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育人才(1 / 2)

太平中华 未知 1998 字 2022-05-25

第03章:育人才

紫荆花公司高速发展,对人才地要求越来越大,人才!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将来到阿拉斯加各方面都需要人,通过洛林花高薪联系了几个洋人技工,但以后建立重工业,尖端人才还是缺,洛林又联系了欧洲的代理公司,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愿意来中国工作的人,几乎所有的洋人在听说工作酬劳时都异常的兴奋,而当听说要远度重洋时却又非常的黯然

虽然来的洋人技工人数极少,但还是对公司有着极其大的帮助,特别是其中有2名来自美国人开办的香皂厂的技工,技术很好,每个人都安排了十几个学徒给他们带

李明成知道人才要从小培养,在香港皇后大道西购置了一大块地皮,办了一所学校“育才书院”,建设了相应的住房和教室,专门收养流浪儿童还特意叮嘱洛林知会了下港督,以免港英政府找麻烦

“育才书院”首期收养的儿童虽然住进了刚刚建设完成的宿舍,4栋3层的教学楼只完工了一栋,而其他配套的设施却还远未完工,李明成亲自设计的图纸上,什么­操­超跑道,还在陆续的修建中而在洛林的奔走下,很多重金聘请的外国教员们也陆续的开始了给孩子们授课

当第二批1800个流浪儿进入学校后,香港已经没有什么流浪儿了,李明成开始在东南沿海各大城市招收流浪儿入学,战争的原因,无家可归的儿童还是很多的

“育才书院”已经基本完工了,李明成望着书院里的一片热闹景象颇感自豪,“妈的,老子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却不知道,这些儿童长大后面对的却是一个新的国度,他们只能在遥远的国度为自己的祖国奋斗”

对于儿童的培养,李明成是非常重视的,对于年纪还比较小的孩子,每5个孩子就配一名保姆,而保姆也是优先从紫荆花公司内部的职工家属中聘请,不错的待遇加上对他们老板的绝对信任,使得工人们都踊跃的为他们的家属报了名

保姆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但教员的问题却让李明成伤透了脑筋,为了不让这些儿童受到严重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教员都经过了李明成严格的筛熏本来李明成想完全除去其中的老八股教师,但教员的不足,只得让这些以前的老秀才们继续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而其余的什么数学天文科学地理体育课程老师则大多从皇仁书院请来的洋教师担任

当普通教学步入成熟时,李明成也开始了对是否在教学中加入军事课程产生了疑虑,但几乎只考虑了几分钟,就决定了聘请军事教官开展军事课程,在这个即将混乱应该说已经混乱的近代,李明成觉得,出个新式的军事人才可能比一个科学家更适合国家的需要

于是军事教官的聘请便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我们风流倜傥的洛林手上,也不知道洛林从哪请了几个普鲁士的退役军人,让李明成兴奋不已,甚至让他们对紫荆花公司的护厂卫队进行了军事训练

为了让这些刚来不久的瘦猴子们快速的强身健体,除了保证良好的营养供应外,在香港找了不少的所谓的“武林高手”开始在体育课程中教授武术,当然对于这些所谓的“武林高手”来说,在学校里任教可比街头卖艺强多了,在李明成的要求下,什么杂素口碎大石……动作就免了,更多的是教授一些基本的武术拳法和擒拿手,而体育课的其他课程也按李明成的要求不断的继续着,每天早上的晨跑,体育课中的田径,从外国进口的足球等球类运动,更还有每周大年纪孩子的野外徒步行走训练,虽然李明成觉得可能苦了孩子,怕孩子们有抵触情绪,但由于学校的出­色­的保姆制度,使得这些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使得他们心里已经无法从这其中脱离,而把这里已经变成自己心目中唯一的家,反而对这个学校的课程接受的很好,学习锻炼也很刻苦,真怕失去这唯一得来的安全温暖幸福的家

香港码头,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客轮缓缓的靠了港,伍廷芳这位清末民初杰出外交家法学家书法家,带着满腔爱国的热情回国了,踏步在祖国的大地(虽然这里现在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他相信这里迟早会回来的),呼吸着祖国的空气,伍廷芳感觉神清气爽激动异常,真恨不的大喊一声“祖国艾伍廷芳回来了!”

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会城,1842年出生在英属海峡殖民地马六甲,三岁时随父亲回中国广州芳村定居,在广州读书‘三岁时遭绑架逃脱,十四岁时辗转抵达香港求学,在圣保罗书院就读,在学期间曾与黄胜共同创办了香港第一份华文报纸《中外新报》年自费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学院(即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法律,他是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是香港首名华人大律师和首名华人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之后往中国从政,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外交家

李明成是从“圣保罗书院”处知道这位名人的,费了很大劲才联系上伍廷芳当看到“育才书院”的介绍时,伍廷芳心动了,办学本来是伍廷芳在毕业后最想回国做的一件事情,而资料上的介绍让他感到吃惊,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一所专门为流浪儿童修建的特殊学校,这需要多大勇气和资金的投入艾想不到国内居然还有这么重视慈善和教育事业的企业家,而这些孩子也需要新式的学校教育,不能再让他们接受封建式的教育于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带着一腔报复第二天便登船直奔香港而来,在他的眼中仿佛看到了一双双可怜的流浪儿童的双眼正痴痴望着他等待着他,他们需要新式的教育,他们需要人引导,他们是中国的消,伍廷芳给自己即将面对的工作几乎套上了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