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今日心情格外好,人也轻松,即使稍微吃多了点,也不觉得积食,反而有种身上暖洋洋的舒适感:“你这是从何处听来的菜谱?我原来在京城也吃过类似的。”
  “是哪家酒楼,哪位大厨?好吃吗?”顾璋可没自信,自己瞎鼓捣的能比专业人士做的更好吃。
  燕老笑道:“各有千秋,等你日后到了京城,师父带你去吃。”
  顾璋倒是想起自己在县城时,第一次吃到美味时的惊艳,他问道:“头前有一次,您也说在京城吃到过更好吃的烤乳鸽,可是一人所做?”
  “正是。”燕老答道。
  顾璋有点馋了,能提一次是偶然,或者是拿手菜,能提两次,那说明真有点本事和手艺在身上了。
  顾璋:“那咱说好了!”
  他这馋猫的模样,秋娘都有些不好意思道:“燕老您莫怪,他这都是小孩子脾气,之前还在外面说,是因为一口吃的才听我的话,您说哪有这样说自己的?”
  燕老也有耳闻,他顿时笑道:“小石头至情至性,当娘的怕是高兴都来不及吧?”
  顾璋趁着他们说话,赶紧多吃了两口香喷喷的脆皮鹅,和肉质软嫩鲜美多汁的鸽。
  饭桌上寒暄,傻!
  ***
  加急的奏折,比燕老的书信先到了京城。
  明盛帝赵旷正看过战报,形势大好!
  正心情愉悦,又接连看到两封来自宁都的奏折。
  看到增产的进度推进得不错,势头很好,更是心中大悦:“宣萧裕来!”
  “喏。”
  太监还没走,赵旷又忙拦下他道:“把翰林掌教燕老也一同宣来!”
  小太监领了旨,快步离去。
  赵旷翻看奏折,看到奏折中所述顾璋那段,忍不住感慨:“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还真有应对的才智。真是天赐良才予大宣百姓!”
  太监总管知他喜爱,也笑着奉承:“日后他大些,定能与陛下传出一段君臣佳话。”
  赵旷见奏折萧学政的奏折中提起问心学院,问道:“问心学院风评如何?”
  太监哪里知道,但又不能不答,只道:“应当是好的,要不燕庶老也不会让弟子去哪儿念书。”
  赵旷怎么想都觉得不满意,怕耽搁了如此良才,他道:“地方学院,恐怕难以招纳太多贤才。”
  赵旷道:“你去拟一份朝中才学出众的大儒名单来,还有朕原来夸过的夫子。”
  太监应下,心中暗暗心惊,这是要为顾相公挑选更优秀的夫子了?还要赶最好的一波来选,给皇子挑选夫子也就这样了。
  他心中默默给这个没见过面的小秀才公,重要程度再提了提。
  他还是头一次见,连面都没见过,就能得陛下如此青睐的人。
  第62章 升组考
  “臣参见陛下。”萧裕匆匆赶来, 心中还在想,是为了何事单独传召他?
  莫非是有御史台的人参了他一本?
  尽管自己觉得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但御史台想要参人, 总能找到各种理由。
  赵旷让其免礼,将两本奏折递给身旁太监,让他送下去:“爱卿看看这个。”
  听到赵旷语气中透出的轻松,不似恼怒,萧裕心中松了口气,他双手接过奏折, 小心翻看起来。
  见是来自宁都府的奏折,他一下就明白所为何事。
  定与宁都麦田增产有关。
  听这语气, 应当是势头不错?
  萧裕感觉一直压在身上沉甸甸的紧张感,终于稍微减轻些了。
  当初敢于在宁都做出试行的决断, 一则是因为他确实觉得顾璋所言非虚, 二则其实还是来自皇帝的态度, 若不是明盛帝偏向,怎会直接将权力下放给他,怎会连赐官的圣旨都拟好了?
  而且钦差人选那么多, 偏偏选了他这个素来胆子大,总是被御史台参的人。
  不过即使是皇帝的意思, 但他作为钦差,才是担责任的那个, 若真的坏事儿了,罪责也只会落在他的头上。
  去年从宁都回来后,他就不曾睡过一日踏实的觉, 心中总是惦记着。
  如今看到奏折上的内容,这才真的松了半口气。
  明盛帝赵旷笑道:“多亏了爱卿多谋善断、胆大心细, 否则谁人敢大刀阔斧如此行事?”
  萧裕恭谨道:“赖陛下敢信臣,以至此也!”
  即使如此,担了如此大的风险,萧裕此刻心中也难免生出几分欣喜。
  这样的增产,这般功绩,但史书中定会有笔墨,即使他并非顾璋本人,但他这个“谁胆断敢”的钦差,定会在此中留名一二。
  做官到了他这个地步,所求也便是如此了!
  明盛帝和萧裕在殿中聊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