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难民里,黄阂还特意收留了近130多位工匠,都被安排到匠作坊里忙了起来。铁匠铺打造兵器、农具,木作坊也可制作农具、生活用具,甚至于连纺车、水车、风车、织布机、板桶、桌椅板凳等都可以作。
城里的官家商铺也是大幅度的减租,一时间,各地商人,还有本地的一些生意人那是纷纷抢租,为此,张宇还把那160多家官铺进行了一此竞价出租,比预计收入每个月多赚了10个金饼。
四海商行从外地运来了不少好东西,包括棉花、纱线、布匹等。老百姓现在不愁饿肚子了,家里的纺车、织布机也是忙了起来。
也有部分妇女在秋菊等人的指导下开始学做那‘千层底布鞋’了。从秋菊这里领料,7、8天就能作一双鞋,给的工钱是200铢,在粮价稳定(稻谷720铢每石)的零阳县,足够能买到2斗5升米,够一家5口吃上7、8天了。
县里的染坊也是被整理得干干净净,就等着布料开业了。
为了方便管理,县衙里也增加了几个本地人手,那都是黄阂从本地择优选拔的几位秀才。有他们前来县府就职,加上又熟悉本地情况,这多了几个做事的人之后,这黄阂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方便多了,而且,也让张宇总算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
对于办学,张宇也是提出了一个‘3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后,交给手下人去忙了。
所谓‘3年义务教育’,就是让零阳县的所有适龄儿童可以免费上学3年。
单这一点,县里的那些穷秀才、老学究就有了活路了。只要有学问,能在官办公学里给各地孩子们教书,全部都由县府统一发粮。
按一个书办40石粮每年的俸碌,就可以轻松养活一家5、6口人了。这作教师也有20石粮每年的俸碌,而且就近住在乡村里,生活水平低点,要是家里再随便租种几亩田,这也能让一家大小无忧了。要是比起以前给那些大户家作先生来,虽然工作量及教授的人数是多了好多倍,但比起以前每年3、5石粮的收入来,这收入也算是高出了近4、5倍。
但是,有一件事却让张宇吃了一个闷亏。
那倒底是件什的事呢?请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