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乱世计划(1 / 2)

汉末窃国商 未知 1022 字 2022-04-14

说到了张‘二愣子’在明白自己被穿越后,心里有了一些计划。

但是,张‘二愣子’知道,自己在前期最好是别改变历史,要不然这历史一改变,他就会失去很多先机,也就是少了那些‘先见之明’。最起码,在张‘二愣子’的势力还没有成长壮大起来是不能改变历史的。

只不过张宇在后世所了解的东汉末年、三国的历史都是从那中平7年(184年)2月才开始的,而这之前的这几年里的历史张宇也是知之甚少,这一点让二愣子很不爽。单说他现在所在的荆州一地,就凭《三国志》里的这句:“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县尉),各阻兵作乱”。张宇除了知道自己眼前正处在乱世里外,其它的情况也算得上是一片空白了。

而且,这句话也还是说的是黄巾之乱以后的事情,而且离眼下还有7、8年时间之久,不过,这东汉末年的乱象已见了。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地位。

东汉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趋腐朽。灵帝刘宏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农民头上。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局面。大批农民四处流亡,饿殍遍野,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

由于社会危机日益深重,广大农民被迫奋起反抗。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见于记载的大小农民起义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时青州张伯路领导的流民起义,波及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张婴领导的起义军一万多人,活动于徐、扬一带达十几年之久;桓帝时太山公孙举领导起义军,在青、兖、徐三州作战,给官军以沉重打击。在南方和西北,还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联合起义。不少农民起义的领袖自称“皇帝”、“黑帝”、“无上将军”、“真人”等,或建年号,或置百官,或则利用宗教为组织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频繁。当时民间曾流行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黄巾起义正是在农民斗争蓬勃开展的基础上爆发的。

估计这个时候,荆州刺史还是那位叫王睿的,而刘表也不知有没有从南阳那里跑南面来就仕,应该还没有,历史上‘刘表单骑入宜城’是公元189年的事情了。

各地的官员里倒底有没有可以‘信得过’的历史人物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倒底是咋样也不清楚。

张‘二愣子’还知道,这东汉末年,汉室皇朝为了控制各地州府的兵权,在朝庭兵权集中之后,除了边关及京师一带,朝廷本身所拥有的其它常备军队并不多,每一次要是有大事发生,要想大量调动军队时,都要临时从各地募兵。

记得三国演义里平定黄巾之乱时就是这样,那皇浦篙、卢植领兵平乱时所率领的官兵数量都不多,也就3万人左右,而曹­操­、陶谦(孙坚为其属下)等各地郡守、刺史所率的兵马也都不超过5000人,象那孙坚所部就只有3000人。

东汉末年,朝廷除了京司重地有常驻兵马外,主要就是那些守卫边关的那些州、郡呢,象那历史上凉州的董卓、雍州韩遂、冀州的公孙攒、韩愎及辽东的公孙度等人,那手下都是至少有30000人以上的边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