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决定就是私自动用军队。
走脱了章赣和苏文,刘据不想着怎么第一时间去甘泉宫跟父亲澄清事实,首先担心的却是江充的同党会回来劫人,而凭自己手下这几个门客,连几个人都拿不住,到时候怎么能挡住江充的余党?于是,他让亲信连夜到未央宫找母亲卫子夫要兵。
卫子夫前些日子刚死了两个女儿,又死了侄子,现在不仅自己住的地方被翻了个底朝天,江充还来威胁自己的儿子。别说卫子夫是堂堂大汉皇后,她就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虽然卫子夫入宫四十多年,历来以为人谦和忍让著称,但到了这个时候,她也不得不做出选择。此时的卫子夫已不是当年那个长发如瀑的少女,不再是那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贫民歌女,不再是那个唯一有皇子可凭的妃子,也不再是那个有弟弟和外甥在朝中如日中天的皇后。虽然名义上依然母仪天下,可如今的她在丈夫刘彻那里不仅谈不上恩宠,就连接近丈夫、面对面沟通都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儿子刘据便是她人生唯一的依靠。所以,尽管知道不可以,卫子夫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儿子。
卫子夫用皇后的印信征发长乐宫的卫兵,放出长安马厩中的战马,又打开长安城里的武库,将卫兵、战马和武器交给太子刘据,让太子把他的门客和支持自己的一些百姓临时武装成了一支军队。
致命的错误就这样不可挽回地发生了。
然而,刘据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起先拿住主犯江充时,刘据只是觉得十分解气,现在有了军队,他就有了对抗江充党羽的底气。刘据让手下把江充提上来,他要亲自审问。没想到,江充这个怂包知道拿住自己的是太子,再也没有了当年不把太子、长公主和达官贵人放在眼里的神气劲儿,全身哆嗦着,一句整话还没说完,屎尿就从裤裆里流了出来,最后干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刘据一看,得,这还审什么,于是直接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而那个号称能看到皇宫里布满巫蛊之气的檀何,则被绑在上林苑的一棵树上活活烧死。
在大庭广众之下,江充临死前才想到要求饶。刘据哪里会理会他,只愤愤地骂道:“赵国的奴才!你祸害完赵王父子还不罢休,现在又来祸害我和我的父皇,真是死有余辜!”
太子杀了江充,虽然出了胸中一口恶气,但也惊吓住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尤其是当时的左丞相刘屈氂。此人本就是个贪图富贵、胆小怕事,又没什么本事的人,看着太子这又是起兵又是杀人的,早吓掉了魂,丞相印绶什么的都不要了,带着几个下人连滚带爬地逃出了长安城,直奔甘泉宫而去。
甘泉宫里的刘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脑子方才清醒几分,就见侍卫们把头破血流的章赣和苏文扶了进来。刘彻正在纳闷,只见两人一见到他便跪下,声泪俱下地哭诉,说自己因为查到太子宫里有小木人而受到太子的迫害,他们俩侥幸逃了出来,而韩说将军身死当场,江充大人恐怕也难逃一劫。
对于章赣和苏文的一面之词,刘彻是不怎么相信的,根据他对自己儿子的了解,刘彻并不认为太子是一个会起兵篡权的人。他认为太子可能是被江充逼急了,心里害怕才杀人的,于是便让手下一个侍从到长安去把太子叫来,当堂对质。
可刘彻派出去的这个侍从极是贪生怕死,一听太子杀人了,本就不愿意去,来到长安城外,看到城里乱糟糟的,更是不敢进城,只在城外转了几圈,从城里跑出来的人口中捕风捉影地打听了一些消息,就急匆匆地往回赶。回到甘泉宫,他对着皇帝就是一通信口雌黄,说得跟亲眼看到过一样:“太子已经起兵造反了,现在城里到处都在杀人,奴才好言相劝,让太子来见陛下,可太子也不回答,手下人过来就是一刀,要不是奴才机灵,趁乱逃出来,此间多半是见不到陛下了。”
见侍从言辞凿凿,刘彻开始将信将疑。又过了一会儿,丞相府的长史也到了甘泉宫。原来,刘屈氂逃出长安城才发现,自己跑得匆忙,连丞相大印都没记得带出来,官员丢失印信那可是欺君的大罪。本来丞相就应当坐镇京师主持大局的,结果一遇事,自己私自逃出来不说,连大印都丢了,这下刘屈氂也没胆量去见皇帝了,只能夹在长安和甘泉宫之间进退不得。可这么耗着罪过更大,刘屈氂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派手下的长史来见皇帝。
丞相的长史这才硬着头皮来见皇帝。到了甘泉宫,他一下子便扑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禀告:“陛下,太子在长安起兵造反,还杀了江充等好些大臣,臣要不是跑得快,也一并葬送在他手上了。”
俗话说:“三人成虎。”这下刘彻不得不信,气得跳起来大骂太子不孝,又指着丞相长史骂道:“丞相呢?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不立即采取行动,干什么去了?”
长史不敢说丞相已经逃了,而是回答:“丞相怕事情影响太大,还在策划秘密镇压,没有敢公开发兵。”
刘彻气急败坏:“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秘什么秘!”他说完想也没想,立即给丞相下了一份诏书,让他马上带兵封锁长安城,镇压太子的叛乱,同时命令军队尽量避免和百姓短兵相接,减少伤亡,但不论死活,一定要拿住太子。
刘屈氂有了皇帝的诏书,理直气壮起来,马上纠集长安附近的士兵,组成一支军队将长安城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并宣称“太子造反,丞相奉命平叛,无论官民,拿住反贼重重有赏”。刘据一看丞相带兵来了,马上也宣称“皇帝在甘泉宫病重,奸臣刘屈氂作乱”,拿出清君侧那一套准备和丞相刘屈氂对着干。
要对抗刘屈氂的正规军,光有口号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军队。说来也算刘据倒霉。长安城外的长水和宣曲两地本有一股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人数虽不算多,却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刘据于是命令如侯拿着自己的太子节杖冒充皇帝的命令,要求这支骑兵部队全副武装进入长安城,听候太子调遣。没想到,如侯刚到骑兵的军营,皇帝的侍郎莽通也到了,并当场戳穿如侯的谎言。这下非但骑兵没调成,如侯本人也被莽通和骑兵们当场杀死。
刘据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让人招来北军使者护军任安,命任安拿着节杖发北军士兵助阵。没想到任安口头上虽答应,可一进北军大营就紧闭营门不出。最后,刘据没有办法,只好假传皇帝的诏书,把长安大牢里的囚犯都放了出来,将他们和支持自己的百姓一起编入军队,由石德及自己的宾客张光统领,与丞相的军队在城里对峙起来。
丞相和太子两方各执一词,长安城的官民们都不知听谁的好,结果只能是稀里糊涂地要么跟着太子,要么跟着丞相,两方的人就这样在长安城里打了起来。只四五天工夫,就有几万人死于非命,长安的大半街道都被鲜血染红,血流到低洼的地方甚至汇成了一条条红色的小溪。
刘彻一看,刘屈氂连这事都办不好,只好亲自从甘泉宫赶到建章宫主持大局,又发长安城周围三辅地区的骑兵助阵。
前有皇帝的诏书,后又亲眼见到了皇帝本人,这下长安城里的官员和百姓才相信真的是太子造反。很快,帮助太子的人都纷纷离去,刘据手下的军队瞬间分崩离析,为首的将领张光和石德也在战斗中阵亡。太子刘据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两个儿子,在同情自己的长安城南门守官田仁的帮助下逃出了长安城。
七月庚寅日,太子兵败出逃后,刘彻命宗正刘长乐和执金吾刘敢入未央宫收缴卫子夫的玺绶,废黜了皇后。卫子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用三尺白绫在宫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卫氏家族因受到牵连而遭到灭顶之灾。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17.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