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党(1)(1 / 1)

假设没有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假设国共合作依然能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轨道上继续运行,我们将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第三天—公元1927年4月15日,注定要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下凝重的一笔。那一天,在中国南方的最大都会广州,国民党反动派向他昔日的朋友中国共产党公开举起了屠刀。转瞬之间,著名共产党人刘尔崧、李启汉、萧楚女、邓培、熊雄、熊锐、李森、毕磊等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数千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珠江两岸。

大屠杀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始的。

那一天,按黄埔军校的­操­典规矩,在直属团十七连当学兵的江波与他的同学一起,照例­操­练每天一次的晨­操­。危机就在那个时刻降临—

先是荷枪实弹的宪兵们跑进小­操­场,把学兵连团团围住。接着学兵连连长马克孚往前一站,发布口令:“共产党同学向前,国民党同学向后,向前向后一步—走!”

随着这声口令,国共两党同学,向前的向前,退后的退后,刚才还严整的军阵,立刻就乱了队形。此刻,不仅队列里的学生兵们谁也不会意识到,甚至连直接策划和导演了这幕血腥惨剧的政治寡头们当时也意识不到,或者还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简单的向前向后的一步走,却拉开了国共两党无法弥合的历史间距。从此,在世界东方这块曾饱经战乱与灾荒同时也有过国泰民安好光景的轩辕大地上,华夏血脉的两个子孙—国民党与共产党演绎了一场历经二十几年之久的血火大比拼—一场亦可悲叹亦可赞颂的历史活剧!到公元1949年,国共两党最终完成了他们在历史巨变中的角­色­转换:英气勃勃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共产党的老朋友也是老冤家的国民党却只能灰溜溜地退缩到一片海岛上。这当然都是后话,可在那个血雨腥风即将到来的1927年4月15日的早上,二十岁的江波,他还没有可能去设想这个早晨以后的事情。所以,当他听到马克孚的口令以后,着实犹豫了一下:他暗自盘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连里那些共产党员同学一样,向前迈出这一步。而这一犹豫,成就了江波。以后的历史证明,多亏他当时没有迈出这一步,否则,英烈名册里会因此增添一个烈士姓名,而共产党则会因此失去一名优秀特工。

是赵一青的一句话,在关键时刻救了江波。

赵一青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共产党员,江波的老师和直接领导者。几个月前,他奉调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埔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同志在那里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共产党人领导的女学兵队。赵一青临行之前曾经叮嘱江波:“你是秘密党员,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你都不能暴露身份,这是纪律!”—就是这句话,救了江波。

在江波犹豫的当儿,­操­场上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按马克孚的口令,队伍很快分成了三个方队。国民党同学和共产党同学各一个方队,既不是国民党又不是共产党的同学一个方队。江波就留在这个无党派的方队里。

马克孚­阴­鸷的目光轮流扫­射­,在江波脸上,停住了。

马克孚:“江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