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这里讨论决定利率的各种因素,似乎最为合适。贷款的利息实际上是交换价值问题,自然属于我们目前讨论的范围;而通货和贷款这两个问题,虽然它们本身性厨截然不同,但在所谓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中,二者却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不了解一者,就不可能了解另一者,而且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两个问题被混在了一起,处于难分难解的混乱状态。
在上一编中,我们说明了利息和利润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资本的总利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对风险的报酬,对烦劳的报酬和对资本本身的报酬,可以分别称之为保险费、监督工资和利息。在对风险给予补偿以后,即,在补偿了资本由于社会的一般情况或特定事业的风险而可能遭受的一般损失以后,还有剩余。这种剩余一部分归于资本所有者作为节欲的报偿,一部分归于资本使用者作为其所费时间和烦劳的报偿。多少应归于一方,多少应归于另一方,要看两种职能分开时资本所有者能够从资本使用者那里得到多少报酬。这显然是一种需求与供给问题。需求与供给在这个场合的意义和作用和在其他一切场合没有什么不同。利率当为使贷款的需求与贷款的供给相等的一种比率。利率当为这样一种比率,即,使某些人愿按此比率借入的数额与某些人愿按此比率贷出的数额恰好相等。如果供过于求,利息将降低;如果求过于供,利息将提高Z而降低和提高的程度,均将达到供给和需求方程式重新确立的那一点。
贷款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要比其他任何物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更为频繁。影响其他各种物品供求的因素,为数有限;而贷款的欲望和放款的意愿则多少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凡是影响产业或商业状况或前景(不论是影响全体还是只影响其中的某些部门)的因素,都会影响贷款的供求。因此,有可靠担保的利率(我们在这里只考察这种利率,因为包含风险补偿费的利息,是可以无限增加的),在各大金融中心几乎没有哪两天是完全相同的;这一点从公债和其他有价证券的牌价变动不居可以得到证明。不过,同其他的价值一样,在这一场合必须存在某种可以称为(按照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说法)自然利率的利率;市场利率在这种利率的周围摆动,而且总是趋向于回归到这种利率上来。自然利率部分取决于不能自行使用储蓄的人们拥有多少积累,部分取决于社会的爱好比较偏向于积极的产业活动,还是年金领取者的那种悠闲而安逸的生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