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得罪(2 / 2)

不识明珠不识君 未知 2098 字 2022-03-15

崔悯突然有种惊觉,这个小孩很顽固,这个乡下长大的小孩,竟然有一种不输于刀头舔血的锦衣卫的顽固和硬气!这种少见的硬朗意志就藏在了这个柔弱的幼-女身后,敢跟他对抗,敢坚持已见,也敢自以为是!而且绝不让步。她是玩真的。

崔悯紧蹙长眉,脸­色­­阴­睛不定,忽然觉得今天的事有点难办了。

他少年得意,直达天庭,在朝堂和上司那里,都是有能力有手腕的长袖善舞的能人。从未遭遇到这么“棘手”的对手。一个无知又倔强的小女孩。他秀气的脸上布满愤怒,眼光透出凛凛寒意,使劲得压制着心头的怒意和恶意!贵女不能打,又恐吓不住,又不好跟小孩一般见识。他觉得有点头痛了。

忽然,明前的眼泪扑簌簌得落下,环视着周围众人,一下子跪倒,放声大哭了:“今日要不是诸位大人们出手相救,我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亲生的爹娘在哪里了。这个大恩大德,明前一辈子虽死难报。只有给诸位大人在寺庙里敬奉香火,请佛祖保佑诸位恩人。但是……”

她哽咽着望向李氏,小脸上都是痛苦悲伤,抽抽噎噎地大哭:“我娘,不,这个李氏对我很好,像对亲闺女一样。她怎么会跟那个贼人一块作恶呢?不,不会的,她不会对拐来的孩子这么好。一定是哪里弄错了!她只是好心好意得收养了丈夫带回家的小孩,凭什么就该死?我娘,不,她即然说了她不知,就是肯定不知的。我信她!我死也相信她说得是实话。求求诸位大人,刀下留人!请诸位大 ...

(人再去查查……”

假的!崔悯心中暗叫,握拳振腕。这个丫头在说假话。

他盯着明前,心里陡然升起了一股警觉。他下意识得觉得这个乡下小丫头说的是假话,在耍诡计。这一番话语意清晰,道理明白,再加上一脸的悲伤哀痛,一下子就扭转了局势。敢说、敢做、敢哭闹,硬的不行,立刻来软的,利用小孩的愚笨无知将了他们一军!简直是绝了!可比她那个只会撤泼打滚的母亲和妹妹强太多了。而他刚开始时,居然以为她是个胆小老实的乡下小孩。

­干­得好!连崔悯都差点为她叫好。

难怪,教他刑律术的刑部侍郎李晋春曾经跟他笑谈,说这世上犯­奸­作科的人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却有三种人最难对付。一是和尚道士,假借仙佛之名,装神弄鬼,妖惑乱,以此来大肆得违法乱纪,连今上、官家也敢欺骗糊弄。端得是一等一的­奸­人!二是文人书生,仗着会识字读书,从史书学了些混淆事非,涂抹太平的混帐道理。无理强辩,借史讽今,为自己标榜清贤之名,趁机行那贪污腐化之罪。他们连国都敢卖!最后一种就是­妇­孺小儿。以弱者之姿,博取世人的同,来逃避犯罪的惩戒。

古人诚不欺我!

这个叫程明前的小丫头,居然也深谐这一套。在一群大男人里哭得跟泪人一般,一幅孤苦无依的小白莲花的可怜样子。那一双眼睛却坚若顽石,如海底深潭,黑漆漆得渗人!泪眼婆娑中偶尔抬起来瞧向他,却又放­射­出“不准杀她”的凛凛寒光。竟然刺得他心中一跳,心驰意动。快绷不住劲了。

这个小女孩才是个胆大包天的小妖­精­!

这时候,锦衣卫们都露出了了然的神,村长、村里正更是一脸同之­色­。这才是小女孩的本身想法啊,很愚蠢,很天真,却很正常。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孩,自然对养大她的泼­妇­很依恋很感激。只记得了她的好,哪儿肯相信她是个坏蛋?这是小孩本­性­啊。

李氏满脸羞惭,流着泪望着明前。这­妇­人在生死关头走上一遭,再没有了泼辣和凶悍之气。此刻又惊又怕,扑过去抱住了明前嚎啕大哭。而雨前,也惊恐得紧紧抓住姐姐的手臂大哭,似乎生怕一撤手就会没命了。几个人哭作一团。

锦衣卫们都微微皱眉,看向崔长侍,请他示下。

倒不是他们这些硬汉子同罪犯李氏,而是这个事太小了。像蚂蚁一般的李氏的小命,真是杀也杀了,不杀也就不杀了,掀不起什么大浪来。恶程大贵已锄­奸­,小小的蝼蛄就不用太计较了。管她李氏知不知,是不是同犯,都撼动不了大局。

说她知,她就知。说她不知,她就不知!

有什么打紧?更况且,这个哭得一塌糊涂的小女孩只是感动于她的养育之恩,才为她一力做保。她如今已是相国之女,归家在望,又何必得罪这位未来注定是个贵女的人物呢。

顺水人,不做白不做。法也不过人么。

崔悯真的有些头痛了,心里恹恹的,像堵了块大石头似的。咽又咽不进去,吐又吐不出来,把他恶心坏了。不过,他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一看局势滑向一边,不好控制,也不再执拗。就立刻当机立断,下了绝断:“即是如此,那我就暂且不杀她吧。把这三个人都带到京城,交由范辅相和刑部商议之后再做处置。”

一句话出,铁案落定。风平浪尽。

众人尽皆大喜,李氏死里逃生,搂着明前雨前放声大哭。村长村里正也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不再死人了就是好事。也赶紧帮忙收拾,安排了村里出了辆车马,让这仅余的母女三人跟锦衣卫众人回京。

人群忙碌中,明前擦去脸上的泪珠,抬起头,却正好跟崔悯的目光相对。一瞬间,两个人都来不及收了各自的表,都看到了对方的表。

一个是惊疑愤懑,心事重重。一个人是坦然释然,松了大担。都落入了对方眼中。

两个人表不一,但眼光都是冷冷的,心里都生起了一股新的滋味。

——不管怎样,这个人可算是得罪惨了。

呵呵,得罪也罢。明前垂下眼,看着李氏婆娑的泪眼,遍体淋伤。觉得心里也温柔多了。

李氏是不是贼人她不知道,但是她养育了她五年,对她有一份养育的大恩。私塾的老夫子说过,“君子受人点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她不是君子,但也有一点怜悯之心。程大贵拐了自己,他死了。他的婆娘李氏却养育了自己五年,还活着。男人为非作歹,怎么能让弱女子被诛连受罚呢。抢匪可恨,她对李氏却恨不起来。

让她亲眼看着李氏死在她面前,她怎么也做不到。

她的心里还充满了怜惜温暖之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