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
  连草原也被纳入其中!
  还有那比陆地要大数倍的海洋。
  得多大的船,才能在这样的海上航行?
  至少,要几百米吧?
  要穿越这么大的海洋,航行时间得以年来计算,必须要携带足够的粮食与淡水,海上没有补给,或许,要在船上耕种,才能保障后续粮食充足。
  如此强盛的国力,刘彻甚至勾勒不出来它的全貌。
  他用尽自己所知的一切,如盲人摸象一般,去推测后世的那个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庞然大物。
  以及,它与大汉相隔的时间。
  从行船探明整个世界的大小,怎么都得花费几百年的时间。
  再加上人口增长和造出来大船需要的时间,粗略估计,天音所说的后世,离现在,恐怕要上千年,甚至更久。
  毕竟,周八百年至春秋,才有墨子造出攻城车,
  造那样的巨船,怎么也得等个上千年吧?
  千百年之后啊……
  至今为止,最长的王朝,周,也不过统治了八百年。
  这么久,大汉,应是不存在了吧?
  刘彻心中升起淡淡的怅然若失。
  但很快,又被新的疑问充斥。
  朕的大汉,国祚能有几何?
  是比周朝长,还是比周朝短?
  朕,在史书之上,又是什么评价?
  一股迫切的、想要知道未来的冲动,促使着刘彻再一次看向了天幕。
  天幕的景色又变了。
  这次,是无数倒塌的房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地面裂开了巨大的裂缝,就连天幕,画面也开始一晃一晃的。
  刘彻一愣,刹那间便反应过来。
  这是地龙翻身!
  大地动!
  太学
  学子们正在争吵。
  初建立的太学,现在仅有百余学子,对比东汉时鼎盛时期能达到三万余人的规模,实在是少的可怜。
  好在太学人虽少,但质量高,学子们没有被滔天的洪水和千里干涸吓到,但关注点明显骗了。
  有学子争吵天灾之因。
  “天灾之害,乃君主不修德政所致!”
  “胡言!神音说此为自然变化,与君主无关!”
  有学子们看着天幕百姓惨状,涕泪横流,连连哀叹。
  “万民苦也!”
  还有学子极为敏锐的抓到了天音所说内容,惊愕的喊了出来。
  “天音之主称我等为古人,那她是什么时候的人?”
  “她不是天神?!”
  不肯相信这个猜测的学子,和他吵了起来。
  “非也!后世之人面对天灾仍无能为力,若天音为凡人,怎会有此等手段!”
  还有学子看着士兵不惜以身堵堤救河,纷纷赞扬起来。
  “是乃仁义之士!”
  “公大义也!”
  “人无胜天?人定胜天啊!”
  董仲舒看着乱糟糟的一团,认真听了听学子们的言语,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对身边的大儒说道。
  “还是年轻了些。”
  年轻,才会只看到表面,光看到士兵救灾,分辨不出背后的深意。
  哪怕是当年的暴秦,都训练不出如此令行禁止,不犯百姓分毫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