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与虎为邻(2 / 2)

袁术兴兵而来,早有探马于路飞报至徐州刘备急忙聚众商议,张飞第一个表态,袁术算哪根葱,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这回送上门来,自然是打他没商量刘备止之,问陆羽道:“汉魂意下如何?”陆羽道:“主公执掌徐州不到一年,然所过之处百姓焚香遮道,足见主公之仁德今之要务在于立威,恩威并济,大事可成此去必使天下群雄不敢正眼觑我徐州”张飞奋然曰:“军师之言,甚合我心”关羽亦道:“某愿为前部,斩纪灵于马下”陈群谏曰:“二位将军皆去,徐州何人把守袁术尚强,东去必与之争倘吕布趁势袭徐州,如之奈何?”陆羽曰:“袁术以怒兴师,利在速战主公可斩其先锋,挫其锐气后坚守不战,以­精­兵袭其粮道,术军必乱术乱则必使人说吕布,吕布必问计陈宫宫必止之,而布必不从彼内部不和,不足惧也布若败,术必退兵吾趁势追杀,则必胜”陆羽一口气说了七个“必”字,颇有当年许世友打牙山的气势,众人为之一振,刘备当下调动人马,张飞赵云部两万人马留守徐州,刘备自领关羽太史慈糜芳部迎战袁术大军,以陆羽节制徐州军政事务

两军拒于淮­阴­盱眙,纪灵使部将荀正挑战,关羽出马,问过姓名后道:“汝非吾敌手,回去叫纪灵来”荀正道:“何用纪将军出马,且待吾取汝头”关羽怒道:“匹夫安敢出此狂言,纳命来”说罢拍马舞刀上前只三合便斩荀正之首纪灵乃亲自出战,使一口三尖两刃刀,重六十三斤与关羽战三十合,力气不济,败走刘备挥军攻杀,纪灵大败,回军还张勋处两家相持数月,互有胜负太史慈分遣丹阳兵深入广陵,截击袁术军粮道焚粮车千余辆

袁术见势不利,问计于群下或曰:“以厚利结吕布,使袭徐州,刘备若回救徐州,可趁势攻杀,必破之”术然其计,使人投书吕布,许钱粮各十万,约其偷袭徐州吕布得书后,召众将商议,陈宫曰:“袁术,背逆之臣也,其言何足为信?刘备收留我等于危难之际,背之不祥”吕布怒曰:“今吾困守小县,仰人鼻息,乃坐以待毙耳徐州立业之基,岂能不瓤况刘备全师在外,张飞有勇无谋,何足惧也!”张辽劝道:“飞虽无谋,陆羽多智,不可不防”吕布勃然变­色­曰:“尔等皆与刘备通否?再有乱我军心者,皆斩”众皆默然忽报徐州曹豹部将王楷章诳因曹豹之死,心怀恐惧,有背逆之意吕布大喜,与二人约定,待大兵到时,在城西点火为号,里应外合攻克徐州次日夜,吕布亲率人马潜至徐州城西门,使人点火为号,突然城上丢下两颗人头,布视之,正是王章二人,大惊,急令撤军城中却无动静,吕布愈疑,直退回小沛,心乃稍安陈宫问其故,布细言之宫叹曰:“有理有节,仁至义尽公道在彼,安可图之?”布默然术闻事败,有退兵之意,会逢大雨连绵,太史慈亲率­精­兵偷袭袁军大营,大破之,张勋纪灵勉强收拾残部,往广陵退去路遇雷薄陈兰率部接应,心下稍安到得广陵,却见城头旗号不对,原来早被关羽趁势夺取张勋只得取道汝南,退军而走刘备进军广陵,放榜安民,留陈登为太守,转军海西,举本县徐宣为茂才,辟为功曹,-遂引军还徐州

自此刘备在执掌徐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术,足以令天下群雄侧目,也宣告刘备正式成为一方诸侯刘备回来后,陆羽向他详细汇报了吕布企图偷袭徐州之事刘备赞陆羽处事有方,重赏之,大宴群臣,犒赏三军不表

在对外作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就要进行内部建设了刘备这个徐州牧现在是名声大振,自然可以发布征贤令,广揽人才时有人举乐安王模,下邳周逵,刘备欲辟之陈群以为二人秽德,终必败刘备雅敬群,遂罢群乃举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刘备皆辟之,以戴乾为淮­阴­令,陈矫为广陵功曹陈矫至广陵,与陈登语,登大奇之后使矫诣刘备,临行谓曰:“州中议论,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然玄德公独不以为然”登大笑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孝子)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华歆曹魏名臣学问和人品都一流);清修疾恶,有识有议,吾敬赵元达(忠臣)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孔融,名人,大家都很熟悉)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看到这大伙明白了吧,他陈元龙号称“五湖四海之士”,真可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是呢,除了上面那些牛人之外,也就这个陈矫,陈登还算比较客气,其他人?对不起,没空招呼陈登如此傲气的人却独独看上了刘备,这也就不难理解当初为什么他要力排众议,坚持要刘备执掌徐州了因为他和刘备之间彼此义气相投,气度相似,心意相通,志趣相同可惜的是,在历史上这两个人就像一对情投意合却无法白头谢老的恋人一样,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曹­操­闪击徐州,刘备大败,仓皇逃往河北而陈登出仕曹­操­,任广陵太守从此他和刘备天各一方,再也没能相见陆羽在学历史的时候,曾偏执地认为,假如刘备一统天下之后,他一定最想见两个人,一个是徐庶,一个就是陈登这就好像一个高中状元的穷书生急于见当年对自己有情的千金小姐一样同样,远在广陵的陈登一定也在时刻关注着刘备,等到刘备成就大业的那一天,一定还会有把酒言欢,纵论天下的机会但是历史注定是无情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刘备舍弃一切,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去天涯海角陈登永远也等不到和刘备相见的日子了公元207年,赤壁之战前夕,陈登病逝于广陵太守任上,年仅39岁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生前,江东的孙氏政权没能踏上江北的一寸土地,为此还搭进去小霸王孙策年仅26岁的生命

在真实的历史上,在两人分手之后,刘备投奔到刘表处有一天,刘表大宴宾客,刘备作陪席间,有一个叫许汜的发起了牢­骚­,说有一次他去拜访陈登,可陈登却对他不理不睬晚上睡觉,陈登自己睡大床,让他睡小床在汉朝那会留客的最高待遇就是和他睡一张床(参考周瑜蒋­干­故事),而陈登这么做显然伤害了许汜脆弱的自尊心刘表这时开始打圆场了:“照道理说,陈元龙不应该是那样的人,可许先生你是个老实人,也不会当众扯谎玄德,你和陈元龙很熟,你来评评理吧”刘表是主人,不好意思当众驳许汜的面子,刘备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很不客气地说:“天下大乱,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在四处奔走,寻求治乱之道可惟独许先生你,背负国士的名声,整天不­干­正事,却到处求田问舍,炒房地产这难道是陈元龙那样的湖海之士所喜欢的么?告诉你,陈元龙对你算是客气的了,要是换做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楼,让你睡地下,还谈什么大床小床?”就是这一席话,让许汜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其实许汜很有经济头脑,乱世中什么东西都保不赚只有房子和地皮你带不走,这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很显然,要是许汜生在今天早就成了地产大亨了生不逢时啊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刘表与刘备的不同,刘表善善恶恶,恶恶不能去,善善不能用所以生前高朋满座,死后众叛亲离而刘备却一眼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究竟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夸夸其谈之辈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陈元龙,不论身在何处,我刘玄德挺你一辈子!

陈群的推荐提醒了陆羽,要想坐稳徐州,只有将那些因为战乱而避乱江东的徐州流亡之士给招揽回来为此陆羽对刘备说:“天下大势,胜败有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徐州多贤士,彭城二张,归于孙策,江东基业遂成昔袁术作乱,徐州士多南渡今主公名声大振,不借机广揽英才,诚为惜哉!”刘备肃然,使人招南渡之士,还归本郡然北呵仪琅琊诸葛瑾彭城严畯均已为孙策所辟刘备悔恨非常,时常叹息陆羽道:“主公休要懊恼,我举一人,胜江东所辟之人十倍”

刘备急问姓名,陆羽道:“此人姓鲁名肃,东城人,­性­好施与,结士为务袁术以为东城长,此人辞而不受,南渡居巢以避乱前日,其祖母逝,还葬东城此人与江东大将周瑜甚厚,如不趁机招至帐下,其人必归江东”刘备然其言,亲率关张陆羽至东城拜访鲁肃

众人见礼毕,肃问来意陆羽心念一动,对曰:“吾闻足下有粮两囤,昔日江东周公瑾来借,足下即指一囤相赠不知今日再借能借多少?”鲁肃大笑,曰:“昔日袁术为乱,朝不虑夕,故囤粮自守以为长久今使君大破袁术,徐州郡县清平,何患无粮?足下如有需要,拿去便是”陆羽亦笑曰:“初次见面,便蒙厚赠,感激不尽然先生为何厚此薄彼翱”

“同是三千,何谓厚此薄彼?”鲁肃笑曰

“周郎借三千,不过先生所有的一半,今日我主借三千却是先生的全部啊”陆羽语带双关的道鲁肃惊对曰:“肃一介布衣,区区身外之物,于使君之大业不过杯水车薪,何足道哉!”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君之姿才尤宜今日,缘何屈居于此?”陆羽直奔主题鲁肃道:“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地处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吾正欲往投之”陆羽笑曰:“郑宝,草莽也虽有万众,不过乌合早晚败亡”鲁肃亦笑曰:“如此,唯有东渡江东一途耳”陆羽笑曰:“先生何故自误?江东文武分为三党,彼此自成系统先生孤身至彼,必居人下,却又何苦?”鲁肃奇道:“何谓三党?愿闻其详?”“世人皆道孙策帐下文胆为张昭,武胆为周瑜,却不知其中内情江东基业创于孙文台将军,随其转战四方者,是为元戎,此一党也以程普韩当黄盖朱治等人为首孙策渡江之初,青徐二州流亡北士多有从者以张昭张弘-严峻诸葛瑾为首,此一党也孙策击破王朗严白虎之后,江东士族多有附者,此又一党也以顾雍虞翻等为首江东文臣武将大多出此三党,余者皆出身草莽,投身行阵之间,先生自然不能与之为伍,只能寄于流亡北士门下,看人脸­色­,有志难图此乃小子无知妄语,有污先生之耳,万勿怪罪”鲁肃大惊失­色­,陆羽的一番话也是后世学者对江东政权的­精­辟分析,怎能不让他大为吃惊呢就连刘备也听得目露­精­光这等帝王制衡之术,说实在话,刘备这时还远不及格但刘备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所有的经验都是从失败的坑中一点点捡起来的,陆羽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孙策能任用徐州的流亡北士打下一大片江山,自己也一定也能让他们帮自己守住徐州,中兴大汉当然,陆羽的话也不是空­茓­来风历史上,鲁肃过江之后,江东文胆张昭就觉得鲁肃年少狂悖,不堪重用要不是孙权看在周瑜的面子上,亲自找他谈话这才发现大才班班,很可能鲁肃就此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历史上孙策在世时,鲁肃一直没有投靠江东,而在孙策死后数月,周瑜便向孙权推荐了他这其中有什么猫腻的确耐人寻味(有兴趣的可以找本人私下探讨现在孙策尚在,以他对张昭言听计从的态度,鲁肃的日子只怕难过的很

听了陆羽鞭辟入里的一番话,鲁肃默然良久,神情痛苦,显然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良久,他长出一口气,向陆羽施礼道:“听先生一席话,在下方知天下大势只是肃愚鲁,心中尚有不解之惑,望先生教我”陆羽起身还礼,谦虚道:“黄口小儿乱发狂语,先生不必太过在意有何见教,但讲无妨”“以先生之见,江东之事尚可为乎?”显然从感情上讲,鲁肃坚信自己所看好的周瑜会辅佐孙策创出一番大事业,甚至有投身其中的冲动但陆羽的话让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这是十分痛苦的所以他需要陆羽给他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以江东半壁江山抗衡中原,孙伯符纵然是项羽复生,然汉室虽然衰微,未有秦之残暴也恐未易图也况江东士族,多迫于孙策之兵威而暂附之,其心未必诚服孙策外有山越为乱,内有士族掣肘,十年之内,北伐之事几为空谈十年之后,中原定鼎矣,东南一隅之地安能久存乎?此小子鄙见,不足入高士之耳,先生万勿在意”陆羽的话早在胸中盘算多时,他一直认为像江东这样远离中原的割据政权一旦丧失了对外扩张的能力,守时肯定守不住的,要么投降,要么灭亡换句话说,自从孙策去世的那一刻起,江东政权的未来基本可以算是死路一条了

其实孙策未必就不知道这一点,他临终时对接班的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胜两阵之间,与诸侯争锋于天下,卿不如我”要知道,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领导者的军事才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集团的生死存亡不带兵就想当老大,做梦吧!像刘备那样屡战屡败的不要紧,好歹也混个脸熟啊像孙权这样躲在后方当甩手掌柜的,只能是自己过得疑神疑鬼,属下­干­得担惊受怕要不是周瑜和张昭忠心耿耿,只怕孙氏孤儿寡母的日子只怕有不忍言之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话虽如此,可是当领导的,谁不想自己当家做主啊张昭终其一生没有当上丞相,周瑜自孙策死后就再也没能指挥过全军作战(别不服气,我以后会详细解释)难道是东吴有人比他们还强么?只不过是孙权小儿可怜的一点帝王心思罢了从这一点上看,刘禅比他强多了,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难道是穷兵黩武么?后出师表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惟坐待亡,孰于伐之!可笑后世的一些历史小白们还在那里贻笑大方

正在陆羽神游之际,鲁肃一声长叹,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般如释重负,起身对陆羽重重一礼,谢道:“先生之言,使肃茅塞顿开然使君与先生到此必有所图,愿闻其详”刘备大喜道:“备名微德爆蒙陶公遗命,权领徐州,心常惶恐方今天下大乱,天子蒙尘,备忝为汉室苗裔,不自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扶汉室于衰微特向先生求安天下之计也”

鲁肃回答道:“方今天下,群雄并起拥众数万者数以十计然成大事者,数矣!盖欲成大事者不在城池多寡,兵马强盛,钱粮丰足,而在于得人得一士而得天下,失一士而失天下,使君岂不闻之今徐州初定,百姓思归,趁此时机收四方士子之心,揽俊杰为己用,选贤任能进可以图中原以安汉室,退可以抚百姓以据一方,此肃之谋也”刘备敬谢曰:“先生之言备当铭肺腑,然备前日亦曾多方探访,徐州贤士多归于江东,如之奈何?”鲁肃对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徐州之大岂无贤士某举二人,必堪大用”乃举淮­阴­步骘,广陵卫旌此二人同年相善,因家贫,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刘备使人聘之,俱到刘备拜鲁肃为参军,允之,乃集乡中健儿数百,并宗亲俱往徐州刘备见其中一少年甚为英武,问其姓名,乃琅琊人,姓徐名盛,字文响,因避黄巾之乱路过于此,借粮于鲁肃肃因其有将才,使召四方健儿得数百人,刘备俱以为亲兵,授徐盛为校尉众人回到徐州自有一番庆祝不表

冬十一月,陈群之父陈纪病逝,陈群回家丁忧刘备召陈矫至徐州,署群事后数日,备亲往视事,陈矫对曰:“主公为何来此?”刘备答:“欲视文案耳”矫对曰;“此臣之职分非主公所宜临若臣不称其职,请罢之主公宜还”备大奇,益敬之,后语陆羽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陆羽听后感慨不已,三国时期牛人就是多艾在自己那个时代,碰上领导检查工作谁还敢这样说话,那就等着下岗吧官僚主义是不会对共产党网开一面的,大家一起和光同尘吧打了胜仗,赶跑了袁术,扩大了地盘,还招揽了不少人才,刘备军的这个年过得真是滋润非常明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安元年了,天下大势会呈现怎样的发展呢?陆羽和所有人一样都在静静地等待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