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莫名厌恶(1 / 2)

不识明珠不识君 未知 1333 字 2022-03-15

( 烟尘浩荡,黄土飘扬,数百辆车马排成长队逶迤而行。荀家众人和满城百姓隆重得送公主车队送出了渝南县城几十里路,送走了公主诸人。

明前没有看见荀七公子荀余再露面。或许如小天师所说的,被族长抓走关禁闭了。他为公主明前画的像也画不完,送不来了。但所有人都闭口不谈,仿佛忘了这桩事。

离开了风景优美的渝洲,进入了略显苍凉的中原之地。远山空旷,土地苍茫,人们满眼是粗犷豪迈的山水,直到此时明前才有一些离开京城,进入陌生之地的感觉。那么,再往北去,是不是更荒凉贫瘠了?

公主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明前瞥见了最大的凤辇上,益阳公主是一副无­精­打彩,郁郁寡欢的神。明前当然知道她的心事。她神­色­淡淡的,没有太同她。一位金枝玉叶的皇家公主,端庄美貌,举国财富,人人敬仰,万事如意。只不过去北方拜一趟佛,路上跟喜欢的人闹了点别扭,就这么懒散失意,也太颓唐了。她比四面楚歌的范明前要活的舒坦多了。

这趟荀家园林,使人们的心都从**变成低落,从喜变成了愁。

***

人只要有了心思,再看人就完全不同了。

明前心里知道了公主和崔悯的私,再看他们两个人,就完全不同了。

公主和崔悯却不知道两个人的行迹已露。还自管自地照常生活着。只是这日常生活,公主的赐膳,谈话、送杯盏,递披风,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深意,令人看了眼瞎牙酸。

“崔悯,你尝下这个。”“崔悯,你穿得太单薄了,你冷吗?”“崔悯,我的脚好像扭住了,你来扶我一把?”两个人的目光相触,带着驱之不散的浓浓的暧昧。

一向沉得住气的范明前也有点撑不住了。要不要大庭广众下就这样卿卿我我,把围观的人当做背景?旁边的李执山和关公公魏女官都毫无异状,小天师涵养惊人,陈参将是个大大咧咧的汉子。ww只苦了知道底细又敏感的范明前了。

她心里涌起了一种无法理解的疑惑。到底怎么回事?这两个人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感?

如果有,为什么不想法子走明路,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呢?以崔悯的大太监­干­儿子的身份,完全能够尚公主做驸马吧。如果无,为什么还紧紧相拥称为“刎颈之交”呢?也许有顾忌,也许有隐,也许不能成亲。那么即不能相守,也无法承诺,又何必放纵自已与对方的感呢。相拥而不能相守,口称“为她而死”。却连为她而生想办法娶她都做不到。这样的感又有何意义呢?太辜负对方的深厚意了。

明前真的迷惑了。她为人谨慎,生­性­朴实,从未经历过男女之。对待感很理智也很天真,既有坚信世上存在“深厚无比的感”的天真想法,又有着遵循三从四德的规矩,只与合适的人滋生感的理智心态。所以她会感动于荀七公子的真,又有理­性­的婉拒了。

现在,她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公主与崔悯之间的奇怪愫。心里就觉得恹恹的。

更令她厌恶的,是益阳公主占据着主动,主动地向崔悯示好。可崔悯竟然全盘接受了。他竟然毫无异状地陪伴在公主左右,接受着公主的额外宠爱。偶尔抬眼看公主,眼神坦荡,神­色­亲近,一幅坦然处之的模样。

明前的面孔抽搐着,心里反胃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憋屈”填满了她的心。她对公主的大胆示爱没恶感,却对崔悯多了一种莫名其妙地极大的厌恶!一种明知道自己不应该指责他,却忍不住指责他迁怒他的怒意。

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

——原来他是个这样的混帐!

***

忽然,宴席桌子的另一旁。张灵妙小天师忽然手按着胸膛,喉头作呕,脸­色­铁青,表痛苦极了。

益阳公主像是才看到他,吃惊地说:“小天师,你怎么了?”

张灵妙捂住喉头,苦着脸说:“早晨贪凉,多喝了一碗凉粥。现在有些想吐,失礼了。”转身疾步出去。明前也慌忙站起身,佯装关心地跟着小天师走出正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