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了对张良的怀疑,刘邦马上开始笼络人心。他对张良说:“咱俩是兄弟,既然他是你大哥,那就是我大哥,兄弟你赶紧叫大哥进来。”
等张良和项伯一起进了主帅大帐,刘邦亲自给项伯倒酒,对项伯嘘寒问暖,一个劲儿地拉家常,丝毫不提项羽进攻的事。
刘邦的态度让项伯感到很奇怪,但刘邦是别有用意的。当两人东扯西扯地说到项伯的家里尚有小孩未曾婚配时,刘邦当即拍板约为婚姻,给两家的小孩定了亲,完全忘了自己曾经和项羽拜过把子的事情,辈分乱得没谱。
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三两句话攀了亲之后,刚才还没什么关系的两个人似乎就非常熟络了,这时刘邦才转入正题,他对项伯说:“亲家,听说你侄子对我有些误会,麻烦你回去转告上将军,我入关以来对咸阳百姓秋毫未犯,早封好了秦朝的府库银两,日盼夜盼就盼着上将军来验收,哪里敢有丝毫的反意?之前之所以派人在函谷关把守,无非就是为了防范盗贼,应付下突发事件罢了。”刘邦一脸堆笑,“亲家,帮忙说说,说说。”
项伯进来就结了门亲事,攀上了刘邦这个实力派,他自己也是满心欢喜。在项伯看来,刘邦对自己盛意拳拳,那他自然不能驳了亲家的面子,更不能让项羽伤了亲家的性命,他便拍着胸脯对刘邦说:“你放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不过我这个侄子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明天你一定要亲自来军中和他说清楚。”
双方计议已定,刘邦和张良毕恭毕敬地将项伯礼送出营。回到楚营的项伯第一时间面见了项羽,不仅转述了刘邦的话,还以长辈的身份责问项羽:“要不是刘邦先攻破了关中,你怎么进得来?况且怀王事先有约,现在刘邦立下大功,你却要去进攻人家,这在道义上怎么说得过去?反正他也不是你的对手,不如好好对待刘邦,大家再从长计议。”项羽沉默了一会儿,居然答应了项伯,取消了第二天进攻刘邦的计划。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鸿门宴。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一场虚惊后,刘邦在席间尿遁,留张良一人善后,带来的百十人也不要了,只命令樊哙、纪信、夏侯婴、靳强四员战将步行给自己殿后。刘邦只身骑快马脱出,最终从鸿门逃得性命。
尽管各人对鸿门宴的解读有所不同,对项羽最终为何会放过刘邦也是众说纷纭,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鸿门宴之前,甚至说在刘邦与项羽初次合作时,刘邦的个人魅力、交际能力就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项羽真心地认同这个“兄长”,在内心深处将两人的矛盾视为兄弟间的矛盾,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这也是在宴会一开始,项羽便将曹无伤告密的事情向刘邦和盘托出的原因。既然两个人是兄弟,项羽也就不想杀死刘邦,他只是想让刘邦认输,臣服于自己,便心满意足。如若项羽一心想置刘邦于死地,项伯如何能劝住项羽取消进攻?鸿门宴上区区一个樊哙如何能震慑住项羽?
当然,樊哙当时已经是刘邦手下数一数二的战将,我们可以列举他的军功:在整个反秦、灭项的战争中,樊哙有明确记载的斩首数是一百七十六。而项羽,我相信,他只要认真一点儿杀敌,随便一场战斗下来斩首数都能超过这个数字。即便我们退一万步说,在个人战斗力上,樊哙是项羽的劲敌,但只要项羽一心想杀死刘邦,他大可在帐外设下五百刀斧手,以摔杯为号,定然可以将刘邦、樊哙一干人等剁成肉酱。
所以,我的看法是,鸿门宴本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凶险。即便没有项伯的倒戈,没有樊哙的搅局,只要刘邦肯当面向项羽服软、认输,哪怕是钻项羽的裤裆——当然,如果有必要,我相信这种事情刘邦是能做得出来的——他一样能从项羽手里讨得一条命来。因为在此时及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项羽打心底里认为他与刘邦的矛盾是兄弟间的不合,是家庭内部矛盾,他想要的是刘邦向自己认输投降,而不是杀死自己的“兄弟”刘邦。
另外,刘邦有惊无险地逃离鸿门回到霸上,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内贼左司马曹无伤。从此刻开始,刘邦清楚地意识到,秦帝国垮台后,隐藏在各路反秦诸侯之间的矛盾必将浮出水面。他不愿意永远在项羽面前装孙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每次都有今天的运气,为了生存,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他与项羽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无可逃避地正面化。相信在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就已经被刘邦坚定地列入他“绝不妥协、必须消灭的人”的名单的第一位。
尽管决心非常坚定,但让刘邦感到迷茫的是,他要如何战胜这个战无不胜的项羽呢?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84.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