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白茫忽的被蓝影划作两半,朝两旁消散,那蓝色戟影再无阻碍,一头扎进了向天羽胸腹。
噗!
那是戟影入体时发出的声音。
向天羽上半身一震,一股冰凉至死的感觉由胸腹处朝全身弥漫,继而手足麻木,他就像一个被困在冰窖内,全身无法动弹,形动没有自由的人。
叮、当。
两声脆响。
武安国长嘶怒吼声中,举锤砸向典韦,头发倒竖,眉目怒瞪,已是状若疯虎。
向天羽如同他的恩人一般,如今恩人被兵魂击中,生死难料,怎叫他不伤心欲绝,发疯发怒?
可武安国如何能是典韦对手?
战不到十合,典韦已是将他击退数次,若不是手底留情,武安国已经死了。
曹操下了生擒令,典韦一激动,召出兵魂,击中了向天羽,似乎向天羽在劫难逃,这使得他突然清醒,如同做了错事般,低垂着脑袋,再无半点煞气nAd3(
对于武安国的挑恤和拼命,自然一再容让。
但他真的仅仅是因为曹操的生擒令而心生不安吗?
他内心对向天羽有一股道不清、说不明白因素在作祟,许是一种惺惺相醋,又许是一种欣赏。他虽然是个粗人,但对于讲义气的人却是非常佩服和愿意交结。三天前河边一战,向天羽部下个个求死,向天羽被救上木伐却又急着上岸拼命,这种表现非常符合典韦心中的义论。所以,他内心深处并不想杀死向天羽,正好应了曹操的生擒令。但和向天羽、武安国交手这么久,至少有一百回合了,自己眼见久战不下,那股狂暴的脾气又来了,于是祭出兵魂,一举取胜。但这么做,又违背了自己不杀向天羽的初衷。典韦感到不安,便不想再和武安国打下去,挥戟迫退他之后,策马后退,朝自己大部队靠拢。
而这个时候,向天羽竟然仍是一动不动的骑在马上,半天姿势也没有变动一下。
典韦临退时看了他一眼,见向天羽状况不明,心下也是奇怪,但被兵魂击中,能活吗?至少在典韦看来,被自己兵魂击中是活不下去了。就算一时三刻未死,也拖不长久。
就算向天羽拼死反击的那一刀,劈出兵魂,但仍是被自己的兵魂击散了,莫非这一下便能让他活命么?
典韦无暇判验向天羽的生与死,打马退走。因为这个时候,向天羽的五百本部似乎就快击穿自己的先锋军了。
向天羽带的兵,那种不惧死亡的义士,果然精锐,连自己一向引以为荣的先锋营居然也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
这个年代,兵是兵,将是将,兵是无法达到将的高度,但兵与兵之间的战斗,更加多样化,也更加讲究指挥和配合,而兵士则是最终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终极因素。
吕布虽勇,仍败走长安。
个人武力虽无敌于天下,但没有一支出色的军队,没有灵活指挥的头脑,在战场上,仍然只能是败、败、败。
典韦这个时候不得不考虑撤退的问题了,因为他的五千先锋营,已经陷入孔融军三万兵力的包围当中。再加上向天羽本部的作用,自己的先锋营这仗已经无法取胜,还是,撤退吧。
典韦最后作出了决断,鸣金退兵,并亲自断后。
这支先锋营的确是一支出色的军队,撤退而不凌乱,并没有给孔融军太多的机会,再加上典韦亲自断后,没过多久,曹军便退出了战场,从而结束了这次战争。
这一战,孔融军并无多少收获,杀敌一人,自损三人的情况下,能有什么样的好战果?唯一令孔融高兴的是看到了向天羽部的战力。若不是这支五百人的军队,自己这三万人拼典韦的五千人还真不知道会打成个什么样,绝对比现在糟糕多了。
那么向天羽究竟是生是死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