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蛹蚕化蝶:丑小鸭……4(1 / 1)

漂在东莞十八年 汪洋 429 字 2022-04-02

事后她回忆起来,平静地说:“其实我根本没有看清他的车牌号码,我是唬他的,在这种人、这种事面前,我不能不采取保护自己的紧急措施。”

我不太懂诗,对于她的作品,我无法评价。我只想说,一个普通打工妹,的确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某市某报某编辑撰文大骂汪洋:“为了出名拿一栋房子的钱出一本很粗劣的诗。”我以为,这是恶意中伤,大可不必理会它。最后,我想引用东莞诗人方舟的一句诗来结束本文:因为爱诗,他们一无所以,因为爱诗;他们拥有一切。

这篇报道曾荣获了广东省好新闻二等奖,占据《东莞日报》整整一个副刊版面,还配了刘述康老师的评论文章和配发了我诗集中的两首小诗。

在1994年的六月,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妹能出版诗集,在整个中国还是首例,引起了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江西日报》、上海《文汇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全国一百三十多家新闻媒介先后报道,我被誉为全国第一个出版诗集的打工妹,一时间打工朋友的信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有买书的、祝贺的、交友的,我结交了一批很活跃的打工文学青年,他们给我以无边的激励;几年后,他们也都成了作家并做了编辑、记者。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都跟他们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有些信,我至今还保存着,那是我一段刻骨铭心的辉煌记忆,我怎能忘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打工妹出书,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层出不穷的打工者,成了作家,诗人,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羊城晚报》记者主任冯平、还有陪同的两个人,由《常平报》主编殷凤铃带路,到我们那个小厂采访,事先给厂长打了个招呼要求配合。每人我赠书一本,临走,她们硬是要我收下了20元的书款,好令人感动。

很多文学爱好者给我写来书信,与我交友,还有一些是求婚的。报纸杂志一时间热闹起来,写我的人多,找我的人也越多。那些不如意,我早就忘了。有一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这不是什么好事,你可以听我慢慢道来。

作者题外话:<<漂在东莞2:水样年华》继续阅读。谢谢大家收藏推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