,四处掠夺粮草、牲畜,自己率五万中军在后压阵。曹­操­不顾众将劝阻,亲率大军逆战,不料错失路径,竟直Сhā白狼山下,与蹋顿王帐亲卫相遇。

当时是,乌桓骑兵居高临下,径冲曹军阵势,曹­操­骑兵不过万余,步卒不足三万,众将劝­操­暂避,唯张辽请战:“贼兵素无号令,前后杂乱五丈,若以­精­骑击之,则必破。”

曹­操­见张辽战意奋发,壮其言,亲赠旌旗以为三军前锋。乌桓见曹­操­旗号,各自争涌向前,张辽令步卒以强弩击之,乌桓骑兵大乱,前后自相践踏。张辽亲率虎豹骑直扑蹋顿王帐,蹋顿猝不及防,被张辽阵斩。乌桓群龙无首,曹­操­趁机命众将四面出击,大破之,斩首五万余,余者四散,曹军缴获上等骏马数万匹。曹­操­重赏张辽,升其为中坚将军,拨武卫营三千人增其部属,众将荣之。

曹­操­闻袁氏兄弟在柳城,遂命大军继续向前,众将以天寒地冻,粮草不济为由苦劝,唯参军田畴劝曹­操­继续进军。曹­操­纳其言,以田畴为大军向导,直扑柳城。袁氏兄弟闻蹋顿败亡,曹­操­大军压境,连夜弃城而逃,奔辽东投奔公孙渊。

曹­操­收兵回许昌,拔田畴为丞相西掾曹,而重赏众将曰:“此番得胜,实属侥幸,众将之言方和兵法,今后务必如此。”

大军途经昌黎碣石山,曹­操­登碣石以观沧海,诗兴大发,乃作《观沧海》,后于行军途中又作《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三篇,合称《步出夏门行》。诗篇传世,朝中齐齐称赞,被陆羽压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许昌和邺城文坛欢呼雀跃,一时间和者无数,此为后话留待后面祥表。

汉建安八年冬十二月,曹­操­彻底平定河北,回师邺城。会曹仁曹洪平定并州,率军与­操­在邺城会师,又得郭嘉病愈,­操­大喜,乃大宴群臣。

席间,有伶人颂《步出夏门行》,群臣齐声喝彩,陈琳、徐­干­、应瑒等一班词臣纷纷作诗唱和,一时间气氛高涨。

与此同时,新野刘备府邸里也在大宴宾客,不过并不是为了庆祝张飞、太史慈小规模北伐的胜利,而是为了欢迎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人就是卢毓,这个名字大家很陌生,但在东汉末年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和他拼爹。他爹说出来吓死你,就是东汉末年鼎鼎大名的卢植,也就是刘备的座师。卢植去世的时候,卢毓只有十岁,恰逢北方连年战乱,卢毓却励志好学,抚养寡嫂孤兄之子,撑起了门户。

现在卢毓已经成年,而曹­操­却在邺城自立门户,卢家以汉臣自居,卢毓自然不能跑到邺城投效曹­操­。本来凭他老爸的名声在荀彧那里混个官职也毫不费事,但从小就自立的卢毓不愿意活在父亲的盛名之下,­干­脆将全族南迁荆州,投奔大师兄刘备。

得知卢毓到来,刘备欣喜若狂,这不仅代表清流集团进一步向刘备集团靠拢,也说明了刘备政治集团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已经逐渐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具备了和曹­操­扳手腕的资格。随着刘表的日渐年迈和战略上的保守,刘备已经凭借着自己一连串出­色­的军事表现成了唯一一个可以抗衡曹­操­的政治势力。

卢尚书海内人望,得到消息的荆州士林自刘表一下几乎全都发来贺电,宋忠、司马徽、庞德公等南派儒学大佬们也纷纷向卢毓表达了对卢植的崇高敬意。以王粲为首的一批后起之秀还赶到新野赴宴,这可是刷声望的好机会,只要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就必须站出来表示下立场,能露脸那就更好了。

随刘备南下避难荆州的卢植师弟郑玄以师叔的身份坐在首席,刘备以大师兄的身份坐在主陪,清流大佬张邈、陈纪之子陈群、陈谌之子陈忠、臧洪、张超、刘敏、刘邕等后起清流以及陆羽、沮授、徐庶、鲁肃等一班谋士也出席作陪。

席间刘备和郑玄、卢毓等追忆昔年求学往事,众人不禁唏嘘。又闻卢植晚年避祸上谷,甘于平淡,刘备叹曰:“恨力微德薄,不能匡扶汉室,遂使小人猖獗,君子蒙尘,备愧对恩师教诲。”

卢毓劝曰:“使君得人如此,必能澄清寰宇,中兴汉室,家父之于九泉亦可瞑目。”

后又论及党锢之祸,陈群曰:“家父(陈纪)自党锢后,潜心著作,今以编《陈子》一部。”

刘备曰:“善,惜北海、元龙不在,令尊一门雍和,着实令人钦佩,元龙素不服人,却对令尊兄弟二人赞誉有加,足可为当世表率。”

陈群、陈谌两个堂兄弟各表家父行迹、品德,一时难分高下,争执不下,众人却也不好调解。陈纪、陈谌和他们的父亲陈实号为“三君”,是当时很多人的道德楷模,在江湖上也有很多段子流传,《世语新说》中关于父子三人的段子就多达10篇,简直令人嗔目结舌。

正无计可施时,陆羽淡淡地道:“元方持正守义,临难不折;季方聪敏机变,有礼有节。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氏兄弟闻言,皆服其论,刘备和众人亦都称善。备又问卢毓胸中所学,卢毓家学渊源,犹­精­法理,备大奇之。与之论天下治乱之道,卢毓推崇严刑峻法,以纠乱世,有荆州客不服,与卢毓辩,言刘景升以宽仁治荆州,不曾用严刑峻法。刘备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客不能答,而刘备自知失言。陆羽道:“治乱无常,宽严二法本无优劣唯审时度势耳。”众人闻之,亦都称善。刘备恐酒后失言,便借酒醉避席,陆羽扶其入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