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 军师本色(二)(2 / 2)

曹­操­闻袁绍卧床不起,欲趁机攻河北,郭嘉止曰:“袁氏兄弟不睦,各自争权,今各据一州,祸起萧墙矣明公宜按衅自观,使其自相残杀,可坐收渔人之利也”­操­然其言,乃收军回许昌袁谭入青州,以辛评辛毗治州事,自己整顿人马,得万余人,又与东海昌豨相连,鲁国诸县皆叛曹响应

曹­操­既回许昌,别遣张辽定鲁国诸县,又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数月粮粳夏侯渊欲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曹­操­曰:“昌豨生于乱世,岂能真心归降,不杀不过为世人知我能容人耳,岂可为此折损大将乎?”张辽拜谢,涕泪俱下,曹­操­重赏之

秋八月,袁绍病重,自知不起,乃召审配逄纪商议后事,二人知袁绍偏爱幼子,乃议立袁尚为主,绍病势沉重,已口不能言,遗嘱成,审配于床头朗诵,未毕,绍已殁二人乃立袁尚为主,而后发丧,遣人往青州召袁谭幽州召袁熙回来奔丧

袁谭知父亲亡故,又闻三弟袁尚为冀州之主,大怒,往冀州奔丧,审配逄纪取遗嘱与谭,袁谭见不得立,恐为袁尚所害,乃出屯黎阳,自号车骑将军,自此兄弟有隙

秋九月,曹­操­闻袁绍病死,谭与尚相争,乃举兵攻黎阳,袁谭遣人往邺城求救,袁尚留审配守城,自与逄纪带兵两万去救,二人合兵一处,与曹­操­交锋,连败数阵,坚守不出曹­操­使典韦许褚各带死士百余人,猛攻城郭,二袁惧,夜遁而走,曹­操­趁势追杀,大破之,斩首万余,掳万余人,追至邺城,袁尚坚守不出,曹­操­收其麦,使张辽乐进攻拔拔­阴­安,徙其民于河南留贾信屯黎阳,自引军还许昌

曹­操­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还是那个原因,没有粮食兵法云:金汤之固,无粮不守;韩白之勇,非粟不战皇帝还不差饿兵,不是哪只军队都能像共军那样饿死也不投降,或者自己搞大生产运动的十万人的作战部队,至少要征伐二十万的民夫才能负担的起后勤供给,这二十万人绝对不可能不吃不喝,更不可能像根据地的百姓那样自带­干­粮,不逃跑就算不错的了不仅人要吃,牲口也要吃,还有沿途运转的损耗,被敌军偷袭的损失,这都要包括在内,所以即便是官渡之战后,曹­操­平定河北也足足花了6年时间,每年用兵的次数不超过一次,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年,这都是生产力所决定的战争可不是游戏,那些账面上的数字是经不起推敲的孙子兵法中就曾提到,战争时期,向前线运一车粮食,所消耗的粮食就是十车,所以高明的主帅都尽可能地从敌方获得粮食补给

曹­操­还许昌,下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其后又下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粳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遂至浚仪,治睢阳渠,遣使以太牢祀桥玄

文曰:“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夏侯惇在宛城,见刘备日益壮大,心下不安,乃使人告­操­­操­心中犹豫不决,召荀攸郭嘉入内商议郭嘉曰:“二袁本有嫌隙,因主公攻之甚急,故合为一,公可稍缓,二袁必自相攻伐”­操­然其言,遂撤围邺城,二袁果然相攻曹­操­趁机南征刘备,军至西平

还是老问题,曹­操­只有在邺城抢了袁尚的麦子,才有能力南征刘备,古代打仗,本来打得就是钱粮,像共军那种完全依靠老百姓的补给慕,只能说是个奇迹

在这里还要解释一下曹­操­下的两道命令这都是在北方形式发生巨大变化时期所下达的,不能单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其背后必然包含深刻的政治意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