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魔鬼训练法(2 / 2)

汉末窃国商 未知 1138 字 2022-04-14

半个月下来,已经是农忙后了,第二批纸浆又全部变成了纸张。对于眼下的这批纸张,张宇暂时不打算上市,而是打算作为赠品来相送那些各地的官员及豪门。要等到存货够多,各地反应良好时再高价推出,只有这样才会赚大钱。

后来,张宇还根据不同的纸浆层数作出了2层的半透明临摩用的纸,3层的宣纸及7层的硬板纸等。

夏收、秋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月亮小队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肥沃的土地,沉甸甸的谷穗,第一次让月亮村的村民重温了多年不见的丰收喜悦。

夏收时,张宇见大家所使用的镰刀还都是和菜刀刀口一样的直口,割禾时很慢,老半天还割不断一兜禾。当场,张宇就带着十几把镰刀赶回了铁匠铺里,当第二天那十几把带着锯齿的镰刀能快速把整兜禾轻松割断后,2天里,近300把带齿镰刀就出现在了各地田头。有了这种新型镰刀,那割禾的速度快了差不多2倍。

月亮村的村民还是在用很古老的办法在给谷穗扬场脱粒,清除瘪壳。在湖边一带,收割稻子也叫‘板禾’,就是把稻穗扑在晒场的地上用竹片或木板敲打来脱粒。

别说这扬场脱粒有多麻烦了,单就把水稻连稻穗一起挑回来,这都要浪费不少人力。

于是张宇叫上彪叔等几个木匠、铁匠又忙开了。后世的农村有一种用脚踩的‘板桶’,就是用木板做了一个四方形的大桶,在桶上作了一个封顶的小棚子,然后架上一个带齿的滚筒,用脚踩,使滚筒高速旋转,再把谷穗放在滚筒上,这样脱粒就会很快。

没有齿轮,脚踩传动是很难,手摇还是可以的。有现成的纸张画图,2天后,第一台手摇‘板桶’问世了,投入使用后,比起古法那种落后的脱粒法那是快了好多倍。最主要的是,不用把稻穗全部挑回去了,除了建房所需要的禾草外,多余的禾草还可以直接在翻地时沤在田里作肥料,省事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60多位木匠也是全体加班加点,又连夜赶制了4台出来。第3天时,月亮村就有5台‘板桶’了,而第5天后,龙虎山庄就有了12台手摇‘板桶’。就月亮村这1600多亩水田,基本上都能采用手摇‘板桶’收割了。

而风车也是在4天后作出了第一架样品,有了风车,村民们再也不用那么辛辛苦苦的利用自然风力来清除瘪壳了,而且,根据风力大小,半粒的瘦壳也能一次­性­给分出来,节省了至少近10倍的人工。

看来,秋收时要让铁匠们打造几十组齿轮出来,要是用脚踩,那进度会比现在的手摇‘板桶’快上好几倍。再说,秋收时的水田会更多。

月亮村1600多亩水田,由于肥料充足,总产量竟然有5500多石,亩产达到了近3石半的高产,比清水湾村那边高产了近1石。寨里虽然只要求上交5成,还剩下了2700多石。而全村现在只有800多人,全村一年的口粮,按完全吃饱来算也只需3000多石。

上缴的粮食实际上还是堆放在月亮村村里的仓库里,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为了酿酒,各地商行也是趁火打劫在外面大量收购并为月亮村运来了不少粮食,村里的2个现有的大仓库里现在就更满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