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她照常去开工。(1 / 2)

晚儿 未知 6260 字 2022-02-18

程杰并没有成名。

他那套戏结果也没有开成,据说拿着本子到处找老板,处处碰钉子。

有接近半年的时间,他一点收入也没有,天天泡在影人茶座里,戴着墨镜,穿着时髦的衣服,之后,程杰沉寂下来。

健健与他刚相反,大有越做越旺的姿态,渐渐工作人员对她的称呼,由阿健变为健姐。

因为抢手,她的酬劳加了又加,还得排期轮候。

英姑笑,“没想到古装片又流行回来。”

健健应一声,“喻古讽今,比较容易说话。”

“健健,我下个月到英国情形,或许跟*生活,你不会反对吧。”

健健笑,“你也应该享几年清福了。”

“那么,这个摊子交给你了。”

健健点点头。

“有没有后悔入了这一行?”

“怎么会,”健健笑,“庆幸还来不及。”

“这圈子不容易找到理想对象。”

健健还是笑。

眼浅,还没有见到富贵荣华脸­色­就变的人太多太多。

又过了半年,老英姑正式移民英国退出。

健健做了接­棒­人。

忽然有一天,在外景地,正忙,她听得有人招呼她,“健姐。”声音好熟,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人。

她放下工具,转过头来,看到程杰,呆住。

程杰搓着双手,“健姐,有事找你商量。”

他胖了,一年不见罢了,老了许多,代替从前那份刚健的是三分憔悴。

健健看着他,象是不认识他的样子。

女主角机灵,看到这种尴尬情况,连忙帮健健解围,“阿健,过来看看我的辫子,小程,你有什么话快说,人家正忙呢。”

程烹只得长话短说,陪一个笑,“我接了一个戏。”

健健呵一声,“那很好呀。”

“仍做副导演,”程杰欠欠身,“导演知道我同你熟,想问问你四月有没有期。”

健健一怔,连忙答:“我的期已排到六月。”

程杰急,“能不能挪一挪,我们下星期开拍。”

健健笑,“你说今年四月?我说的却是明年四月,对不起,实在不能够,你们找别人吧。”

女主角在那边一直叫:“阿健,还不过来,摆架子?”

健健飞似过去。

再转过头去,那程杰已经离去。

女主角这时冷笑一声,“这种人,活该!身在福中不知福,嫌人不够好?结果不负所望,可给他找到更差的了。”

健健十分感慨,原来她是次失意,人人都知道,只是包涵着,对她好。

女主角说下去:“我最看不得这等轻狂人物,抖起来?这么容易?”

健健不出声。

“最令人难过的是,平时看不出来,还以为他挺稳重可靠。”

健健终于说:“是呀,都掉了眼镜。”

三言两语,大家使把落魄的人物丢开。

“健健,说真的,你几时升为健姑?”

健健骇笑,“不要打趣我。”

“届时我已人老珠黄,”女主角叹息,“束之高阁,退位让贤,可是您老人家仍然稳居宝座,后辈统尊你称健姑。”

健健连忙说:“别打趣我。”

“这是真的,幕后人员工作生命长得多,若­干­年后,你可以写一本回忆录。”

健健只是笑。

“我来教你,你此刻起就作准备。把我们这些人的照片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将来一定用得着。”

“导演叫你呢,去试灯光吧。”

女主角这才放过健健。

建健蹲下,喝一口茶,忽然之间,她看到自己鬓脚已白,已成了一个中年人,大家真的健姑长健姑短地叫她,她仍然勤奋工作,安份守己,但人已经老了,三十年已经过去。

戏总是要做下去,人们看戏,人们也演戏,有时已分不清哪一部份是戏,又哪一部份是人生。

健健的头越垂越低,她似想看进将来,看看自己会不会有家庭,有儿有女,以及有一个负责任的丈夫。

她还没有看到,已经听见美术指导大声说:“健姐救命,珠花掉下来了。”

健健连忙奔过去救命。

出身

胡勉宜在接受新华日报­妇­女版记者访问。

记者:“胡小姐好似很少提到家人。”

胡勉宜只笑。

“家里人口复杂吗?”

“我是独女。”

“令尊令堂是否自幼栽培你?”

“我的家境非常普通。”

记者立刻识趣地说:“英雄莫论出身。”

他又问了几个细微有关生活上细节趣致问题,然后告辞。

记者由秘书送出去,穿过如山如海的祝贺花篮才到门口。

他心中嘀咕:“直如红舞女过场子一般热闹。”

然而鲜花芬芳确令他­精­神一爽。

这是胡勉宜荣获十大杰出奇才奖的第二天。

关上办公室门,勉宜面孔便挂了下来,疲态尽露。

她按下通话器,同秘书说:“黑浓咖啡一杯。”

秘书笑着应:“是,胡小姐,公关部问你下午三点有没有空,魅力杂志想做个访问。”

勉宜用力地说:“没有空!”

最讨厌是公共关系组那帮人,专司小事化大,专爱陷害其它部门同事,把人家当小丑那样把弄。

喝了一杯咖啡,她心情略为平静,吩咐道:“把花收起一些。”

秘书笑:“拿到我们那边去吧。”

话还没说完,公关部主管苏珊娜便婀娜地走过来,“胡小姐,给我三分钟时间可以吗?”

勉宜说:“我要出去开会。”

说罢取过公文包与外套。

“魅力杂志是本有份量的刊物。”

“我知道,你是个有份量的人。”

勉宜已经出了门,苏珊娜恨得牙痒痒,直诅咒她,“红的时候不可一世,有朝发黑可别怪我在你身上踩几脚。”

勉宜登上公司车子,才松一口气,她不是不知道人家背着她说些什么,她不介意。

勉宜吩咐司机:“山村道一号。”

耳畔犹自徘徊着适才记者的问题:“家里人口复杂吗”,又:“令尊令堂是否自幼栽培你”还有,“英雄莫论出身”。

到了山村道一号,来开门的,正是石伯母,她满脸笑容迎出来,“恭喜你,勉宜。”

“石琪呢?”勉宜问。

“出去买香槟替你庆祝,马上就回。”

勉宜脱下外套,“有什么好庆祝,串通了的一场戏文而已,老板好找不找,找我来捧,目的不外是替公司宣传,多张活招牌。”

石伯母笑,“那是你谦虚,你去年结结棍棍,实实在在替公司赚了不少钱。”

勉宜也笑,“公司走运,没话说。”

石伯母点点头:“做电影,风险大,公司把你当作福将,想必有压力。”

勉宜感喟,“石伯母,也只有你明白罢了。”

这些年来,她直把石伯母当母亲看待,当然也把石琪视作姐妹。

“看你累得,到房间去眠一眠。”

勉宜苦笑,“那怎么行,下午要同美国人开会上商量合作拍摄问题。”

“又是你制片?”

“是呀,事成的话,要往荷里活住三个月。”

石伯母安慰她,“反正孤身寡人,无所谓。”

门一开,是石琪回来了,“大制片,来,喝上三杯,祝你白尺竿头,更进一步。”她笑着举起杯子。

石琪是快乐天使。

勉宜仍然忘不了记者的问题:“家里人口复杂吗?”

对胡勉宜来说,家里不过还有两个人:石伯母与石琪,石伯伯故世后,她已没有第三个亲人。

石琪取出冰桶,把香槟镇好。

石伯母说,“勉宜下午还要开会。”

石琪拍手笑,“那么喝伏特加,闻不到酒味。”

勉宜说:“时间差不多,我要走了。”

石琪惋惜道,“卿本佳人,马不停蹄,为了何人?”

勉宜答,“为着自己。”

“够吃够用也该住手了。”

“琪官,你是幸运儿,哪里会了解我们心情。”

“我知道,你没有安全惑。”

勉宜笑笑,出门去开会,

那是一个冗长的会议,那堆人的美国口音听得她双耳出油,天气炎热,老外身上出汗,那股­骚­味跟着而来,勉宜心中大叫吃不消。

要求又繁复,所有工作人员都按章工作,朝九晚五,劳工假期,过时补薪,比公务员还要慵懒三分,勉宜最怕拍国际电影。

那夜躺在*,辗转反侧,难以入寐,很难不想到童年往事。

十岁父亲去世后母亲身边就不住换人。

进出自己的家,勉宜都非常小心。

她老躲在房里不出来,而且一直把房门下锁。

生活倒是没担忧过,父亲有一点点钱剩下,逐些取出贴补,倒也过得去。

十三岁那年,母亲再婚,把勉宜送去寄宿,那一年,她认识石家三口,石琪是她同房同学。

母亲的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多些,同那人分了手,又令勉宜撤回家中,要到那个时候,她才知道那已是妈妈第三次婚姻。

勉宜十分震惊,第三次!母亲当年只得三十五岁,难怪什么事都做不好,单是忙结婚已经耗尽她半生时间。

打那个时候开始,勉宜渴望做修女,喜欢穿白衣,时常跪在小房间内祈祷,直至流泪,时常轻轻说:“主呵让我安息你怀。”

那段青春期,如果没有石琪作伴,不知怎么过。

她时常去石家作客,并向温婉的石伯母诉苦。

石伯母总是劝慰勉宜,“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你不能期望每个母亲都象我,我也没什么好,时常打得石琪跳起来。”

石伯母从来没有批评过勉宜的母亲。

这真是难得的,因为所有亲人都不满她,冷落她。

过了十七岁,勉宜对母亲死了心,也就不再困惑。

母亲的脂粉越来越厚,男友则越来越年轻,勉宜越来越难堪。

一日,放学返家,见母亲最新男友独坐沙发,勉宜一向不与他们打招呼,只默默往房内走,谁知那人一只手伸过来搭勉宜肩膀上,勉宜如被滚熨烙铁炙到那样跳起来,大声尖叫,引来女佣。

那人只得逃走。

勉宜即时收拾衣物到石家去住。

过了三天,母亲到学校来找,忽然之间,泪流满面,拉住勉宜的手不放。

勉宜记得很清楚,那是一只陌生人的手,硬且粗,冷冷的,勉宜慢慢缩回她的手。

她不认识她。

勉宜比较喜欢石伯母的手,厚大、温暖、有力,掌心朱砂­色­。

她向母亲提出升大学的要求,她知道父亲有款子留给她作教育费用。

母亲的答复:“钱早已花光。”

勉宜气炸了肺,跑到石家,哭到眼肿。

她想起母亲每位男友都获赠金手表,更不甘心,不肯返家。

眼见无望,毕业后要出来找那种薪廉低级的工作,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勉宜考到了奖学金。

记者问:“令尊令堂是否自幼栽培你?”

没有,父亲早已看不到她。

胡勉宜只得靠自己双手。

出国之前一笔治装费由石伯父支付,上飞机之前,石伯母又在她口袋里塞了一点零用。

勉宜一直靠奖学金念毕全程,之后,又考到全免管理科硕士。

她根本不想回家,不少同学想家想到落泪,勉宜则乐不思蜀,如脱出牢笼。

五年后她才返回出生地。

由石琪把她接返石家。

才一星期她便找到目前这份工作。

人家一天工作八小时,她做足十六个,人家不肯背的黑锅,她统统包在身上,三年之后,连大老板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干­劲冲天,不怕超值的年轻人,胡勉宜即时升做制片。

她建议投资冷门题材,一次中,胆子大了,再来一次,连中三元,上头便刮目相看,世界不知多现实。

不过漂亮聪明的胡勉宜始终没有殷密男友。有时同事间说说忘了形,无意之间接触到她的身体,好象把手拍拍她肩膀之类,她总会收敛笑容,缓缓退开,维持距离。

这是心理上一个严重的障碍。

渐渐大家明白到她的爱恶,经过适应,就相安无事。

电话铃响。

勉宜知道这必定是石琪。

她说:“你吵醒我,该当何罪。”

琪琪笑,“你那里睡得着,你是失眠专家,又从不服药,一定还醒着。”

“什么事?”

“聊天呀。”

“—定有事。”

“你母亲打过电话来给我妈,要找你。《

勉宜心一沉,“这半年的家用我早已缴上。”

“她说不够用。”

勉宜冷笑,“老太太,也不省着些花。”

“算了,勉宜,给就给吧,发什么牢­骚­,豁达一点。”

勉宜不禁笑了,“你说得是。”

“婆同媳争,妯同娌斗,母女不和,统统因为一般见识,你是与众不同,卓尔不凡的一个人物,吃得起亏,又不怕蚀本,做得到便做,不用个个计较谁是谁非。”

“是,大人。”

“好吧,现在你可以抱着成功安然入睡了。”

挂断电话之后勉宜仍然睡不着。

学成回来,她发觉母亲已经老了。

人穷,珠黄,家中再也没有异­性­出入,照说,勉宜应当搬回去同住,却并没有那样做。

勉宜情愿付她生活费。

母亲那双曾经雪亮的妙目变得黄且浊,一呆半晌,有点转动不灵的样子。

牙齿因吸烟缘故,是一种浅咖啡­色­,十分难看。

勉宜的衣物更加从里白到外了,一并连家中的毛巾、床单,都要求严格,不住漂洗,永远洁白如新。

石伯母曾笑说:“勉宜的公寓象医院。”

那才好呢,洁白无瑕。

这个新世界由她一手创办,才不容许母亲把从前的污渍带到新天地来。

必须把她当瘟疫般关外头。

开支票给她时是毫无犹疑的,有就有,没有就是没有,狮子大开口般勒索更加谈也不要谈,五年寒窗在外,除石家之外,并没有谁问过胡勉宜苦不苦、冷不冷、饱不饱,胡勉宜不欠他们人情。

记者问:“家里人口复杂吗?”

其实最简单没有,总共得母女两人。

勉宜听过许多女友说,青春期与母亲不和,但是人随年纪成熟,母女终于取得谅解。

那是因为她们基本上是相爱的,误会再深,总有和解一日。

勉宜与母亲则是例外。第二天上班,胡太太找上门来。

她一早在公司等,秘书乖巧地把老太延入内室,避开许多好奇目光。

老太抽烟,咳嗽频频,有病,不延医,挟以自重,且能振振有词,“唷,你给我多少,还看留生呢。”

勉宜一见她,头也不拾,“多少?”

“三万。”

“一万,不要拉倒。”

“我的肺有事。”

“一万。”

勉宜取出支票部写好钱码撕下给她,“我有事,你请回吧。”

“有事跟你说。”

“说。”

“我死了之后,你要给我土葬,我不要火葬。”

勉宜一怔,随即说,“届时再讲吧。”

“土葬,你一定要给我土葬。”

勉宜已经离开办公室,待秘书去善后。

避开十分钟回去,看见苏珊娜坐着等她,一脸无奈。

一见勉宜便说:“当给我面子好不好?”

勉宜答:“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接受访问。”

“胡小姐。”

“今天五点钟到五点半。”

苏珊娜吁出一口气,“皇恩浩荡。”

勉宜这才知道,自己亦有过分之处。

苏珊娜悻悻离去。

魅力杂志记者提出的要求很新奇,“母亲节快将来临,我们做特辑,想拍摄名人母女,胡小姐,你未婚,无女,可否邀请令堂出来合照纪念。”

原本是好主意,也不难做到,相信许多人会欣然应允,但对勉宜来说,此事没有可能。

她不置可否,顾左右言他。

记者追下去:“胡太太不喜亮相?”

勉宜尽量客气,“一人做事一人当。”

记者明敏过人,顿时噤声。

勉宜提供了许多新片资料:永远把公司业务放第一位,然后把满意的记者送走。

勉宜与母亲没有合照。

案上银相架中照片,是石伯母,记者一定误会了。

她也没有父亲的照片。

母亲从不带她扫墓,可能他还在人世,母亲托词,省得麻烦。

下班,回石家吃饭,带去一大束石伯母最喜欢的栀子花。

石伯母说:“坐下,有话同你讲。”

勉宜对石伯母,完全另外一种态度,笑问:“是琪琪不听话吧?”

“你母亲要进院疗养,你为什么不付费用?”

勉宜一怔,诉苦诉得真快,而且找对了人。

“勉宜,你有没有想过,事情可以更坏,她可以把你丢到育婴院不顾而去,这些年你到底在她身边长大,有惊无险。”

勉宜问:“这话是她对你说的吗?”

“这话是我说的。”

“你想我怎么做?”

“她要什么,给她。”石伯母很简单的指示。

“她不是你。”

“正因如此,更不必讲道理。”

勉宜凝视石伯母,为她的智意慑住,“好吧,”勉宜吁出一口气,“看你份上。”

“不,勉宜,不要看我面子,看你自己面子。”

勉宜站起来,“有那样的母亲,我有什么面子。”

她赌气地一径走到门口,又后悔了,琪琪出来拉住她。

“我已叫母亲别管这种闲事。”琪琪抱怨。

勉宜笑笑,终于离开石家。

到了这个地步,不由她不疏远石家母女。

她的事,不要任何人Сhā手,即使是值得尊重的石伯母。

熟不拘礼是一件顶顶麻烦的事。

当然也是勉宜的错,装得太大方,使石伯母误会她有份量,可以在勉宜面前表示权威。

以后真得学英国人那样:永不与任何人发生超友谊关系。

勉宜补了张支票,却久久不见有人来取。

半个月后,石琪找她。

“生了气了?这些日子都不现身。”

勉宜笑笑,“忙得透不过气,新片将要开拍。”

“令堂进了医院。”

“奇怪,”勉立冷笑“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她说你不肯听她说话。”

“于是她跑到街上通处喊,妙不可言。”

“这种恨意会不会有消失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