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对于雷亮所问的能不能造快船,二愣子也在和两位木匠及亮子在商量。
“我们现在造的都是船头较为平缓、宽身的平底船,平时在水里慢慢划不觉得,要是船要划得快了,那阻力就大了不少,亮子哥,要是把船头吃水的部位改成锥形,岂不是能化掉不少阻力,那船在水里是不是可以轻松地跑得更快?还有,要是在划船时让船头昂起来,那可能会更省力些。”
“恩,有道理,这是个好建议。只是彪叔,您看愣子这么说,您认为这个说法能行吗,要不,试一试?”亮子也是天天在划船,对二愣子所说的倒是感觉可行。
“应该问题不大,就是改一下形状而已。”
忙完了春耕,建好了房,村民们的工作一下就分成了好几批。有一部分人还在继续开荒,新修水利,同时也兼顾一下农业生产,除草、浇水、施肥等。
而挖壕沟建围墙,按二愣子的安排,挖出来的泥土直接就夯实堆放在砌了石块的围墙里面,就这样下挖上填,工程进度很快。3天后,一段3米高长约1000多米的围墙就建好了。
岛上石头很少,张宇就让大家在壕沟里用水和泥,直接制作土砖,从寨子里要来了不少石灰,拌入泥中,也就成了简单的三合土泥砖了。等这之后有空了再把泥砖分2层砌在围墙上,中间铺上竹筋,填上湿泥压实,然后再层层加固、加高。要是有足够的人力、材料,要建一道7、8米多高的寨墙也并不难。
而那些妇女们则忙着在改织新的鱼网。
看大家在把那单层手抓网分开来,一面面的连成一张大网,二愣子又在想主意了。记得后世在浏阳河里的渔民是晚上下网,白天一早去收网的,而那网是三层的,叫‘丝网’,按不同的孔径及水深捕捞不同的鱼。
对,就是这种‘丝网’,看来得教大家来做新的丝网才行。不过,这手抓网的线太粗,没线,看来只能等把线买回来之后再教大加。
这丝网的原理很简单,鱼头部位小,当鱼头穿过网孔时很容易,但是,只要鱼身一过不去时,那鱼一退,最前面的那一层网却把鱼的前鳍给挡住了,退也退不出来了,于是,那鱼就被卡在了丝网之上,就等第二天一早渔民们来收鱼了。
4月4那天,Сhā完秧已经差不多十天了,村民们也都搬进了新居好几天了。在全村的女人、小孩的努力下,一条深约8米,长270米的大拖网被改成了。
第2天一早,在二愣子的指挥下,村民们直接就在月亮湾这个浅滩这一带进行试网了。
对这一带的水域,二愣子早就用竹杆探过,还下水搜索过了,这里的水域下面的坡度不大,水下也没啥石头、杂木之类的。8米深的水,需要离开岸边近400多米了。
15条舢板(有6条是新造的)分载着鱼网下水了。鱼网的一端在岸上揣着,等离开岸边约300米后开始下网,一直沿湖边延伸过去,然后由一条舢板把鱼网的另一端送到另外的岸边。
然后两端开始一起用力把大网向岸边拖,4条舢板分别守住两端水面,等鱼网靠边时负责封堵两头的缺口。其它的舢板就随鱼网一起慢慢向岸边靠近。
大网两端都被拖上了岸,水体被封住时,网中间仍然有一块近20多亩大小的水面。岸上的人用力在慢慢收网,水面一开始倒还平静。
等水面面积只有7、8亩大小时,这时网住的水面开始起水花了,时不时有鱼跃出水面,引起岸上的人群一片欢呼声。
随着鱼网收紧,水面越来越小,跳出水面的鱼也越来越多,虽然也有那么几条大鱼跳到了鱼网之外,但更多的只是激起了一片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