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遇险(2 / 2)

汉末窃国商 未知 1153 字 2022-04-14

当时,几个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好在几处皮外伤也不碍事,简单包扎后,用树枝、枯芦苇、水草扎了个简易排子,把二楞子就这么放在排上,用手脚划水,树枝撑排,慢倒是慢点,反正也离家不远了。

为了躲开鱼卡,这一路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总算是在下半夜里平安回来了。只是这一趟除了在城里花剩下的那几个散铜钱外,那些粮食、网线、工具及生活用品都没了,也等于是白跑一趟了,还损失了一艘小舢板。

回到家里,小伙伴们或多或少都被家里大人骂了一通,个别人还在家挨了几板子,但大人们一看到人没事,也没咋深究。

匪徒所打的那一­棒­子老实不轻,晕乎乎的张二楞子一路也不是太清醒,回家后就一直在昏睡。被打中的后脑上还是肿起了一个大包,到现在还隐隐作痛。

张二楞子,应该是有大名的,好象叫啥‘张宇’,字‘百通’,那可是过世的父亲给他起的名字,而这个字则是他母亲早3年前去世前才给他留下来的。要知道,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表字’的,而一般大户人家的人要想有表字,一般也得要等到14岁以后。

二楞子的父亲倒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很有才华的那种,只是一直无法有机会进入仕途。汉朝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的‘科举’制度,要想作官,得有地方官员、大户推荐保举,俗称‘举孝廉’,就象现在考公务员之后的面试一样,讲的是关系和后台。

不过,这‘举孝廉’的名额并不多,每年的11月份一次,每个州、郡,一年也就1、2个名额,光就各地那些那些官家大户自己就分配不过来,穷苦老百姓根本就别指望。能有机会通过‘举孝廉’这个途径入仕的,全部都是那些官员、大户家中的学子,贫寒士子也就只能死了这条心。

二楞子的父亲没办法,只得以给大户人家当私孰先生为生。

后来在一大户家任教师时,和主家小姐(也是二楞子他妈)有了私情,为那大户所不容。后来只好和二楞子他妈一起私奔。几个月后,逃难过程中怀了这二愣子,再也不方便颠簸了,于是带着一家子在这湖边住了下来。

好在渔民们朴素大方,加上那时这湖边的环境及生活也还不错,这二愣子一家也没个去处,于是也就算在这白沙头渔村‘定居’了。

要是严格来算,这二愣子也算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了,只是这张百通字虽然学了几个,表面上也就一乡下渔民小子,除了皮粗­肉­厚,一身蛮力,经常看那摆杂耍的街头艺人,能回来跟着比划几下外,其它的到真不咋通了。连打鱼、晒网都学得一团糟。加上人又一根筋,好打抱不平,只不过是这张百通为人倒还忠厚,要按老百姓惯例的叫法,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二楞子’。

不过,那都是他那父亲恨铁不成钢的说法,要论学识,在这鱼村里,这二愣子也还是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