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前对公主的计策没法子。这是阳谋,不是阴谋,是光明正大地使出来的。嘴长在别人身上,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杀人于无形。已经撒播出去了,谁也控制不了它的传播速度和规模。她没有节制它的法子,只能厚着脸皮撑下去。还好这些谣在各地流传,还没有人敢在车队内传扬,明前还能撑得住。
也好在她性格开朗,心性坚韧。换是一般的心性柔弱些的女子,恐怕早就被流蜚语击倒了,说不定还会羞愤得自杀以示清白呢。可惜,公主的运气不好,遇上了范明前。天底下最独一无二的相国千金。规矩谨慎,也敢于撒泼,对君子像个君子,对小人像个小人,骨子里是个疾风劲草般的女子。她也完全不怕撕破脸的益阳公主。命都快没了,谁想欺侮她自已也别想好过。于是公主的一连串重击像是击在水里,毫无反应。
一路北行,益阳公主的车队还未到谨州城,消息就早早得传出去了。整个谨州都轰动了,全体官员带着百姓远赴城外迎接,益阳公主摆明了身份浩浩荡荡得进入谨州城。
谨州布政使名叫刘正阳,是当地的刘姓世家出身,外人尊称他为“刘谨州”。他恭迎公主进城后,在谨州城布政使司府大摆宴席,欢迎益阳公主一行人。
大堂上人们依次见礼,分宾主落座。宴开三百席,都是精心准备的本地名酒名宴,还安排了歌舞等助兴节目。布政使府中一片歌舞升平。
刘谨州是个五短身材的肥胖男子,面目阴鸷,一脸狡诈狠厉之色。面相不像个祥和人,但极有官威霸气。此时满脸堆笑,带着属官和夫人拜见公主。益阳公主也介绍了车队里的李执山、崔悯、范明前和张灵妙等人。范明前上前拜见刘谨州,谨州众官的眼光便落在了她身上。
这眼光有些意味深长了。一些属官的夫人,包括刘谨州的夫人都仔细得打量她,目光各异。有好奇的,有讥讽的,有窃窃私语的,还有相互使眼色的。看她的眼神很奇特。ww分席位入座后,夫人和女眷们还在悄悄的议论着。最近,有个大新闻也传到了谨州城里,自然瞒不住这些精明的官员夫人们。后来刘布政使又接到了锦衣卫同知来的公函,两下里一对照,答案就要呼之欲出了。恐怕这个“大绯闻”十有八/九是真的了。谨州官场的夫人女眷们看到了明前,相互使着眼色微笑了。呵呵,年轻小姑娘行事没分寸,鼓捣出这么大的绯闻。这种跟市井马贩有私的名声传出去,还怎么嫁朱姓藩王?恐怕连稍微像样点的官宦人家都不好嫁了。这种粗俗的女孩果然没见识,敢拿婚姻大事开玩笑。
明前目光敏锐,心思灵动,瞧那谨州的众官员和夫人眼神诡异,就觉得不好。益阳公主已经把她的谣传到了谨州地界吗?她心里惊骇,神色越郑重,更加谨慎得行礼入席,端庄大方一丝不苟。人们看她落落大方坦然微笑,一幅稳如泰山的样子。都又暗自起疑。看这位丞相之女范小姐的神态,不像是张狂无礼,做贼心虚的样子啊,难道流有假?
益阳公主却差点气炸了肺,端正肃穆的脸也险些扭曲了。这该死的范明前的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顶着满堂夫人们的窍窍私语和诡异视线,还能笑靥如花,没一丝害羞紧张的模样。她的脸皮怎么这么厚?她心里越恨了。看来这治重病得下猛药。
***
欢迎宴后,刘谨州和刘夫人邀请了公主等人去后园看戏消遣。当地官员和夫人们都欣然地陪同着公主看戏。在后园的“观戏楼”分成女子和男子的席位分别坐在楼里楼外,看当地最好的豫剧班子。刘夫人恭恭敬敬得送上戏单子,益阳公主点了一出“泼琼枝”。
这一点戏,众官员和夫人们都大吃一惊。范明前和身后的丫环雨前的脸也腾得一下就涨红了。明前心头积蓄的怒火猛然蹿上了顶门,差点当场站起退席而去。楼外落座的崔悯也诧异得扭头。
这“泼琼枝”是一出有名的豫剧曲目。讲得是前朝年间,有一位千金小姐与一位书香门第的书生自小订了婚。之后书生家落魄,小姐嫌贫爱富,暗中与他人有了私,强要退婚。书生愤而远去,后来他愤读书高中了状元,千金小姐又想重拾旧,要他遵守婚约成亲。那书生便告上衙门,在知府面前当堂泼了盆水,以示覆水难收。知府青天大老爷怒撕婚书,解除了两方的婚约,并当堂怒斥这位贪财好势不贞不洁的千金小姐。
这场戏即不喜庆,也不应景,益阳公主却点了这出戏。刘夫人点头应允,命令戏班子唱戏。
戏台上的戏演得精彩纷呈。书生怒骂薄女的唱词一句句传下来,有骂她“嫌贫爱富,恋上他人”,有骂她“水性扬花,淫/荡无比”的,像椎子般刺进了人们的心。“观戏楼”楼里楼外坐的一众看戏人的脸却比戏台上更精彩了!人们强做镇定,强忍着八卦之心稳稳得坐在椅上,心里却恨不得立时凑在一起,打听下这场戏这八卦的来拢去脉。这看哑剧闷在心里的滋味真要憋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