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帝陵:始祖归迹何处寻(3)(1 / 1)

迷踪帝陵 未知 704 字 2022-02-12

( 据说,黄帝陵中除了黄帝升天时留下的衣、冠、履以外还随葬有指南车等物品。***数千年过去了,历史的烟尘已经模糊了许多曾经的辉煌,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在远古,我们的先民已经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智慧与文明。

现在,科技工作者已经复制出了指南车的模型。据介绍,黄帝指南车上的差速辁轮装置,用的是“九轻五行式”,显示黄帝的九五之尊,车体为正方形,九只辁轮安置在车厢中间,象征着宇宙天体的九大行星,九只辁轮的最上方,屹立着司南仙人。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华民族“天圆地方,万物和谐,天人合一,人文至上”的思想。作为司南仙人的黄帝,一手指着南方,不论车体如何行驶、运转,指向永不改变,寓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上下求索,矢志不移”的­精­神;黄帝另一手执“五珠中华结”,象征着五洲四海的吉祥如意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黄帝指南车没有金属零件,不用齿轮,全部由木质辁轮、卯椎构件、牛皮与绳索组装而成,式样古朴,运转灵活,充分显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ww这架指南车已经于癸未年(公元2003年)重阳节安置于黄帝陵。

汉武帝为何在此造仙台

到黄帝陵祭拜的人必然会去拜谒黄帝庙,黄帝庙是黄帝陵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黄帝陵东南,正门门额上书有苍劲有力的“轩辕庙”三个大字,是原国民党陕西省主席蒋鼎文在1938年清明节祭黄帝陵时所题。庙的两侧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柏树,给这里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黄帝庙后面,是一条通达黄帝陵的古道,也叫登道,走过200米神道,便步入陵园了。陵园四周依山势建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陵园门分东西两个。从东门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一石碑上写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据说为汉武帝刘彻所建。

《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

传说汉武帝刘彻成仙心切,元封元年十月初,他带领18万大军北巡边关,威震匈奴。返回长安时,路经阳周郡桥山。这里仿佛人间仙境般的景­色­让汉武帝驻足流连,大感慨。他问大臣东方朔,既然都说黄帝没有死,而是成仙了,那么桥山上为何有他的坟冢?东方朔回答说:黄帝乘龙升天,人们把他的衣服和帽子埋在这里,以作纪念。汉武帝感叹道:如果我也能像黄帝那样乘龙升天进入仙境该有多好。东方朔告诉他,成仙贵在个人功德圆满,还需神仙相助,现在既然到了黄帝陵前,何不向黄帝祈告求助。东方朔还告诉汉武帝,黄帝是在黔山升天的,若想求助于黄帝,最好在其陵旁筑一座土山,形状如黔山。汉武帝听后大悦,立即吩咐土兵挖土造山。18万大军一人一掊土,不多时就造起了一座比黄帝陵还高出一半的土山“九转祈仙台”,武帝登上土山后长跪不起。这一下却触怒了天宫,玉帝和诸神都认为汉武帝太狂妄自大,竟敢不把祖先放在眼里。玉帝盛怒之下,用朱笔一挥,就把原本已经准备授给汉武帝的仙籍取消了。所以汉武帝最终也没有成仙,还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死去了。有个名叫寇绍光的文人,曾写了这样一诗:“满山翠柏望桥陵,上有仙台垒九层。夜夜唯留明月照,年年只见白云兴。丹成宝鼎龙腾久,桃熟瑶池凤莫凭。何事汉皇生异念,登高筑眺盼飞升。”看来这位诗人对汉武帝异想天开,祈求成仙升天的梦想是持讽刺态度的。

当年汉武帝祈求长生,醉心于成仙升天的事早已被后人传为笑柄,但他在黄帝陵前修筑的九转祈仙台,如今却成了后世之人登临怀古、祭祀先祖的好地方。时下游人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