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时候刘彻才真正记住,这个女子叫卫子夫。
平阳公主亲自将卫子夫送上进宫的马车,意味深长地对她说:“走吧!这皇宫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以后你只能自己好好照顾自己了,如果有了出头之日,可别忘了我这个牵线的媒人。”
正如平阳公主所说,卫子夫进宫后并非一帆风顺。那时候,窦太后还强势得很,刘彻干脆撒手不管朝政,每天只顾着玩,但皇帝可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就没想起卫子夫来。入宫一年多,卫子夫从没见过皇帝,甚至还被列入了外放出宫的名单,但她终究熬了过来,又一次得到了侍寝的机会。这次,命运没有再遗忘卫子夫,她很快就怀上了刘彻的孩子。
有了身孕,卫子夫对刘彻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尽管当时没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但卫子夫能怀上就证明刘彻是个身体健康的大好男儿,问题全在阿娇身上。此后,即便面对丈母娘长公主刘嫖,刘彻的腰板也能挺直了。这样一来,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对于皇后陈阿娇而言,卫子夫毕竟出身寒门,甚至连她的姓氏“卫”都只是她母亲的姓氏,而她母亲只是平阳侯曹寿家里的一个下人,在朝廷中没有任何根基和势力可言。如果卫子夫只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那对贵为皇后的陈阿娇并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怀孕的卫子夫着实击中了陈阿娇的死穴,证实了她不孕不育的事实,这无异于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有长公主刘嫖撑腰,平时就傲慢惯了的陈阿娇哪里会把卫子夫放在眼里,好几次要将卫子夫除之而后快。好在卫子夫机灵,刘彻也知道自己这个皇后的脾气,平时多留了个心眼儿,这才保住卫子夫娘儿俩的性命。
陈阿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心想:“既然干不掉卫子夫,那就干掉她身边的人,让她痛不欲生。”
陈阿娇准备干掉的这个人就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卫青的出身比卫子夫还差,他的父亲郑季本是一个无名小吏,在平阳侯府工作时和卫子夫的母亲私通生下了他。郑家本就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卫青这个私生子在郑家更是没有地位,吃不饱穿不暖不说,每天还要起早摸黑地给家里放羊,基本就是一个兼职的童工,还是免费的。卫青好不容易长大了,因为卫子夫到平阳公主府做了歌女,他也就随着过去,做了平阳公主的马奴。此时,卫青的境遇其实和小时候差不多,只不过小时候喂羊,长大了喂马。
据说,曾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卫青遇到一个会看相的刑徒。刑徒给他相面,然后告诉他:“你这是贵人相,以后至少可以封侯。”
卫青不以为意地回答:“我就是一下等人,只要每天有饱饭吃,能少挨骂就满足了,哪敢奢望什么封侯?”
说是这么说,可卫青内心不见得真就这么想,毕竟理想嘛,还是要有的,以后万一实现了呢?这次卫子夫被皇帝相中,对他而言也是个机遇。于是趁着卫子夫进宫的机会,卫青冒称自己也是卫氏,单名一个青字,随卫子夫一起进宫,在皇帝的上林苑建章宫做了一名给事的小官。
早年的艰辛经历使卫青养成了谨慎谦恭的性格,他平时做人和善,做事处处小心,很得同事的喜爱。然而,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由于陈皇后嫉恨卫子夫,可又不能直接针对卫子夫,于是她和长公主刘嫖一合计,决定暗中派人将卫青抓起来,将他杀了泄恨。
得到主子的命令后,刘嫖的手下来到建章宫,见到卫青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暴打。之后,他们将卫青押往刘嫖家私设的法场。这时候,人已绑好,刀也磨快,卫青眼看就活不成了。好在,他在建章宫的好友公孙敖纠集了一帮不要命的兄弟冲进来,将卫青从刘嫖的刀下救了出来。死里逃生的卫青走投无路,只能硬着头皮带着兄弟们闯到宫里求姐姐庇护。
卫子夫见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在家处境可怜,出来了又受人这般欺负,也是伤心不已,就带着卫青一同去找刘彻。此时,卫子夫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已和一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如此伤心,刘彻自然要给她撑腰做主的。刘彻马上提拔卫青做建章宫的总管,又让他担任侍中,待在自己的身边做事,卫青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也跟着得了封赏。
刘彻虽然没有处理陈阿娇,但他公开给卫子夫姐弟撑腰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而,陈阿娇出生在富贵人家,常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二三十年的人生里从没经受过什么挫折,做人也就多少有些不识趣,仍旧不知道收敛,从而使自己和刘彻的关系越闹越僵,最终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闹出了巫蛊事件。
所谓巫蛊,就是类似诅咒一类的事情。大概做法就是,找个巫师先跳一通大神,在巫师施法之后,用针扎木头小人或者把木头小人埋在地里时时诅咒,以此对木头小人所代表的人造成无形中的伤害。
从这种类似鬼画符的可笑手段就可以看出陈阿娇的智商,这种行为明显没什么用,但她针对的是皇帝,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陈阿娇的巫蛊行为最后还是东窗事发。这下,刘彻拿住了把柄,直接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让她到长门宫独居。
再说卫青。自从有了皇帝这座大靠山,他终于苦尽甘来,在偌大的朝廷中开始有了一席之地。这次,刘彻要找敢于主动进攻匈奴的年轻将领,对于领军的将军来说,一旦成功,这便是将来飞黄腾达的跳板。刘彻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个小舅子,毕竟前人口耳相传留下了朝廷“非功不侯”的传统,刘彻也不敢随便破坏。公孙贺、公孙敖的情况我们也介绍过了,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也是搭上了卫子夫这条线。尽管刘彻对他们的军事才能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晓他们是否具备军事才能、是否有能力统领一支军队,但在刘彻看来:于公,以往韩安国那一派防守型的老将是指望不上的,必须不拘一格选拔一批进攻型的人才;于私,历来富贵险中求,只要卫青他们这次不那么丢脸,有了领军出征的资历后,自己想给他们加官晋爵,别的大臣也没话可说。
所以,想来刘彻是在一种迷茫甚至有点儿焦虑不安的状态中下令发动对匈奴的第一次主动攻击的,而卫青着实拯救了这一次并不算成功的出征。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38.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