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为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和为非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1 / 1)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 423 字 2022-03-09

然而,我们由此却可以看出,对于社会财富来说,有一种甚至比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间的区别还要重要的区别,即为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和为非生产­性­消费供给物品的劳动之间的区别,也就是维持或增加国家生产资源的劳动和其他方面的劳动之间的区别。一国的生产物中,只有一部分注定要用于满足生产­性­消费,其余的生产物则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非生产­性­消费和非生产­性­阶级的全部消费。假如用于前者的生产物占年生产物的一半,那么就只有一半生产­性­劳动者为国家生产持久­性­财富。另一半生产­性­劳动者则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生产没有回报的、一经消费便消失的物品;因此,就国家资源所受到的持久­性­影响来说,这一半生产­性­劳动者所消费掉的物品,同非生产­性­消费一样,被白白浪费掉了。假设这后一半劳动人口停止工作,政府或教区让他们赋闲并供养他们一整年,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前一半劳动人口也能象以前一样生产出他们自己的必需品和后一半劳动人口的必需品,并能保持原料和工具的存量不减少;的确,非生产­性­阶级要么会挨饿,要么将被迫生产自己的口粮,整个社会在一年中将只有刚够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生产的源泉却未受到损害,下一年的产量不一定会比没有出现这种停产的状况时少;而如果情况倒转过来,如果前一半劳动者暂时停止日常生产,后一半劳动者继续工作,那么国家在年底就会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

富国每年用很大一部分生产物去满足非生产­性­消费,若对此表示惋惜,那就大错特错了。社会从必需品中抽出这样多的物品来供人享乐,供人从事更高级活动,这并没有什么可惋惜的。正是用这部分生产物满足了除最低生存以外的所有社会需要,衡量出了社会具有多少供人享乐的手段,具有多大的能力来达到除生产以外的所有目的。如此多的剩余可用来达到这些目的,实际上是值得庆贺的事。应感到惋惜的只不过是,这种剩余的分配太不公平了,大部分用在了毫无价值的事情上,落入了不提供等价服务,不给予回报的人手中,当然,这种状况并非无法加以纠正。

0 0