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增加不兑现纸币所产生的影响:实际汇兑与名义汇兑(1 / 1)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 972 字 2022-03-09

当金属货币已为等额纸币所取代,而完全被逐出流通领域时,如果纸币是可以兑现的,则力图在流通领域增加更多纸币的任何尝试,就必然会完全失败。进一步发行纸币会再次产生那一系列躯逐金币的后果。此时贵金属会同先前一样需要被输出,而为此目的从银行取出的数量将等于过剩纸币总额;因此,这些过剩纸币不可能再流通。固然,如果纸币是不兑现的,则其数量的增加就不会受到这样的阻碍。当流通领域仍有可以取代的铸币时,不兑现纸币起作用的方式会与可兑现纸币一样;只有当所有铸币(除为了便于小额兑换而保留的一些以外)都被逐出流通领域,而纸币发行额仍在增加时,二者的差别才会显露出来。纸币在数量上一旦超过其所驱逐的金属通货,物价很自然地就会上涨;根据具体情况,原来值5镑金属货币的物品,现在也许会值6镶不兑现纸币,或6镑以上不兑现纸币。但是,这种物价上涨和前面考察的情况不同,不会促进输入,抑制输出。输入和输出是由物品的金属价格决定的,而不是由物品的纸币价格决定的;只是在纸币可以随意与贵金属交换的时候,纸币价格才必然与金属价格一致。

我们假定,英格兰是一个纸币贬值的国家。假定在其通货仍为金属通货时,英格兰的某种产品可以用5钱购得;而在法国则可以卖5镑10先令,二者的差额用以偿付开支和所冒的风险,并向商人提供利润。由于纸币贬值,这种商品现今在英格兰的价格为6镑,而在法国却不能卖到5镑10先令以上,尽管如此,它仍将象过去一样输出。为什么?这是因为,输出商在法国出售这种商品所能得到的5镑10先令,不是已经贬值的纸币,而是黄金或白银;在英格兰,金银块已按与其他物品相同的比率涨价,因而,如果商人将黄金或白银带回英格兰,这5镑10先令就可以卖6镑12先令,同过去一样,可以获得豆0畅的收益作为利润和补偿开支。

由此可见,通货贬值并不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将和通货保持原来价值时一样进行。但是,虽然贸易不受影响,汇兑却受影响。当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使用金属通货的情况下,汇兑将按平价进行;与5金镑硬币等值的一张法国汇票仍值5金镑硬币。但是,5金镑硬币或其中的含金量,如果在英格兰已值6镑,则法国兑付的5镑汇票也值6镑。因此,当实际的汇兑为平价时,会出现一种名义上的汇兑,它按通货贬值的幅度不利于一国。如果通货贬值10%、15%或20%,则无论实际的汇兑会因国际债务和债权的变动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汇价总是会同实际的汇兑相差10%、15%或ZO7o。但无论这种名义上的升水多么高,它也不会使人们将黄金运出本国,并发出用它抵付的期票,以谋取这种升水的利益;因为这样输出的黄金不象可兑换通货那样可以按平价由银行取得,而必须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提价程度相当于这种升水)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平价有所变动,而不是汇兑不利,因为同过去相比,现在要有较多的英格兰通货才能与某一数量外国通货的价值相等。然而,汇兑依然按照金属平价计算。因而,在通货贬值时,汇价是由如下两种要素或因素合成的,即实际的汇兑和名义上的汇兑,前者随着国际收支的变动而变动,后者则因通货贬值而变动,而只要通货有所贬值,这种汇兑总是不利的。通货贬值多少可以按照金银块的市场价格超过造币厂估价的幅度来­精­确计算,因此我们有了一种可靠的标准,可用以决定汇价的那一部分与通货贬值有关,可以作为名义上的汇价加以核减;这样订正后的结果就是实际的汇兑。

增加可兑换纸币的发行额会扰乱汇兑和国际贸易,扩大信用同样会扰乱汇兑和国际贸易,因为扩大信用同增加通货一样会影响物价,这一点我们已在前面作过详细的说明。每当投机受到刺激,致使依靠信用进行的购买大为增加时,每个依靠信用进行购买的人象用货币购买一样,总是使货币物价上涨。因此,一切结果必然相似。物价上涨的一切结果是,输出受到阻碍,输入受到刺激:不过,输入事实上几乎不会等到物价上涨(这是投机的结果)之后才能增加,因为某些大宗输入品通常属于最早进行投机­性­过量买卖的物品。所以,在这样的时期,输入常常大大超过输出;当这些输入品必须以货币偿付时,汇兑就转为不利,黄金也就流出该国。黄金的流出究竟会对物价产生什么影响,取决于我们即将详细说明的各种情况:但是,黄金的流出会使物价回跌,这是肯定无疑而且很明显的。物价回跌一旦开始,一般就会造成总崩溃,信用的异常扩张迅即变为信用的异常收缩。因此,当信用轻率地过度扩张,因而人们过分热中于投机时,汇兑发生转变以及银行因此而不得不获取黄金输往国外,是突变的近因。不过,这些现象虽然明显地伴随着信用崩溃(也称为商业危机),却不是信用崩溃的本质部分;如前所述,信用崩溃在完全没有对外贸易的国家(如果有这样的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发生,而且有可能以同样大的规模发生。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