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对产妇生命的巨大威胁是产后大出血。血液的快速流失几乎总是造成休克及随后的死亡。尽管使用麦角新碱可以通过促进失血血管连结来治疗产后大出血,但直到输血成为可能后,大出血才真正得到了治疗。
医生们发现他们不能安全地为病人输血,因为输入的血液进入人体后总会引起奇怪的反应。公元1901年维也纳的医生及医学研究专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血液中的凝集素并将人类血液分为四种。到公元1915年时医生们已经能够正确区分病人的血型,而到公元1930年时血库开始建立起来。
随着医学及产科知识和治疗手段的丰富,分娩比以往更加易于控制,这预示着在分娩护理中一个新的医学时代来临了。中医学干预可以避免复杂的分娩过程所带来的危害,因此这得到了芝加哥产科医师约瑟夫·B.德莱的大力推荐。他推荐在所有的分娩手术中使用外阴切开术及产钳,即便是常规的手术。同时他推荐使用药物来加速胎盘的剥离,然后按照他称之为"鞋拔策略"的方法将之移除。德莱认为按照这种方法操作将极大减少分娩过程中对母婴的伤害。他的理论在美国广为流行,公元20世纪30年代后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到了公元20世纪40年代,外阴切开术已被西方医院广泛应用,但在公元20世纪70年代以前手术都是在没有施行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这项技术除了在必要时应用外并没有在英国流行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妇到医院进行分娩,医学干预在分娩中进一步介入,同时严格消毒措施也得到了应用。这其中还包括一些细心的产前准备:剃去荫部的毛发及进行灌肠。
医生也会规定分娩时产妇的姿势,但不幸的是这些姿势更利于他们进行手术而不是利于产妇分娩。公元19世纪英国的产妇大都被建议应朝左侧躺着分娩,因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这种姿势被认为是最正派的,到了公元19世纪20年代,妇产科医生要求产妇平躺,双脚呈马镫形放置,但现在人们认为这样会给血压造成不利影响,降低子宮收缩的强度,增加了使用产钳及剖腹产的可能性。在荷兰,产妇往往采用坐姿分娩,分娩中使用真空提取器及产钳的比例几乎不超过4%,而在美国一些医院使用这些手段的几率却高达65%。
另一种被妇产科应用的助产术是人工引导术,它可以避免因婴儿体形过大造成的难产。这样就很少注意到对婴儿的护理及由早产所带来的可能危害。人们实际上认为提前一两个星期"把苹果从树上摇落"是很有益的。通常的方法是口服蓖麻油或奎宁以加速子宮的收缩,但往往唯一的效果是引起孕妇呕吐。
公元20世纪50年代,随着医生能检测胎儿的情况,人们更加关注胎儿的健康。当为了婴儿的利益而延长分娩时间时,助产措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可以监视胎儿心跳的尖端技术得以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后,对分娩的干预进一步加强了。
医生们认为妇女们的分娩持续时间是有一个平均值的,正因如此,医生们测算出了常规的分娩时间。一旦妇女们的分娩时间与这个平均值不符,医生们就会通过静脉注射来加快或放慢产妇的宫缩。因此,镇痛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必要的,医生们通常就会使用止痛剂。止痛过程能够减缓宫缩,而催产素的使用则可以加快宫缩。不过这种恶性循环以及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在后来导致胎儿有很多不适。许多胎儿的接生都是在催产的介入下进行的。这不仅是为了表面的母婴安全,也为医院带来了方便。然而由此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剧增,仅在公元1970年到公元1975年期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就由原先的新生儿中的27%增加到40%。
镇痛方法的改善
随着新生儿的安全出生率越来越高,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分娩过程中对产妇们的镇痛方法。直到公元19世纪末,除了在床底搭一块木板当产妇的支架和咬住一块橡胶,几乎没有其他镇痛的方法。所以人们常说能从这"危险又充满剧痛"的分娩中存活下来的妇女真的要感激上帝。
※虹※桥※书※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