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全史2:文景与汉武 第十四章 孝文帝刘恒 灭吕(2 / 2)

“来人啊,快开营门!”

“你谁呀?”

“太尉周勃在此,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从现在开始,北军由太尉大人接管,速速开门。”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们奉的是陛下的口谕。”

“请出示陛下的信物。”

……

汉初沿袭秦朝的制度,军队只服从于皇帝一人,执行命令只认信物  (大多是虎符)不认人。所以尽管他是三军统领太尉周勃,没有皇帝的信物在手,同样是连军营都进不去的。就算进得去军营,手上没有主将印信虎符,周勃也调不动军队。

信物、将军印、虎符,这些东西周勃统统没有,而这个时候吕产随时可能收拾妥当进宫。迫不得已,周勃只好兵行险着。他一面派人去找襄平侯纪通,一面让郦寄和大臣刘揭一起去找吕禄,让他们一定要从吕禄那里把将军的印符诳过来。

纪通因为父亲纪成有功于朝廷而被封侯,其本身并无出众的本领,但他手上掌管着一件别人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皇帝的符节。为了叫开营门,周勃派手下请来了拿着皇帝符节的纪通,当然也可能是将纪通劫持到军营门口的。

与此同时,郦寄和刘揭见到了大将军吕禄。一见面,郦寄就故作大惊失色状,脸色惨白地告诉吕禄:“我刚刚得到消息,皇帝已经下令由太尉接管北军并让您老之国。您看,管理诸侯国事务的典客刘大人我都带来了,您要不信可以问问他。我看您老还是赶紧把大将军的印信留下,即刻动身去赵国吧,不然就大祸临头了。”

周勃的这番行动可以说是冒了十二万分的风险。只要吕禄镇定一点儿,稍微表示下怀疑,或者要求去皇帝面前复核,那周勃的谎言便不攻自破。别的不说,光矫诏这一条,砍头、抄家、诛三族都有富余。

然而,吕禄、吕产平日里只懂得作威作福、吃喝嫖赌,一个弱智低能,一个低能弱智。吕禄弱智经不起吓唬,吕产低能办事犹豫不决,完全不是做大事的料。吕禄被自己的“好友”郦寄这么一吓唬,又听手下说北军营门外周勃正拿着皇帝的符节嚷嚷着叫开门,便以为他是要带兵来捉拿自己的,登时吓得体如筛糠、屁滚尿流,大将军的头衔、印章什么的立马都不要了,拿出来就往刘揭手里塞,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他没敢走前门,独自牵了一匹马出后门,一溜烟就没影了。

周勃有了皇帝的符节才进了北军的营门,又从刘揭手里接过大将军的符印,这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幸亏吕禄这个废物没敢找皇帝对质,这下周勃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暂时保住了。

掌管了北军的周勃把士兵召集起来,宣布士兵如果愿意跟随刘氏,就把左胳膊露出来,愿意继续跟随诸吕的,就把右胳膊露出来。士兵们平日里看不惯吕禄的趾高气扬,早受够了吕家人的气,又知道吕禄这个窝囊废已经跑了,哪里还用选择,几万人齐刷刷地把左胳膊的肱二头肌亮了出来。

现在大臣们手里有了北军,应该可以和吕产的南军有一拼之力了吧?其实哪里需要硬拼,这边周勃接管了北军,那边低能的吕产还没有进宫呢。原来陈平找来愣头青刘章去帮助周勃,又让曹窋告诉卫尉紧守宫门,不让吕产进宫。

吕产本来是带了一大票人马准备进宫挟持皇帝的,结果到了宫门前人家不让进。事情都已到这份儿上,人家不让进你就不进了吗?可偏偏吕产想想又把人带了回去,回去后他想想觉得不对劲儿,又带着人到皇宫前叫门,叫门不得后又准备回去。如此反复,直到吕禄逃跑、周勃接管了北军,吕产的人还在皇宫门口静坐示威。

这时候,曹窋远远地看到静坐在宫门外的吕产,他倒是有心去擒拿,可惜自己老爹曹参的武艺自己十成里没学得一成,只好去给周勃报信。周勃也很谨慎,没敢亲自带兵去捉拿吕产。虽然他以前也是一员武将,但一来年纪不小了,二来一旦在城里打开巷战,地形狭窄,人多不一定有用。而且,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他拿下北军对恢复刘氏天下已经是大功一件,现在犯不上以身涉险。要是冲锋在前,一不小心挂了,那可就让别人抢了自己的功劳,所以周勃决定继续坐镇北军,而叫刘章进宫去保卫皇帝。

愣头青刘章急于立功为哥哥刘襄日后即位添加筹码,但他也不是傻子。周勃让他去保卫皇帝,他立马向周勃提出请求队伍支援。为了能把刘章当枪使,周勃勉强给了他一千多士兵,让他赶紧去保卫皇帝,其实就是让刘章去做个先锋,探探吕产的虚实。

刘章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来到皇宫外,远远地看到吕产那边的阵势,心里不由得问候了周勃的十八代祖宗。这个时候,吕产的人也看见他们了。刘章想走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现在他掉头就走,北军被夺的消息不久也会被吕产知道。若他立马召集南军,两军在长安城里斗起来,伤亡和胜负都是不可预料的。最后,刘章一狠心一咬牙,命令士兵们冲上去拼个鱼死网破。

这时候,大风又来了。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很多事情根本是解释不清楚的,比如大风,它又来了。就在双方即将短兵相接的时候,大风骤起,吹得其他人都睁不开眼睛,更别说动手拼命了,只有刘章仍然死死盯着吕产不放,一场上万人的大械斗瞬间变成了吕产和刘章两个人的单挑。

论武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吕产怎么会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刘章的对手,一看拿着剑的刘章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狂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人上来保护自己,吕产赶紧撒腿就跑。由于平日在长安城里都是别人拉车载着自己走,当时又没有地图和GPS,吕产根本不认识路,东窜西窜就进了郎中令的家里。平时都是郎中令到吕产家里给相国大人请安,吕产从来没有屈尊到下属家体恤过民情,进了郎中令的家就跟进了死胡同一样,再也走不了了。最后,走投无路躲到郎中令家厕所里的吕产被刘章揪出来一剑杀死。

由此可见,吕产这个人脓包到什么程度。都已到这个份儿上,哪怕出来放手一搏,再坏也是两败俱伤,甚至还有逃脱的可能,他躲到厕所里算怎么回事?而且以古人出恭的设施和环境,就是刘章不进去杀他,只要在外面把门一锁等上半天,里面的吕产熏也被熏死了。

这边北军军营里,还没得到消息的大臣们惴惴不安,恐怕已经做了好几套刘章失败后的应急方案。等刘章把吕产的人头拿给周勃看后,周勃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对刘章行了一个大礼,并告诉刘章:“天下定矣。”

其实,这个时候陈平、周勃这些老臣的心里恐怕是这样想的:刘章这个人的利用价值已经到头了。他们让刘章亲自去给齐王刘襄送信,告诉他吕氏集团已经被铲除,他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吕产被杀,吕禄逃跑,吕氏一族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此时,周勃、陈平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匡扶汉室了。

很快,在陈平和周勃的带领下,大臣们都甩开膀子干起来:吕氏家族无论老幼都被逮捕处决,逃亡的吕禄也被抓回来斩首,吕媭被乱棍活活打死,吕雉生前所立燕王吕通被杀,女婿鲁王张偃被废,最后就连吕雉所立的后少帝也被刘兴居和夏侯婴硬生生地从龙椅上拽了下来。吕氏一族被连根拔起,吕雉对汉朝政治十多年的影响被彻底抹去。

这时,离吕雉身死才过去一个多月。

扳倒吕氏一族是刘姓皇族和大臣们的共同目标,但吕氏倒台后,皇族和大臣们的利益冲突就随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出现浮上了水面:接下来,谁适合做皇帝?

吕氏倒台,刘章一家出力颇多,功劳自然是最大的,但刘章肯卖命不光是为了伸张正义,他的心思很明确。在刘邦孙子辈的皇子中,就数刘章、刘襄、刘兴居兄弟三人最有能耐。虽然他们的老爹刘肥窝囊,但他毕竟是刘邦的长子,他们兄弟是长子的儿子,也就是长孙,这个皇位自然要让他们三兄弟中的一个来坐。

可这个时候大臣们不乐意了,尤其是陈平、周勃。这些老臣觉得经过吕氏的教训,皇帝还是傻一点儿、软一点儿、好糊弄一点儿的好。刘章这样的人锋芒太露,当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侯爷就敢在吕后面前杀人,这样的人一旦得势,天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来。如果他们一家坐了金銮殿,陈平和周勃这些老臣哪里还有立足之地?

那以什么理由能否决刘襄三兄弟即位,却又不直接触怒愣头青刘章呢?老臣们可算是挖空了心思,当然不敢直接说,也不敢说因为刘肥无能,所以他的后代不适合当皇帝,这样就得罪了高祖刘邦。最后,老臣们把事情推到了刘肥老婆的身上。以陈平为首的大臣们公开表态:“虽然先齐王  (刘肥)是高祖的庶长子,刘襄三兄弟确实能力不凡,但先齐王的王后是谁呀?是姓驷的。现在刘襄的舅舅驷钧,就是齐国太后的弟弟,那可是全天下有名的恶人。驷钧是恶人,可见他姐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都还记得吕后的事情吧,难道你们想刚走了一个吕后又弄来个驷后吗?所以刘襄他们家不合适。”

那请问还有谁合适呢?

代王刘恒呀,他是高祖活着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见识多,性格沉稳。这么多年了,在艰苦的代国,他不喊苦,也不叫累,多么仁慈、宽厚啊,而且他母亲薄氏也是谨慎出了名的,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那刘恒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52.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