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兵(1)(1 / 2)

孟子越在江汉路口摆了张桌子,Сhā了个“募兵报名处”的牌子,报名参军的人就哗哗地来了。

孟家世袭,孟子越是亚圣孟轲的后代,出生于山东济南。他英俊威武,正直坦荡,绑腿一打,腰带一束,驳壳枪一背,浑身上下有一股齐鲁人的豪气,往报名处一站,就是一块活招牌。路过的人一看,嗨,有这样的兵,肯定能打胜仗,不由自主多了几分信赖。报名当兵的人见了,心中也多了几分光彩。

南京溃败之后,许多队伍只剩番号没有兵,有的连番号也丢了。孟子越的长官胡英杰告诉他,只要招到人,弄个番号并不成问题。

拉起队伍来吃军饷,是国军的传统。拉十来个人当班长,拉三十人当排长,拉一百个人当连长……武汉街头各种招募站林立,大小喇叭哇哇直嚷,拉人当兵成了一道热闹的风景。

报名当兵的人很多,孟子越却很挑剔,抬眼一看,身板不直的、四肢不全的、贼眉鼠眼的,统统不要。时不时还要询问几句:什么出身?家里有些什么人?为什么要当兵?问一问,心里便有了底——乌合之众怎么能扛枪打仗?

一辆人力车拉着胡英杰的贴身侍卫马驷奇来了,他跳下车,没站稳脚跟就指手画脚:“孟子越,长官说了,不要太挑剔,凡是报名的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能招到几个人?”

孟子越反驳他:“拉队伍是要打仗的,不能滥竽充数。”

“白痴!”马驷奇翻着眼皮说,“有的队伍打仗,有的队伍吃粮。我当兵多年,见得多了。”

孟子越忿忿骂道:“中国败就败在你这种人手里。”

马驷奇反讥:“败不败是蒋委员长的事,与我何­干­?你孟子越一个小小的排长,别在我面前充擎天大将军。”

他推开孟子越,往桌前一站,放开嗓门吆喝:“我们是正规国军,军饷足额发放,打胜仗升官发财,赶快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