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本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他们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
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以及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从上谷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
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匈奴刚刚兴起时,也受东胡的敲诈勒索。燕国曾大败过东胡,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
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的南下。赵国的大将李牧在击败匈奴的同时,又一次战败东胡。
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
其中,乌桓因为在与东胡部族争夺东胡领导权时失败,所以全族成为奴隶。而在东胡,只有加入军中,累计战功或者是主人赦免,奴隶才可以获得自由。
在奴隶中成长的乌氏,看尽了乌桓族人的苦难,立志要改变这一切。所以,他加入了军中,累积军功至千夫长。并且,他鼓励乌桓族人的奴隶加入军中,带领他们东征西讨,使得乌桓族自由民逐渐达到万余人,而他也成为这万余人的首领。
不过,在东胡军中,乌桓族人是受到打压的。所以,经过了几十年的征战,乌氏也只不过是一个千夫长,乌桓族人成功靠军功获得自由的也不过万余人。
而在东胡,大量的乌桓族人是以奴隶的身份生活的。可乌氏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完全改变这一切。以前,他寄希望带着乌桓子弟在沙场之上获得自由。可是这一次失败,使得他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了。
如秦兵所说,东胡可汗一定要为这次战役的失败找一个替死鬼,毕竟,前后加起来,近万人的损失,是东胡军团近十分之一的人马了。而一直受到排挤的乌桓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东胡与鲜卑两族将领推卸责任的最佳人选。
乌氏这近万自由人,一直是东胡与鲜卑两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施加给乌桓族人身上的苦难。他们生怕有一天,乌桓族人会重新清算今天的一切。所以,他们也一直找机会除掉乌氏这近万自由人。
然而,东胡百姓是奴隶的并不只有乌桓族人,就算是东胡族人,鲜卑族人,也有奴隶之身。他们也需要靠着军功获得自由,并且,这样也能够激励战士的作战意志。
所以,东胡的可汗不能够废除这个法令。
但是,乌氏自己也明白,这个法令并不能够让他恢复所有族人的自由,可是,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直到秦兵的出现。
秦兵允诺,只要乌桓一族加入大秦,大秦就会出兵帮助乌桓一族。如果能够得到大秦军队的帮助,那么乌桓一族一定会获得自由。不过,从此,乌桓一族将永世效忠他们新的‘可汗’秦兵。
中原王朝的实力,作为乌氏这个与中原王朝以及匈奴作战几十年的沙场老将是非常清楚的。
中原王朝对东胡的作战目标,往往是击败东胡入侵之军。并依靠长城天险进行被动的防御。
换句话说,永远无法动得了东胡的根本。
可是一旦,乌桓投向了大秦,那么战火就将向北推数百里,大秦边境之患会减弱许多。而乌桓一族,就将成为大秦抵抗东胡的第一道屏障。
尽管乌桓一族得大秦之帮助能够获得自由,但是这样一来,却又要陷入了永无何止的战争之中。那乌桓族人将永远失去安静详和的生活。这是乌氏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当秦兵提出条件之后,乌氏并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知道,答应的后果会是什么!
他加入军中,积极作战,为的就是给族人一种安静详和生活。而不是带领族人走向无穷无尽的战争之路。可秦兵所说,让乌氏根本看不到乌桓一族的出路在何方。
他带兵投向秦兵,一来是为了给乌桓保留一些火种,二来也是敬重秦兵所作所为。可是,要他带全族之人投向秦兵,他无法做到。因为在他的眼中,中原王朝只想获得一个屏障,就像修筑的长城一样。中原王朝是不可能战胜东胡的。
所以,乌桓一族可以做东胡各部族的奴隶,那样毕竟还可以活着。可是加入大秦,全部数十万老少,又将有多少能够活着呢?
见乌氏一直沉默不语,秦兵淡淡一笑。
“乌氏将军是不是怀疑我大秦军队无力帮助将军实现愿望?”
乌氏点了点头,然后道:“公子,乌氏敬重你的为人。也听闻过公子仁善之名。只是,乌桓一族宁可流浪,也不想永陷战火之中。若不然,乌氏就算是死,也无脸面对乌桓一族先祖之灵。”
“乌桓永陷战火?”闻言,秦兵不由地轻笑出声:“乌氏将军,难道本公子帮你乌桓族人获得自由,就是为了让乌桓族人成为大秦边陲的一道屏障吗?”
“难道不是吗?”乌氏直视秦兵,沉声反问。
“本公子不想靠长城获得永世的和平,本公子要让大秦的旗帜『Сhā』遍肉眼能够看到的所有土地,包括东胡的土地。东胡之患与匈奴之患一样,只有彻底将其击败,并入我大秦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现在,大秦刚刚平定六国,内部混『乱』,是以才会修筑长城以固边陲。乌氏将军不要将本公子当成以前的大燕王朝的王!
本公子是大秦始皇帝赢政的儿子,始皇帝陛下平定六国,本公子也要将北方所有的土地都并入到大秦之中。现在,乌氏将军明白本公子的意图了吗?”
看到秦兵那狂热而又执着的神情,乌氏愣住了。
对乌氏来说,国家不国家的没有任何的意义,此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的观念。他们最在意的是部族,哪里没有战『乱』以及哪里才有水草。
乌氏不愿意带领乌桓一族并入大秦,就是怕成为大秦的屏障,不得不与东胡进行永无休止的战争。他只想带着族人走向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之路。
可是,从现在秦兵的言语中,他清楚的知道了一点,那就是,这个未来大秦帝国的皇帝,已经盯上了东胡的所有的土地,他的目标是将东胡所有的土地,所有的部族都并入大秦。而不单单的为了击败东胡的入侵。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踏上这个战车,那将来乌桓一族将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公子所言当真?”乌氏深思一会,问道。
“乌氏将军看本公子是在说笑吗?”秦兵淡然一笑,深吸了口气说道:“不过,就目前而言,大秦只能够击退东胡入侵之军,并帮助所有在东胡的乌桓族人获得自由与土地。无法一下便将整个东胡都并入大秦。所以,战争,还是会有的。而且很有可能在乌桓一族的领地上发生。
不过,乌氏将军请放心,一旦乌桓一族归顺我大秦,我大秦绝不会让乌桓一族单方面的抵抗东胡的入侵的。”
“公子可否以‘勇士’之名起誓,绝不背弃今日所言?”乌氏郑重其事地问。
“以‘勇士’之名起誓?本公子并不懂如何以‘勇士’之名起誓!”秦兵微微一笑道:“请乌氏将军教本公子!”
“乌氏不敢!”乌氏惶恐地朝秦兵一礼,然后道:“乌氏如何做,公子便照着乌氏所做便可。”
“乌氏将军请!”
闻言,乌氏双膝一弯,面朝北方跪下,双手平放在长剑之上,额头也贴在长剑的剑身上,如此拜了三次之后,沉声说道:“我愿以‘草原之狼’的名义起誓,绝不背弃今日之言,如违此誓,肉身定为万狼嘶咬,灵魂定为‘狼神’吞噬!”
说完之后,乌氏又拜了三拜,然后起身。
狼是东胡各部族共同的图腾,而东胡的勇士就被称为‘草原之狼’,以‘勇士’之名起誓,是东胡各部族最重的誓言,因为他们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会离开身体,重归大地母亲的怀抱。经过二十次草原黄绿之变后,便可以重新成为生灵,降临世间。
而狼神则是大地母亲任命的负责灵魂管理的神,若是一个人的灵魂被‘狼神’吞噬,那么这个人就将永远不能再成为生灵,降临世间了。
所以,这个誓言在东胡各部族中,是最最重的誓言了。
秦兵却不知道这些,在他看来,‘草原之狼’也好,‘狼神’也罢,只不过是这些部族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图腾信仰而已。
“我愿以‘草原之狼’的名义起誓,绝不背弃今日之言,如违此誓,肉身定为万狼嘶咬,灵魂定为‘狼神’吞噬!”秦兵按照乌氏所言所做行事,一来是尊重乌桓一族的信仰。二来也是因为,他需要乌氏的效忠。
当秦兵按照乌氏所说做完了这一切之后,乌氏跪在了秦兵的面前,沉声道:“乌氏将率乌桓一族,誓死追随公子,若违此誓言,灵魂将为‘狼神’吞噬。”
“乌氏将军请起!”秦兵将乌氏扶了起来,然后笑着说道:“现本公子正式任命你为乌桓部族军队最高统帅,从今日起,佐嘎,卓哥鲁所率军队以及你原有之军队,尽数归你指挥。”
“谢公子信任!”乌氏沉声回答。
“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将东胡军队赶出大秦,并解救出所有在东胡的乌桓族人。”
“有公子之支持,这一日应该会很快到来!”乌氏沉声说道。
乌氏的话音刚落,司徒长风走进营帐,朝秦兵一礼道:“公子,两千人马已经挑选完毕。”
“嗯!”秦兵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乌氏轻声道:“公子,若没有什么事,属下便告退了。”
乌氏并不知道秦兵为何在这个时候挑选两千善于攀爬的士兵,但是,乌氏却感觉,这一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而作为刚刚投靠过来的将领,他虽然与秦兵有着各种的约定,可是,他也知道,这种约定的约束力并不大,他与秦兵之间还没有真正的信任可言。所以,这个时候,他为了避嫌,提出了离开。
秦兵知道乌氏的担忧,呵呵一笑道:“乌氏将军,这是一次军事行动。本公子也需要将军你的意见。”
乌氏看了秦兵一眼,见秦兵神『色』中充满了信任,心中不由地暗骂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连忙朝秦兵一礼沉声道:“是。”
见此,秦兵沉声道:“两位将军,目前东留城的情况不明,本公子也不明白东胡军队的统帅到底想做什么。不过,东留城一定要攻下。就算无法长期占领,也需要将里面的粮草摧毁。
想来两位将军都认为前方是一个陷阱,可我们却不知道,东胡的军队到底在设一个什么样的陷阱。
因此,为了留一条后路,峡谷,我们一定要控制。而峡谷的对面是屠哥的五千轻骑。如果我们留守的军队少了,屠哥的军队可以在我大家离开之后,轻易的占领峡谷。可如果留的军队多了,这将影响到我们对东留城的进攻。
所以,我决定,在进攻东留城之前,先将屠哥这五千轻骑解决掉。两位将军有什么意见没有?”
“公子,屠哥此人乃一贪生怕死之辈,让末将带人担任先锋,先破其防御,然后大军掩上,将屠哥大军全歼于此。”一听秦兵这么说,乌氏沉声说道。
“公子,首先解决屠哥这五千轻骑,以解我军后顾之忧是上策。可屠哥的军队是五千轻骑,又占有地利之便,若要强攻,会损失惨重。同时,正面强攻,一定会惊动屠哥,他万一不应战,而是带兵撤走,待我大军离去,他们再卷土重来,那我们岂不是要干耗于此?
故属下认为,我们不应当强攻屠哥所部,应该另想办法。”司徒长风沉『吟』一声说道。
“哦?司徒将军有何高见?”秦兵呵呵一笑问。
“属下曾研习过荆及将军提供的地图,根据地图显示,『乱』石峡有一种小道能够绕到屠哥驻军的身后。若我们利用好这条小道,派大军绕到屠哥军队的后面,突然发动进攻,定可出其不意,打屠哥一个措手不及。属下想,公子让属下挑选这两千善于攀爬之士兵,目的也是如此!”
“司徒将军果然厉害。”秦兵微微一笑道:“今晚,我与司徒将军借着月『色』带两千士通过那条小道,绕到屠哥大军的后方。
待我们到达指定位置之后,我们便发信号,由乌氏将军与荆及将军带领大军从正面发动进攻。我们前后夹击,将屠哥这五千轻骑歼灭于此,不知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秦兵的话,让乌氏眼前一亮,连忙道:“公子此计甚好!”
秦兵转首看向司徒长风,见司徒长风一脸的担忧神『色』。
毕竟,乌氏刚刚投靠过来,这个时候,秦兵与他带着两千大军离开,营地中只剩下荆及与孟姜女,万一乌氏带兵造反,那这几日取得的战果,将完全付之东流!司徒长风想要提醒秦兵这一点,可是,乌氏又在旁,他也不好说。所以只有沉默不语。
乌氏一方面感激秦兵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乌氏也知道,司徒长风现在不说,是因为担心自己造反。不过,乌氏并不怪司徒长风,因为这事换作是他自己,他也会有这样的怀疑的。
轻咳一声,乌氏朝秦兵道:“公子,属下现在就去整理军队,希望可以在作战时有最好的战斗力。”
“嗯,也好,乌氏将军的军队担任先锋,而且现在建制也混『乱』,是需要整理一下,以利接下来的战斗。”秦兵点了点头,待乌氏离开之后,朝司徒长风道:“司徒将军,有话就说吧。”
“公子,乌氏、卓哥鲁、佐嘎等将刚刚投降我大秦,此时,属下与公子离开,营地中只有夫人以及荆及将军,万一这三人反水,那我们这几日之战果将付之东流。
故以属下之见,由属下带这两千军士翻越那条小道,公子在此坐镇,由公子在此,谅那三人也不敢有异心。再者,那条小道艰难异常,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走过了,危险处处,公子切不可以身犯险。请公子三思。”司徒长风沉声说道。
“呵呵……司徒将军,你将本公子看成那种只会拿着书简指指点点的文人了吗?”秦兵呵呵一笑问道。
“不敢!公子之神勇,在与匈奴作战时,属下就听闻过,但未曾亲眼见过。而这两日,公子之神勇,属下是亲眼所见。公子绝对是一名副其实的将军。而且是属下见过的除蒙将军之外最好的将军。”司徒长风由衷地赞美道。
“普通士兵走得之路,本公子又如何不能走得呢?”秦兵又问。
“公子乃万金之躯!大秦帝国未来之皇帝,怎么可以轻身犯险?公子,此事定不可草率行事!以属下看,还是先问下夫人的意见为好!”司徒长风连忙说道。
“司徒将军,此战,非常重要。若你怕我有什么闪失,我可以让荆及派二十名墨者保护我,这样总行了吧!”
“公子,你便在这里坐镇指挥不行吗?由属下去不也是一样的吗?难道公子信不过属下?”司徒长风还是觉得秦兵不应该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