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字文和,历史上曾被世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要算起来,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汉阳名士阎忠(随皇浦篙镇剿过黄巾军)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在投靠董卓之前,虽然被举为孝廉,但一直不得志,曾在京城求仕多年,后灰心西还。这路上还经历了一次大病和大难,直到后来被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收留,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而这次正是贾翊正准备灰心西还而且大病的时候。
想不到俺张宇运气真好,想清楚之后,张宇于是赶紧上前:“吾乃荆侯张宇。先生久病之人,先别忙着起身回礼,安心养病为上。文和之才,堪称经天纬地,本侯多有所闻,今日一见,得尝所愿矣。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复工夫’啊。文和,你先养好病,宇改日再来求教。”
为了寻找贾翊这位大才,四海商行去羌族贩牛、马时就多次打听过,虽说是探明确有其人,但就是找不到人。
“久闻侯爷仁义贤德,今文和这风寒之驱,极易传染,侯爷不避不嫌,此等恩德,文和深感无以为报,唯今后一效死力。”不过,贾翊想不明白这位张侯爷为啥知道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自己一落泊书生,多处碰壁,都没有机会一展才学啊。
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复工夫’,也让贾翊对张侯爷的才学深为佩服,这出口成章,俺贾文和绝对比不上。
“哈哈,能得文和相助,实乃宇之大幸。”张宇见贾翊有了投靠报恩之心,当然是开心的受了:“我曾于年前派人去西面寻过你,但就是难得一见真人面啊”。
“蒙侯爷不弃,主公在上,请受学生一拜。”也许是贾翊太开心了,终于遇到了一位名主,竟不顾病情挣扎起身,硬是在床上给张宇行起大礼来,让张宇一阵忙乱:“文和,安心养病,这些虚礼并不重要。躺好,今晚好好休息,明早我再来看你。”
接下来几天里,张宇和一帮兄弟都轮流前来看望、陪护贾翊这个病号,倒也让漂浮了近5、6年而无任何着落的贾翊大为感动,心中报恩之心更定。
春节里,不想太多改变这几年历史的张宇这些天很低调,在外面的活动除了偶尔在内线的安排下去探望了几位寒门士子外,一般也就只和那曹操、袁绍等人喝喝酒而已,除了回礼,并不多去主动拜访那些达官贵人,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客栈里和日渐恢复的贾翊谈天说地了。
由于贾翊自从出道以来,虽满腹才学,然而因出身低微,一直不受那些官员、大户待见,近6、7年里,也是受尽了天下人的白眼。本想在春节前西回,不料却病倒在了路边,不过能得张宇救治,礼遇,倒也算是让贾翊有了报恩之心。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