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北天折柱(二)(1 / 2)

提到袁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四世三公的官二代兼富二代,的确袁氏家族最为东汉末年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对当时中原士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因此为袁绍招揽了许多人才但是这个看起来应该是一个纨绔子弟的袁绍绝非泛泛之辈,袁绍年轻的时候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洛阳城中响当当的及时雨,在清流集团中闯出了偌大名头据说当时袁绍家里每天都是高朋满座,人来人往,比东汉王朝的政府机关还要热闹,而在他之后敢于在首都地区如此高调行事的就是孔融,他的下场不用多言所以许多朝廷大佬们纷纷对袁绍的叔父袁傀说,你家那个侄儿,不响应政府的征召出来做官,整天在家开Pa

ty,拉驴林人脉,­阴­养心腹死士,该不会是有什么非分之想吧?袁傀回家之后立刻把袁绍叫来一顿臭骂:“你小子再这样搞下去,老袁家就该因为你而被满门抄斩了”

袁绍这才有所收敛,但是毕竟已经名声在外了所以当袁绍当渤海太守的时候,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郭图辛评这些人才会去辅佐他,打下了河北这片大好基业,包括郭嘉董昭这些人一开始也都是袁绍的手下做事,但是正如郭嘉最终抛弃袁绍一样,很多人都看出了袁绍­性­格上的弱点

­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人非圣贤,谁都有弱点,这很正常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有些弱点是致命的,一旦这些弱点被对手抓赚那么必然导致军败身死,国破家亡而袁绍身上的两大致命弱点就是自私与犹豫

自私者必然自大,因为他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别人,听不见不同意见,对奉承自己的审配郭图就妄加信任;对耿介忠直的田丰沮授就无端猜疑,而自大到了极点就是自卑,别人越是提出不同意见,袁绍越是不听为什么不听?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他无能,到最后全局崩溃,为了推卸责任将张颌高览逼到了曹­操­那里,为了怕田丰讥笑自己,恼羞成怒地将田丰杀害,作为三军主帅的袁绍,居然在危急关头带着自己的儿子临阵脱逃,抛弃了自己的数万大军,这都是自私的表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自私自利的领导者必然不能容人,不会用人,任人唯亲,从而导致部属之间互相拆台,诬告成风,儿子之间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当然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古代君王大多都自私,天下唯我独尊,自私又有何不可?但袁绍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让自私的副作用呈几何倍的放大了,这就是犹豫

以刘备的英明神武,曹­操­都说他犹豫,更不要说袁绍了当然了,刘备的犹豫是由于他早期没有合格的参谋长提供正确意见,又不像曹­操­那样自身能力很强,所以做事难免没谱,碰到紧急情况显得处置失当,所以曹­操­说他犹豫,见事迟缓袁绍则不同,本身既没有主见,对部属的意见又不能正确判断,偏听偏信,自然犹豫不能决所以曹­操­说他“外宽内忌,­色­厉胆爆­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则忘命”“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这就是陈寿对袁绍的评价,也是一针见血,自私的人必然虚伪,表面上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暗地里则对有才能有­性­格有能力的人极度非常

正是由于袁绍有着两条致命的弱点,所以郭嘉在见过袁绍一面之后当机立断,离开了袁绍,在走之前,对自己的同乡,袁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一个聪明的人才必然要严格地判断自己的主子值不值得投效,如果遇到了一个对你言听计从的英主,自然可以建功立业袁本初徒劳地学习周公礼贤下士握发吐脯的样子,却没有学会用人的诀窍做事情谱摆得很大,却抓不住重点,喜欢胡乱指挥却不能机断专行,诸位想和他一起平定乱世建立王霸之业,是很困难的而郭嘉最后选择了曹­操­,无疑代表着曹­操­身上有袁绍所没有的这些优点而孙盛评价田丰沮授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看田丰沮授的计谋才智,虽然是张良陈平也不能超过,但是他们的机遇却大不一样,所以领导者最可贵的是能够合理地使用人才,而一个贤才最可贵的是能够正确地评价他的领导如果领导任用忠良,那么大业可兴,如果臣子尔虞我诈,那么败亡之日也不远了,所有的存亡荣誉兴衰都可以从这里看出端倪田丰知道袁绍必将失败,而失败了自己就一定会被处死,但是他却心甘情愿地冒着进入虎口九死一生的风险去尽忠规劝袁绍,这就是烈士们所做的事情艾他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生死存亡的但是作为诸侯的臣子,本来就是有道就辅佐,无道就离开,况且田丰和沮授本来就不是袁绍的臣子,为什么一定要陪着袁绍去送死呢?

孙盛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我想大概就是因为田丰沮授觉得自己不能做到“审量于主”所以觉得羞愧,­干­脆做一个忠臣良心上还好过一点袁绍杀了田丰之后,发现不见了沮授和郭图,派人寻找,军士具言失陷于军中袁绍这时候想起沮授的好来了,下令厚赠二人家鞋命长子袁谭去青州次子袁熙去幽州侄子高­干­去并州,自居冀州,各自整顿兵马囤积粮草自官渡兵败后,河北诸郡县多有叛乱,袁绍一一平定,复聚人马十余万,声势复振这就是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的好处了,所以刘备就曾对刘表说过:“若备有基本,则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

田丰虽死,沮授却因为陆羽穿越而来得以生还,这个三国中与徐庶一样不曾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军师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不过现在他仍在昏迷之中,赵军带着数百乱军冲出大营,趁着混乱,套上一匹马车,往南而去,此时张颌高览正猛攻曹军大营,袁军又乱作一团,根本无人在意这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上居然是袁绍的首席谋士

往南走了整整半日,沮授方醒,忽觉头疼欲裂,思索前事,猛然叫道:“赵军误我,速速掉头,我要回官渡大营”

赵军在外答道:“先生,袁绍早已弃大军而走,渡河逃亡黎阳了,这样的主子值得你为他卖命么?”

沮授闻言,气血上涌,大叫一声,昏厥于车内,等到再次转醒,早已天­色­全黑,起身四顾,发觉正是房舍之内,正巧赵军端着饭菜入内,见沮授已醒,道:“先生你醒了,快来用些饭菜吧”

“这是何处?”

“这里是中牟县,我找了一家民居借宿”

“什么?这里是中牟?岂不是离河北越来越远?赵军,你老实说,你究竟是何人?想把我带去何处?”

“嘿嘿,先生,如果你想知道,那就先吃饭,我可是饿狠了,不吃饭没力气回答你的问题”沮授亦非常人,事已至此,河北看来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那就得填饱肚子再说两人据案大嚼,将饭菜吃得­精­光,赵军在马车上装了两大袋粮食和五十斤腊­肉­,又花些钱从农户家中买些蔬菜,这顿饭倒也吃得香甜赵军吃完了,一抹嘴,发现沮授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嘿嘿一笑道:“先生,实不相瞒,我是徐州牧刘玄德帐下的亲兵,是我家军师陆汉魂先生让我来到您的身边,说日后有变,无论如何要保全田丰先生和您”

“刘玄德?陆汉魂?好思量,居然连我也瞒在鼓里你家军师既然派你前来卧底,必然交代了任务,是离间君臣还是刺探军情?等等,不对,刘备与曹­操­是死敌,莫非你家军师早就知道我会有今日?不可能,我主袁本初据河北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连曹­操­都不敢轻言获胜,他怎么就能猜得如此笃定?”

“嘿嘿,先生,这我就不知道了,等你到了汝南,亲自去问我家主公和军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