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12月6日,天气,大雾
创世的过程还在缓慢而持续的进行着,薛忆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操作的了。一切似乎都在预料之中。持续忙碌了几天,多多少少的也已经很有些疲倦了,于是干脆请假了一天假,躲在家里偷起懒来。
天气始终不好,阴沉沉的,又有浓雾,连呼吸都有些憋闷了。薛忆岚的心情虽然不错,但是在这样的天气中却始终感觉找不到自己生活的节奏,无论是思绪还是心情,持续得紊乱着,很多的过去的事一一不受控制的浮现在脑海里,在浑浑噩噩之中,便又想起了数年前自己在废旧书摊买到的一本已经很有些残破的旧书。书名已经不可考了,残书也仅余半卷。想起初读此书的那种说不出的复杂心情,薛忆岚不由得再也躺不下去了。于是干脆翻身拉开了身边床头柜上的第一个抽屉,将仍然静静的躺在里面的,已经沉默了很多年的残书又翻了出来,再次映入眼帘的仍旧是那神秘而又让人有些不安的文字,也是这本残书的总纲。
天下之道,阴初于阳,阳始于阴。凡独阳者必不能生,庇独阴者必不能长。纵观当今之软件,一朝生而终其生不可以自新,一夕亡而全其身不可以他用。是以反反复复,碌于重构,来来回回,疲于更新。吾虽行于此间数载而难于自拔,遂弃之而不用。后大破其身,断名言,失警句,独闯各般禁忌,终稍窥天径,然后得以大成。今将毕生之所得著书而传于后世,以期此道终不会没于无闻。凡欲修于此书者,必先立其心志,敢于大破自身之所得,然后循序而渐近,方可大成。所谓不破不立,不弃不得,大道无形而隐于微末,大智不彰而遁于萁谷,得失之心不可不察也。
洋洋洒洒的百字之数,初看之时,让薛忆岚感觉又好气又好笑,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始终会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不自觉的往下看去,接下来的是书的第一卷《龙阳之气》
龙阳之气行于九天,其形磅礴,其势辉煌,何也?阳极而万变,不可方物也。是以欲穷于高者必以变为先,欲求于其变者必以散为尊。散者,松而可彰,聚而可方,万法归一,穷变无章。是以世间之物无非阴阳、上下、八方之分,无它也。收归于方寸之间可得之曰:形,纵行于天地之外可得曰:道。
道者,非算法尔,实为物物之所依也。君为上,臣为下,结构使然,无关其他。是以有德者可以居之,无能者可以废之,非章法可以寻觅,非教条可以使然,实为一人荣而其下者得其利而荣,是以拥之以为私利也;一人损而其下者皆损,是以除之以为私欲也。世人虽散而居之,然其利束其身而为一体者可为国,是以,天下之数虽可散于阴阳,然其必有其道束其身而可为一体者,是为道。
吾之道非寻根以求本也,非以规矩而定其形也。定物数之所属尔,归于天地之间,居于其时之所在,寻一而可求百,非不可察也,实为世事之所限,不可穷尽也。形之则随时而变,道之而化于无形者,此为龙阳之本也。
此卷读来让人感觉颇为费解,似乎是要言明世间之万物都是空间中的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而且按照推理来说,所谓龙阳之气,指的乃是极阳的状态,富含能量,变化多端,万物的起源就在于这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碰撞和融合,由无到有,由简化繁。但是在这一切看似杂乱无章的变化之后却有一种被成为“道”的东西隐隐的规范着一切的发展与变化。道,可以是牛顿定律,可以是爱因斯坦的方程,也可以是世间人人所趋之若鹜的利益。总之,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规则都很简单,那就是你本身的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与你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这一切,就造就了你的未来,和那条只属于你自己的路。
“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一边看着这本书,薛忆岚一边感慨着自己命运的坎坷。多年来,似乎自己的一切都印证了那句很有名的话: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唉,怎么说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浑浑噩噩的混了很多年,咋就一点的成就感都没有呢?”
其实薛忆岚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生活却也算得上是足够的安逸了,既没有所谓的生存的压力,也就没有别人那种发奋的动力。眼看着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为了个把的收入拼了命的去赚钱,挤破了头也要往上爬,爬啊爬啊,有的撕去了外衣,有的丢掉了面皮,有的丢掉了亲情,还有的干脆连最起码的人性都丢了,不要了。看着他们这帮越活越简单的生物,似乎最终也就只能是一个内心无比复杂苦闷,外表无比光鲜简单的孤家寡人,薛忆岚就觉得自己的无聊就是一种福气,最起码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只是扪心无愧,心里踏实也就行了。然而心中却始终还是有隐隐的不甘,于是在那多的数不清的闲暇中,蓝涯系统的雏形也变逐渐形成了。说起这一切的开端,其实多半也还是要感谢这本残书的。
书中所说的一切让薛忆岚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跳跃似的发展让他感觉到以前的程序设计是多么的可笑。“为何程序就只能是顺序执行的?为何程序的运行就得依靠那些蹩脚的程序员所写出来的乱七八糟的算法?程序应该自我完善,有自己的意识和思维,这样它们才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在这样的思维的影响下,薛忆岚首先把计算机的数据给空间化,三维化了。将原本静静的躺在硬盘中的二进制数据在一个平面的坐标系中铺展开来,然后又将这样的平面在空间上堆叠起来,于是一种类似于大海的波浪形的数据纹理就展现在了这个青年人的面前,接下来的一切都开始越发不可思议起来。首先,是一种基于数据的分析方法的小实验,让薛忆岚摆脱了与那帮所谓的行业专家的纠缠不清的关系,独立的用这种三维的结构设计出了行业领先的系统结构,甚至还有一些十分好用,实用的算法。紧接着,便是一种核心空间数据网的建立,让薛忆岚真切体会到了基于数据的,由计算机自行创建算法的开放性和自更新性的巨大潜力,以及这种模式所具备的强大的潜在优势。然而所有这一切薛忆岚都没有推广到更多的商业应用中,因为比起金钱和商业利润来,他更在意的还是自己的梦想,那个关于创世的梦,以及对于未知的知识的渴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