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令人注目的是生产技术的发明。中国人生产出各种类型的铁制工具,用铸铁锻造铲和犁铧(以及大炮),同时生产熟铁用于制造刀具(比如刀和剑)。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欧洲人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用了熟铁。“事实上,中国人似乎……直接生产了铸铁,而没有像欧洲国家那样,经过长时间的锻制的中间冶炼阶段”。铸铁性能要优越得多,因为它有更好的强度。也正是因为中国能够生产更为廉价的铸铁,才使得工业革命的影响广泛扩散到全国各地。
这样,所有这些因为铸铁生产冶炼技术的突破而成为可能。在这里鼓风炉和*式风箱的使用尤为重要(尽管这些已经被掌握使用约有1400年了)。风箱连续输送保持高温(975℃)所需要的气流,这些在公元前4世纪已被使用,并早在公元31年就使用了水力驱动。此外,中国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在生产钢(从铸铁发展而来),而欧洲只是到了近代时期才生产了钢。尤为重要的是,在公元5世纪时,中国的钢是通过一种将熟铁和铸铁混合在一起的“熔炼过程”而生产出来的。
另一个显著的创新是11世纪时用焦炭取代了木炭(因为木材的供应不足),这非常有意义,因为欧洲中心论坚持认为,这是由几个世纪后的英国人首先实现的。但英国和中国一样,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焦炭都是为了解决森林采伐的问题。纺织业成就令人瞩目,是宋朝奇迹另一个特点,这常常被归功于18世纪的英国。中国的丝绸工业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开始了。可以考证的是,纺织业领域最先进的工业技术革新是生产麻织品和丝绸的水力纺纱机的广泛采用(参见第6章和第9章)。所有这些铁/钢和纺织业方面的成就十分显著,但它们只是广泛工业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因为这种生产需要一系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运输和能源革命
欧洲的水车先是用来碾制谷物,1025年前后在德国南部首次被用于铁的生产,而在中国情况则恰恰相反。早在公元31年,中国就发明了水车来推动鼓风炉风箱。更有意义的是,在水力风箱中*杆和传动带的使用与蒸汽机的原理极为相似(详见第9章)。此外,运河和水闸也是重要的革新(后者发明于公元984年)。沿着运河运输的煤、铁和钢能够运送到国家的南部,这对于中国工业奇迹来说至关重要,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意味着对这些资源的庞大内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开采了石油和天然气,应用于燃料、烹饪和照明等用途。实际上,在10世纪前后家庭使用的耐用石棉灯大量生产的事实,就说明了这次革新的广泛性。
税收、纸张、印刷和商业化经济的兴起
宋朝一项非常重要的革新就是以货币为基础的税收体系的创立。尽管9世纪左右发明了用于信贷目的纸币(“飞钱”),但到10世纪初它演变成了一种作为交换媒介的“真正”纸币。到1161年时,国家一年就发行了一千万张纸币。重要的是,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发明后来被欧洲人所模仿,但在英国的广泛使用却晚至1797年。货币税收而不是实物税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得货币税收从749年的4%迅速增长到了11世纪中叶的52%。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它迫使农民们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市场交换一直渗透到了社会的最低层,以至于甚至最穷的人除了为市场进行生产外别无选择。正如麦克尼尔指出的,“市场交换的激增——当地的、地区的以及跨区域的——使得生产总量极大地增加了,因为后来亚当·斯密令人信服地分析的所有专业化优势都已开始实行。”并且他还继续引用了14世纪一位作家的话: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