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九章 前途(2 / 2)

众百姓的议论之声越来越大。底气越来越足。最后在他们的脸上,更是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眼里多了不少光彩。

“而这三败蒙军大汗的……”趁热打铁,王坚紧接着又对我拱了拱手道:“却正是众乡亲眼前的这位西川置制使,郑言郑大人。”

“哗……”闻言众百姓不由一片哗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站在他们面前这位没有丝毫架子,没有丝毫官腔,而且还彬彬有理,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呵呵,是有点夸张地人,竟然便是三次击败了蒙古大汗之人。一时在他们之中,不知便有多少双崇拜、炽热的眼光往我投来。如果眼神也能让人燃烧的话,我想此时的我早已被他们的眼神给溶化了。

“众位父老乡亲。”见此我不由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毕竟单说我三败蒙古大汗,确实有些勉强,但我还是默认了这顶扣在我头上的高帽子。我心里很清楚,并不是在任何时侯对百姓、对军队都要以诚相待的,有时说说谎话倒对他们、对整个国家都有利,就比如说曹­操­的望梅止渴之计。而现代地心理医生,在对付极度自卑的人时,常常要激起他心里极度自恋的心态。同样,如令我对付这些极度丧失信心的人,或许也只能以极度的自傲和自大,才能解决问题了。

“众位父老乡亲。”想到这里,我点了点头说:“是时,鞑子不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如今地大宋,已比蒙古更加强大了!城外的一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尔等若是有兴趣前去战场一观究竟,你等便会发现,我军只以数百人的代价,便杀敌六千余人。此时的他们,蒙古大汗窝阔台率着六万之军,更是有如丧家之犬一路往北逃窜了!”

“好!痛快!”

“大宋万岁!”

“郑置使万岁!”

……

听到这里,百姓们欢呼着、嚎叫着,眼里闪着泪光,有的甚至嚎啕大哭。他们等着这一天,也实在是等得太久太久了。先是金人,现在又是蒙人,自北宋灭亡以后,他们几代人共百余年的时间,都在外族的统治和压迫之下。特别是现在的蒙人,在凶残的蒙人地统治之下,他们简直就是过着奴隶般地生活,现在终于有一个人,带着一支威风凛凛的军队,站在高处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自由了!你们解放了!你们又重新回到祖国地怀抱了!,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

“大人,让我等与你一同前去杀敌吧!”突然,几名青壮拔开了人群,昂首挺胸地站在了我的跟前。

“是啊,大人,给我等一个报仇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往我的跟前挤,有年青力壮的,也有骨瘦如柴的,甚至还不乏有女子与小孩。

“我等无需晌银,只需三餐裹腹!”

“我等可以为大人的军队埋锅造饭,洗衣磨枪!”

“我等可为大人­操­舟!”

……

“乡亲们,乡亲们。”见此我忙劝慰道:“虽然郑言也想带上你等一同北上,但倘若如此,又有谁来保护你等家中的父母妻儿呢?”

这句话便让百姓们安静了下来,我又接着说道:“是以郑言才要发与尔等军器,你等所要做的,便是保护自己周全,不让鞑子的残军或是强盗将你等的粮食抢了去。而由于我等急于北上追击蒙军,是以只来得及解救沿河城镇的百姓,而其它的地方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同胞,便只有靠你们了!”

“这还不简单。”一名青壮一把便抢过地上的一把腰刀,大声喝道:“蒙军都退了,那些驱口军失却了蒙军的支持,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便让我等将这些平时只知欺侮我等的畜牲,全都砍尽了。”

“杀……杀……杀……”

百姓们大声吼叫着,个个眼里都闪耀着血红的凶光,这些平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一样的人,此时已被激起了杀­性­。比起那些残暴的蒙军来说,他们或许更恨那些倚着蒙军欺凌同胞的驱口军。如今他们知道蒙军已退,那么,再也没有什么阻止得了他们将恨意倾泄到驱口军身上了。在我提供粮食和军器的情况下,一场大屠杀在所难免,大地注定要再次被血水清洗。但是这种清洗无疑又是值得的,那些对蒙军卑躬屈膝,为了自己而出卖国家和同胞利益的人,在这场清洗中注定没有好下场。有他们做为负面榜样,有他们做为百姓们泄愤的工具,那么要团结起长江以北的数百万百姓,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大人。”当所有的骑军都回到了船队之中,军士们与洛阳百姓依依不舍地告别后,徐格望着远远跟着船队奔跑、挥手的百姓,不遗疑虑地说道:“如此激励百姓,虽说是件好事,只是……”

“只是倘若我军败了,那便更是雪上加霜?”我点了点头,知道徐格心里在当心着什么: “所以此战我们只许胜,不许败。胜,则在中原大地掀起一股抗蒙大浪;败,则百姓心死,大宋或许便再也没有收复这些地方的机会了。”

天­色­入黑,船队两旁再次亮起了一盏盏气死风灯,那是为船队护航的军士的杰作。一天的时间就这样紧张忙碌地结束了,明天迎接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再一个洛阳?还是陷阱?已经一百余年了,百余年来这段水域从来就没有大宋的船只进来过,对我们来说,它就像远处的黑暗一样,深遂而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又不得不往前走,因为此次北伐,关系着数百万人的命运,同样也关系着大宋的命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