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惶恐。先祖乃大汉留侯张良的后人,传到小子这里,应该是第24代了。自从留侯之孙被废侯爵后,俺祖上就开始败落,俺也不大清楚俺爷爷这一支是如何落难到这一步的。”二愣子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走‘冒充留侯后人’这步险棋了。
“原来是留侯后人,那看来在这里落草倒是委屈你了,在下深感不安。”方振鹏大惊。
这方家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说起来,他们也是大汉功臣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之后,只因为了避难才改名换姓从淮水一带南迁,移居这荆州一地也是近200多年了。同为本朝功侯,‘云台三杰’之后,方振鹏肯定有点失态了。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之前,那个狱卒也逃走了。后来,那个狱卒带着韩信的最小那个孙子改名换姓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这方扑一脉也就是从那时流落下来的,因那个狱卒本姓‘袁’,于是改姓为‘方’。而方扑一脉走出深山也才是近5、6代人的时间。
张宇也早知别人会有此反应,反而定定地在那里看着,这反而让方振鹏更加相信,对方绝对是留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