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新野的一条小路上,于禁所部万余人马成两列纵队一字长蛇似得向前急行军,在这种两侧都是密林,视线严重受阻的地带,连哨探都省了只不过听着远处一阵响过一阵的喊杀声,想必是曹仁将军已经和张飞交手了,新野一带即便还有可用之军,也不可能拦得住自己的这一万人马
“将军,前面有刘备军营寨”
“有多少人?”
“远远看去,并无多少,大概千把人左右”
“组织强攻,声势要造足,吸引张飞回军配合曹仁将军,务必将张飞主力聚歼在新野城下”
于禁是不愧是曹军名将,并没有辜负曹仁对他的信任,在面对如此空虚的防线,如果于禁想要抢攻,只要挑选精锐击破其一点,新野不过是唾手可得但曹仁则必须全力应付张飞的垂死挣扎,即便最后能够全歼张飞人马,曹仁本部的伤亡也也想而知毛主席兵法最为经典的一条就是他明确地指出:“战争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击澜对于实力明显占优的敌人是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而歼灭战则可以对战局起到立竿见影的影响
如果于禁一鼓作气地占领新野,张飞在得知回援无望之后,必然会选择突围,如果将张飞主力放跑到江夏,日后再想歼灭还要费一番周折,曹操苦心孤诣策划的这次南征效果便要大打折扣
相反围点打援,和曹仁两面夹击将张飞主力消灭在此地狭窄的两侧树木茂盛的丘陵地带,那是再理想不过的了,现在于禁要做的就是突破眼前这一道并无多少兵力的防线
“快,中军抽调精锐,迅速夺取营寨,左右两翼立即在树林中埋伏,等待张飞军过其半,再一举击溃之”于禁在马上对着几个校尉大声指挥道
然而于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左右两翼奉命往树林深处埋伏而去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死亡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暗箭,使得领头的几百名曹军在一瞬间便遭了毒手,四下喊杀声突然仿佛从地底冒了出来,林中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肆意收割着曹军士卒的性命茂盛的树林严重阻碍了曹军兵将的视线,弓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然而这帮煞神却丝毫不受影响,他们中身手矫健者左右端着一张连发的弩机,十步之内箭无虚发,中者立毙这些连弩都是根据陆羽的描述做出来的,虽然射程不足五十步,命中率也有待提高,但是在城防巷战和复杂地形中应用的天衣无缝一次填装便可击发十次,轻便小巧,可以悬挂腰间,丝毫不影响行军,丹阳兵中多有善射者,陆羽便一次性给他们装备了五百付,此次伏击便一战成名
曹军大部出身北方,善用长枪,彼此结阵来抵抗骑兵的冲击,而这路人马清一色的刀盾,极善贴身肉搏,毫无惧色深入林中的千余曹军很快便被屠杀干净,于禁再也顾不得夺取营寨了,在这种险地遇到如此擅长山地丘陵作战的精锐人马伏击,再不赶紧突围,被对手四下逼赚自己这一万人马就得全部交代在这里这时候于禁已经来不及去想这路人马是从什么地方杀出来的,立即让前军变后卫,后卫变前锋,七八千人马拼死往原路突围
左右两侧的伏兵人数也不过三千左右,在这种地形,大队人马根本无法展开,只要保持队形不乱,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靠人命堆也能堆出一条路来但太史慈的出现彻底击垮了曹军的心理防线,在这种地方遇上丘陵丛林作战的王者,那和在平原上遇见白马义从没什么区别
兵败如山倒,七八千曹军已经顾不上队形了,撒开脚步便往回跑于禁也知道大事不好,拼死砍了几个逃兵想震慑一下,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才能多跑出几个兄弟,但也不过杯水车薪而已不多久,也只能在亲卫的拼死护送下,勉强没有被乱军冲散杀出一条血路,但太史慈这次伏击很显然有高人指点,后面的六千伏兵并未穷追,只是将于禁留下的千余断后人马吃得干干净净罢了太史慈亲领的三千人也只是将曹军斩作两截,还是有四五千败军跟着于禁狂奔而去再往前跑上大路便可以和曹仁主力汇合了,但此处却又有五六千丹阳兵等候多时,将四五千曹军彻底打成了散兵游勇,直如没头苍蝇般乱撞,自家人马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于禁仅率百余亲卫突围而出,其余人马四下愧,被俘者多达四千,其余大半被杀,余者逃往山林深处,只怕也是九死一生
如果后世的国军将领在此,一定会惊呼:“这套打法不正是“**”打伏击时所惯用的拦头斩腰击尾三板斧么?”看似简单的三板斧却打得国军上下闻风丧胆,直到今天,我军的基本编制仍旧是三三制,这其中的学问自然是深奥无穷的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任何一支军队,即便再训练有素,连续遭到三次伏击而均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可能使得自身的士气彻底崩溃,那么这样的军队也只有被屠杀的下场
在于禁遭遇伏击的第一时间,便有曹军哨探拼了命的往回狂奔,但于禁走的本就是崎岖难行的邻间小路,马匹不能疾行目标又大等到哨探一路疾奔,气喘吁吁地将败报告诉曹仁的时候,将于禁所部尽数歼灭的丹阳兵大队人马在太史慈的带领下,已经往曹仁的两翼进行包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