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十三行(1 / 2)

太平中华 未知 5364 字 2022-05-25

第76章:十三行

同孚酒楼,一辆设计­精­巧外观华丽别致的四轮马车停在了门前,立刻吸引了四周来酒楼用餐或住宿的商人们不少眼光,其中占了多数的太平洋王国商人眼中难掩羡慕之意

白滨市虽然建立不久,发展的速度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就像一夜之间就凭空冒出来的一般,昨天还是一片原始森林,今天就变成了一座座房屋

作为太平洋王国在远东的第一个据点,来白滨定居或就业的人们时尚程度一点也不比太平洋王国本土的其他城市差,如果一辆简单的马车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同孚酒楼前面的巨大空地上可是退好几辆不同风格的马车

马车内部的装饰人们无法看到,单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其价值不菲,它采用钢丝辐条拉紧车圈的车轮,车轮上缠满了一种黄­色­的皮质材料,让人感觉坐在上面一定很舒服;车厢的外皮是一种泛着金属光泽的材料制成,看上去既轻便又结实;再把目光放到拉车的马匹上,明显也不是凡物,大约165公分的身高,在东亚的马匹中绝对是龙马

酒楼门旁一名原本站着打盹的短衫青年看到马车停下后,立刻振作起­精­神赶上去想帮助打开车门,却被从后面一辆普通马车上下来的两个大汉挡在了外面,短衫青年原本看不到红­色­的圆脸很快红了起来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气愤的事,莫过于挡人财路了,短衫青年从西边大陆漂洋过海而来,不就是靠着勤奋和机灵挣几个赏钱吗!却被面前的两个大汉挡住了

“没事的,他只是一个孩子,有什么好怕的?”李明成看到面前的一幕,出言止住了特勤队两个人进一步的动作

李明成从口袋里摸了一会,掏出一个硬币向对面的短衫青年走去,“帮我们带到最好的包间,这个就是你的了”

李明成说完把手中银­色­的硬币抛给了短衫青年,短衫青年把手掌翻开一看,连忙欢喜的说道:“这位少爷!你快里边请!小的一定带你去最好的包间”

短衫青年刚刚只是低头一瞄,就看清了手中硬币的面值,短衫青年虽然不识字,可是这种硬币太好认了,看到飘来的是一个银­色­硬币时,短衫青年就知道这次走运了,因为太平洋王国的货币中,银­色­硬币只有10文和50文,而看到上面的图案是一朵掬花时,短衫青年立刻把嘴咧到了耳朵边,掬花是50文,即使刚来不久的短衫青年也是知道的

太平洋王国的硬币中,100文是金黄­色­,背面是一支梅花;10文和50文是银白­色­,50文背面是掬花,10文是荷花;而1文是铜紫­色­,背面是一簇兰花,在加上大小的不同,即使不识字的人分辨起来也很方便

得了50文赏钱的短衫青年­干­起活来确实很卖力,这毕竟是他近十天的工钱了,在前面领路时还不时的介绍一下店中的美食

李明成的可不是为了来吃东西的,一边随着短衫青年带路向同孚酒楼走去,一边打量着白滨市的变化同孚酒楼比对面的唐山饭店要低一些,只有六层,但是建筑已经完全竣工,甚至在酒楼大门两旁还各建起了一个大花坛,让人在这个炎炎夏日中多出一丝清凉的感觉

“这次孙议员可是遇到对手了!”李明成感慨道通过刚刚的观察,李明成已经看出了两家唱对台戏酒店的长短处,唐山饭店资金充足,同孚酒楼在东亚的人脉关系却超过唐山饭店,资金上却又稍逊于唐山饭店

“是啊少爷!老牛我都看出来了,唐山饭店那确实没有这边红火,也许是他们还没完工的原因吧!”牛大宝在边上答道

“这位少爷真有眼光,即使将来唐山饭店完工了,也不是我们同孚酒楼的对手,咱们东家可是出自南核家,想去广东做买卖的商人,总会送一个顺水人情给潘家的”短衫青年有些自豪的说道,就如同自己是潘家一样

李明成对短衫青年夸夸其谈根本不感兴趣,对其口中的潘家却引起了好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唐山饭店还是同孚酒楼都会赚的盆漫钵满,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广州府古属南海郡,短衫青年口中的“南核家”的“南海”指的就是广州,清季的广东富商当首推十三行的伍家,而伍秉鉴更是当时世界的首富,至于南核家,李明成却没听说过,可能是十三行中的某一家,也可能是其它富商或者世家大族,不过对李明成来说,只要能搭上广东这条线就可以了

提到广州十三行,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就有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兴隆旺景年,满清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开放海禁之处,并没有设置专营外贸商行

1686年四月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住税征收对象是本省内陆交易一切落地货物,由税课司征收;行税征收对象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征收为此,建立相应的两类商行,以分别经理贸易税饷前者称金丝行,后者称洋货行即十三行名义上虽称“十三”,其实并无定数

1757年,满清闭关锁国,仅濒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史称“一口通商”,十三行则是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外商运来的货物要由十三行转卖给其它人,中国出口的货物要由十三行出口这就形成了“东南西北中,一齐到广东”的局面国外进口的毛织品棉花香料等,以及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瓷器和土布,都要经过十三行之手

到19世纪初,往来的船只多达二百艘,贸易量之大可想而知当时,仅海关税银就达180万两白银之多,十三行被称作是满清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而十三行也凭借对外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使他们迅速致富

要想对十三行了解的更多,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世界首富伍秉鉴伍秉鉴是十三行中最大的怡和行的老板,伍秉鉴的发家在十三行中略晚,但后来居上,成为粤商中的第一富翁在经营方面,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

曾经有一位美国商人欠伍秉鉴7.2万两白银无力偿还,他撕掉债条表示一笔勾清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就称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天下第一大富翁”美国波士顿的一艘商船以他的商名伍浩官命名为“浩官号”有一位叫做约翰·福布斯美国人甚至成为了伍秉鉴的义子,他给福布斯50万两白银建立了在中国颇有名气的美商旗昌洋行,这个约翰·福布斯就是那位后来的美国铁路大王

“怡和行”在中外商界都是个响亮的名号,1832年英国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马地臣借用伍家“怡和行”老字号,创办了“怡和洋行”,鸦片战争后“怡和洋行”总部迁至香港,成为远东最大财阀,对香港早期的发展举足轻重,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经过伍秉鉴的努力,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同文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袖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而当时,满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白银

1810年至1820年间,英属东印度公司派了二十个年轻人到行内来学习中文,他们把很多中国书籍翻译成英文,包括大清律例,好使他们更容易跟中国政府打交道他们甚至获得批准,可以用中文呈交公文给清政府……

1839年,有超过三百外国人住在十三行,大部分是英国人,还有三十多美国人,此外是德国人荷兰人法国人丹麦人及其它国籍的人各数名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排出了千年世界上最富的50人,伍秉鉴也名列其中在中国入选的六人中,他是唯一的商人,其它五人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明代宦官刘瑾清代的和绅和民国时的宋子文

十三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外贸垄断组织,不仅从事进出口业务,收缴关税,而且要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府指令,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的事宜所以,十三行既是私人商贸组织,又要代表官方管理对外贸易与相关外事机构有很大的权力就有很大的责任,而且,政府官员不了解外部世界,盲目排外,洋人又不是省油的灯,作为十三行首领的伍秉鉴就为难了

满清实行碧制度,一方面,为了保护天朝大国在洋人面前的尊严,要求十三行不得对外商欠债一旦发生欠债现象,所有商行都有连带责任,代为清偿承碘种连带责任的往往是怡和行这样的大商行另一方面,规定外商必须由十三行中最富有的商行作担保一旦外商欠政府税款,则由十三行代缴,外商有违规者,也惩罚担保的商行当时,清政府禁止鸦片进口,但洋人走私鸦片,受罚的却是十三行

1817年,一艘由怡和行担保的美国商船走私鸦片被查出,伍秉鉴被罚白银16万两,其它商行被罚5000两,罚金相当于鸦片价值的50倍这种罚款落在十三行身上,并没有起到惩敷人的作用

1839年开始的禁烟运动把伍秉鉴的这种尴尬地位推到极致伍秉鉴的怡和行并没有参与鸦片贸易,但与伍秉鉴关系密切的洋人,如英商颠地伍秉鉴的义子美商约翰·福布斯,都是鸦片大走私商他们不愿放弃鸦片走私,拒绝与林则徐合作,不交出鸦片,也不具结放弃鸦片贸易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又很坚决,要伍秉鉴命令洋商缴烟具结一方面是多年合作的贸易伙伴致富的财神,另一方面又是朝廷官府双方无法合作,伍秉鉴又有什么办法呢?但对于洋人的顽抗,林则徐深恶痛绝;对于伍秉鉴的无所作为,林则徐深感失望于是就采取了封锁商馆,断绝粮水供给的强硬措施这种对抗的结果,就使1840年6月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人之所以要打仗,不仅是因为鸦片,更是因为不满十三行的垄断贸易,要求清政腐实现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

伍秉鉴及十三行,无论是出于民族大义,还是自身的利益,都会站在满清一边鸦片战争前,他们捐资修建炮台建造战船和大炮为了换取英国人不进广州城,清军交赔款600万两白银,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十三行,伍秉鉴一人就出了110万两白银

十三行无疑是鸦片战争中主要的受害者,作为十三行之首的伍家,更遭受了巨大损失据伍秉鉴自己估算,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况且,深谋远虑的伍秉鉴早把生意拓展到了衡,行商生意已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伍家经营的“怡和行”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拥有巨额的资产,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他可谓是19世纪的世界首富了

然而,此时的伍秉鉴,却是心灰意冷年12月23日,他写信给在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P·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扬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通篇怆然难禁之情鼎鼎大名的伍浩官对满清的社会制度已经彻底失望了

鸦片战争失败了,伍秉鉴两边都不讨好,开放五口通商,十三行的垄断地位丧失国人则指责伍秉鉴“勾结洋商,走私鸦片”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在内忧外患谤颂不一的这种痛苦挣扎之中,于庞大宏伟的伍氏花园里溘然长逝,终年74岁

以李明成对伍家的了解,伍家虽然早已经退出广州十三行,在伍秉鉴去世后更成了昨日黄花,风光不在但是,伍家依然是粤商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时隔三十年,伍家虽然已经没有了乃祖的辉煌,也从官商变成了私商,却凭借着祖上留下的财富和人脉关系,依然成了东南首屈一指的商人,只不过伍家吸取了祖上的教训,做事经营更隐秘了些,财富不为外人知晓可是,李明成手里有着商情处和禁卫军特勤队这两只情报组织,想调查伍家自然轻而易举

禁卫军特勤队(specialintelligenceg

oup是李明成的御用情报组织,主要负责太平洋王国国内,以及东亚东南亚和俄国西伯利亚的情报工作,也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从事明面上的情报收集,特勤队也担任太平洋王国重要人物的保护工作,是太平洋王国存在于表面的官方间谍机构,在国外被简称为

商情处全称为商业情报处(

usinessintelligencedepa

tment简称为BID,现在的处长还是李安,商情处相较特勤队更加神秘,机构也更加庞大,据传现在光派往国外的间谍就已经超过了千人,他们对国外的一切消息都会进行收集整理,然后交由国内的工作人员分析,最后在交给国家政府领导,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商情处还对很多国家的大多数军政官员进行了备案,不仅对国外的军政情报感兴趣,对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也进行了收集,是太平洋王国的眼睛和耳朵

伍家虽然曾经是满清的巨富,不过已经衰败,原本特勤队和商情处的目标放在了晋商徽商和江浙商人的身上,像大盛魁桕墅方家和胡雪岩等人自从李明成将白滨市设为自由港以后,很多太平洋商人开始将更多的眼光放在了岭南地区,初次接触之下,李明成发现很多岭南大商家经济实力在整个满清也是屈指可数,这引起了李明成的注意,在十三行衰败,潮汕商帮还没有兴起的时候,是什么人挑起的粤商大梁呢?

当两大情报部门介入调查之后,结果让李明成明白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道理,其中的伍家在三十年的风雨飘摇中凭借祖上的余荫,积攒起来的财富已经不下乃祖伍秉鉴辉煌的时候,而且伍家的资产主要分布在美洲南洋,甚至欧洲,在满清却只占了其资产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个发现让李明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可是记得清楚,广州十三行在鸦片战争后,因为丧失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再加上满清的剥削勒索,逐渐衰弱,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的

没想到岭南商人在满清被迫开关后,却将大部分贸易转移到了国外或者香港等列强的殖民地去了,不再受满清政府的任意剥削,从此“天高任鸟飞”了

李明成细想一下也就明白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吃惊的地方,当年十三行财富数以亿计,怎么会转眼就成了昨日黄花,要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而且岭南地区在衡谋生的人一直很多,这也为他们转移财富提供了可能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77章:潘宝璇

第77章:潘宝璇

同孚酒楼在郑和路北面,东西向的郑和路和南北向的滨海路交叉口东北角,与唐山饭店隔着郑和路南北相对,而酒楼的西面隔着滨海路就是白滨市的港口和仓库区

由于滨海路西在规划时不允许建设住宅酒馆饭店等,只是建了一排排的仓库,故而同孚酒楼和唐山饭店是紧临港口的第一处,地理位置自然是最好的,而李明成也相信这两家拍下这两处地皮一定是出了不少血zee

八月的太阳如同向人间喷­射­着火焰的炮口,让人不敢直视,不过在白滨却感觉不到多热,从合吹来的清凉海风,再加上城市四周还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使人们并不愿意窝在闷热的屋内,找一处树荫一坐,惬意的很白滨市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很多太平洋商人已经选择将此地作为与满清的贸易中转站,故而在同孚酒楼的第一层已经坐了不少人

同孚酒楼从正面看呈长方形平面,大门朝西南开,在地理位置上甚至略胜于唐山饭店一筹,酒楼的大门两旁还有两头石狮,气宇宣昂同孚酒楼还在门前留下了大片空地,给顾客用作停放马车或拴马的地方,这让很多原本并没有打算到同孚酒楼用餐的人,为了方便停放马车而走进了酒楼虽然同孚酒楼从外观上可以看出是一栋东方风格的建筑,不过也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建造特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李明成跟着短衫青年进了酒楼,入眼的是一条摆在当门的大柜台,让已经习惯了摆在右手边那种传统格局的李明成平添了几分好感,柜台只是挪动了一下位置,依然是大半个人高的木质柜台,柜台后边两侧是对称的楼梯,通上楼上的包间,而大厅两边是用屏风隔开的散座,通过不时传来的吆喝声,想来已经高朋满座

“欢迎光临,几位客观快里面请,是上二楼的雅座吗?”一个服务员打扮的青年赶紧迎了上来,接过短衫青年的活,客气的说道

“我们上三楼的包厢,你给准备一下吧!”没等李明成开口,旁边的贴身壁就已经开口了虽然白滨市的治安非常好,这些壁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里是自由港,人流量太大

刚刚通过短衫青年的介绍,李明成一行已经对同孚酒楼有了一些了解,一楼是大厅及就餐的散座,二楼要高一级,是用屏风隔开的雅座,三楼是包间,四楼以上是客房没等服务员应话,李明成已经抬脚向右侧的楼梯走去

“几位客官!就是这里了”服务员指着前面的一扇打开的木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