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1)(1 / 1)

红尘逸事 宋迪 982 字 2022-02-24

话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要养家,还要奉养老母亲。鲍叔牙知道后,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两个人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的。可是赚了钱之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不过去,就抱怨管仲出的本钱少,分钱的时候却比主人拿的多,实在是太过分了。鲍叔牙却对仆人说,因为管仲要奉养自己的老母亲,多拿一点是应该的。

又过了一些日子,管仲和鲍叔牙一起被征入伍。每次上战场冲锋时,管仲都是躲在别人的后面,但是撤退时他总是跑在最前面,甚至还有几次临阵脱逃。为了以儆效尤,领兵的将军就要杀掉管仲,说管仲贪生怕死,别人会有样学样的。鲍叔牙马上站出来替管仲辩护,说管仲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之所以会临阵退却,是因为他还得照顾自己的年迈的老母亲。管仲因此而逃过一劫。果然,在管仲的母亲去世之后,管仲在战场之上英勇杀敌,很快就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再到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得到了齐国国王的重用,鲍叔牙成了辅佐公子小白的重臣,管仲成了公子纠的重臣。齐国国君齐襄公登上王位之后,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齐国国内一片混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也被迫流亡他国。于是管仲随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随小白逃到了莒国。在齐襄公被杀之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先要赶回齐国夺取政权。管仲率领手下在途中拦阻公子小白,中间发生了混战,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可是却­射­在了小白的带钩之上。小白趁机倒地装死。公子纠放松了警惕,而小白则日夜兼程,等公子纠和管仲赶到齐国的时候,小白早已经登上了王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想要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如果您只是想维持齐国的现状,把齐国治理好,那么诸位大臣和我共同辅佐您就够了,可是如果您想要争霸天下,想成为天下的霸主,那么您非得重用管仲,因为他绝对是治国奇才。”

齐桓公很不高兴,认为当初管仲差点要了我的命,怎么能让他当我的宰相呢?鲍叔牙劝齐桓公,当初管仲与他作对,是因为各为其主,管仲那么做是因为对主人的忠心。管仲是一位奇才,一定不能失去这样的人才。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之后,就把管仲“引渡”回齐国,封他为齐国的宰相。

果然,管仲不负鲍叔牙的重托,不仅把齐国治理得有声有­色­,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短短几年的时间齐国国势日益强大,齐桓公走上了称霸天下之路。数年之后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天子派使前来祝贺,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孔子在一百多年后惊叹地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管仲的一生,和鲍叔牙有着莫大的关系,没有鲍叔牙就不会有管仲后来辉煌的一生。所以管仲曾经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友情在男人的生活之中,的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男人可以为朋友两肋Сhā刀,《水浒传》可以说对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讲义气做了一次集中的解释。他们不只是为朋友两肋Сhā刀,而且路见不平时也会拔刀相助,就像鲁智深对金老汉父女的相助,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证。但是,并不是说,友谊就是一个男人的全部,男人同样也会儿女情长,儿女情长的男人,也会重视自己的友谊。东晋年间“竹林七贤”之中的嵇康就是儿女情长与友谊并重的人物。

嵇康是一位美男子,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嵇康称得上是人中之龙,而且才华横溢,在三国时期他娶了曹­操­之子沛王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嵇康在三国时期曾经担任过中散大夫,司马氏掌权建立晋朝之后,嵇康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一起到山林隐居,过上了打铁的生活。嵇康不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他这么做当然不是怕司马氏对他进行打击,事实上晋朝也渴望嵇康这样的大名士能加入他们的智囊团,为晋朝出谋划策。虽然嵇康是曹王室的亲戚,但是晋朝却为他敞开了大门。可是嵇康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也许他更多的是在照顾妻子长乐亭主的心情吧。 嵇康隐居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在,他的身边也围拢了很多朋友。阮籍是嵇康十分敬佩的长辈,他比嵇康大13岁,是一位狂士,以不守礼法著称于世。传说阮籍善以白眼视人,特别是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他母亲过世,他为母亲守灵的时候,几位官员包括当时的名士嵇喜前来吊唁,阮籍仍然以白眼相向。这件事情让嵇喜和几位官员都十分的不满意。当嵇康听说这件事情之后,马上准备了酒,还挟着一张琴来到了灵堂,阮籍这才青眼相迎。除了阮籍之外,向秀也是他的朋友。两个人都对老庄之学感兴趣,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老庄。嵇康过着打铁为生的日子,向秀就坐在旁边为他拉风箱。在别人看起来,这绝对是两个怪物,因为两个人都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可是他们却自得其乐,在风箱和铁锤的响声之中,谈笑风生。在嵇康死后的若­干­年,向秀还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怀念从前的这段日子,可惜斯人已去,物是人非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