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拜名师技艺大进(1)(1 / 1)

张火丁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名师赵荣琛。赵荣琛是程砚秋大师的得意弟子,深得程派之神韵。张火丁自拜赵荣琛为师之后,她才真正觅到程派艺术之­精­髓。可以说,没有赵荣琛,也就不会有张火丁今天的艺术成就。

徐笠翁荐名师

张火丁自研习程派艺术之后,赵荣琛这个名字便在她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她对这位学者型艺术家可谓是高山仰之,十分崇敬。

赵荣琛出生在四代翰林书香簪缨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按照赵荣琛当时的天赋和学习成绩,他应当在学业上有所造谐,直至出国留学。但赵荣琛在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下,却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程派艺术的迷恋达到了“爱之深迷之狂”的地步。为此,他毅然放弃了学业,选择了梨园习艺的道路。在学艺有成后,他自挑大梁,自组班社,并获得“重庆程砚秋”的美誉。时值抗战时期,程砚秋在北平,赵荣琛在重庆,远隔千里迢迢,赵荣琛如何向程砚秋学艺?当时赵荣琛虽然拜在程砚秋门下,却只能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学习程派艺术,竟长达五年之久。抗战胜利后,赵荣琛千里寻师到上海,随待在程砚秋左右,聆听他的教诲,学到了程派的真谛,成为程砚秋最得意的弟子。

张火丁在未见到赵荣琛之前,赵荣琛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成为张火丁心中的偶像。记得张火丁初学程派时,有一次与父亲唠嗑时说道:“爹,我对赵荣琛先生太崇拜了,若是有机会能向赵先生学出戏那该多好啊!”当时张火丁虽然一心想向赵荣琛学戏,但总认为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那时她比较实际的愿望就是能见到赵荣琛,能与先生合个影,就是莫大的欣慰了。

在李文敏教学汇报演出时,张火丁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京剧大师赵荣琛,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张火丁穿好军装,找到一位摄影师,鼓起勇气走到赵荣琛跟前说:“赵老师,我想和您合个影,可以吗?”赵荣琛和蔼可亲地说:“好啊!”由于后台比较乱,摄影场景不好取舍。张火丁急中生智,搬来戏中用过的一把堂椅,还带着椅披。她恭敬地请赵荣琛坐下,一身戎装的张火丁站在他身后,摄影师按下了快门,留下了珍贵的镜头。

有了珍贵的合影,张火丁算是完成了一个心愿。每当看到那张合影,张火丁都会浮想联翩,赵荣琛那慈祥的面容,那深沉的目光永远镌刻在她的心中。张火丁曾产生过这样一个念头:如果有朝一日能跟赵荣琛先生学上一出戏那该多好啊!这个梦想一度搅得张火丁梦牵魂萦,寝食难安。然而,待火丁静下心来一想,这个愿望居然比登天还难,因为赵荣琛早已定居美国……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